大数据时代,你如何才能不被淘汰?
[导读]当“一带一路”、行业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碰到大数据…你需要知道的2015科学数据大会的精彩。
大数据的魅力有多大?
8月27日,从2015科学数据大会承办方——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大数据中心主任张耀南手里接过承办权的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技学院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扬勇乐观地表示,下届科学数据大会将吸引上千名与会者参加。
“在大数据技术中,分析和处理才是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在超过400人与会的本届科学数据大会上指出,如果不加以开发利用,那么大数据实际上就是大“垃圾”。
在国内,大数据正在众多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众多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用户在两天的大会上以大量鲜活的实例证实了这一点。
“扬鞭”丝绸之路,大数据成引擎
“一带一路”战略自发布以来,已经“赚足”了全球的目光;国内相关省份也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构想,如陕西定位自己为丝绸之路新起点,甘肃定位为丝绸之路黄金段,宁夏定位为战略支点,青海定位为战略基地,河南定位为对内承西启东,新疆定位于承中启外的战略高点……
丝绸之路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国际问题,涉及诸如土地资源的重复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作用机理及与不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创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跨国沙漠化、干旱、水土流失和颠覆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治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贫困成因及国际扶贫机制等,大数据在开展相关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牵头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项目,基于多卫星、多传感器、多时相长时间序列的对地观测数据开展全球变化研究,所使用的数据采集量总量超过了130TB,以此建成了一个全球变化科学的数据共享平台。这个基于国家“973计划”的项目成果获得了联合国“全球脉动”奖项,也是我国唯一的获奖项目。
借助于从空间观测地球获取地表及次地表大数据,郭华东院士通过数据密集型科学分析认识地球自然现象和规律,为国家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宏观、前期战略咨询,同时围绕交通-产业-资源与能源(矿产、水、油气)-生态环境-文化-科技合作等方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提供空间信息以及植被退化、水资源储量变化等环境现状信息支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城镇化发展及环境、资源布局提供建议,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郭华东院士呼吁面向“一带一路”战略,尽快建立大数据国家组织及国际联盟,以大数据为抓手,为“一带一路”注入可操作、可凝聚、能引领的方向,让大数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的引擎,成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和平使者。
深化行业应用 大数据是基础
行业应用,同样离不开大数据。
以交通行业为例,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并且催生了一大批大数据处理的技术和平台。但是,随着车联网和新型城市交通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大数据成新的应用发展方向。
据介绍,北京交通行业数据中心截至目前共接入业务系统41个、6000项,60G增量。以此为基础,探索研究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框架,构建五大平台,实现交通行业数据中心集约化管理,打造分布式大数据处理平台,为规模化数据挖掘与应用提供支撑。
谈到大数据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数据分析部部长于海涛总结说,其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紧急事件提供预测、预警机制,主动部署人力,调动资源,化被动为主动;二是将复杂的跨表关联分析,推动数据串并关联,产生更大的价值,化单一为互动;三是将海量数据的实时模糊查询和统计分析,秒级响应体验,化低效为高效;四是实现按需精准投资,精细化数据访问体验,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化粗放为精细。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数据分析部部长于海涛介绍大数据对于北京公共交通、出租车运营、地铁运输及线路规划设计带来的好处。
在生物大数据方面,2012年全球生物信息服务市场总量为29亿美元,RNCOS预测2013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20.9%,2017年可达75亿美元;普华永道预测2015年美国个性化健康市场总额将达到4520亿美元。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指出,如果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有效利用大数据,就能把成本降低8%左右,从而每年创造出超过3000亿美元的产值。我国目前每年医疗费用总额超过2.4万亿美元,如果按照麦肯锡上述预测,我国医疗领域利用大数据每年将节省医疗费用近2000亿元。
目前国内开展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有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博奥生物集团等数家机构。
“开展生物大数据开发,不仅可保护我国生物数字主权、助推我国生命科学发展进程,还可以提高重大疾病预测及诊疗水平,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军事医学科学院朱云平表示:“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的集成与开放,将实现组学大数据和医疗健康大数据的相互融合,支撑精准医学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寻求心血管与肿瘤等重大疾病防诊治的突破。”
军事医学科学院朱云平。
设在解放军总医院的国家临床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目前集成了基础医学中心、临床数据中心、公共卫生数据中心、药学数据中心、中药学数据中心、地方服务中心和生殖与健康数据中心,提供十个知识库及九大科研数据库。解放军总医院生物工程医学研究室罗葳表示,下一步,该平台将提高网络带宽、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同时开展需求调研、技术集扩建整合,面向数据管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更好的共享服务。
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隶属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口与健康),由空军总医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建设,是一个对医学数据的存储、挖掘、加工和共享服务的中心。该中心田利源表示,只有正确地解读医学数据,才能实现适度而科学的诊疗;飞行员、航天员的医疗保障要求对医学数据的解读理解必须精益求精。他指出,交叉学科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而是需要临床专家懂些数据、统计专家了解一些医学,这样将更有效地利于医学数据的再利用。
人口与健康空军总医院平台中心田利源强调正确解读医疗数据的重要性。
除了在医疗、交通行业以外,大数据在银行、食品安全、水文乃至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如果不被时代淘汰,就要紧跟潮流,将科学的方法运用于数据的获取与管理、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数据的分析与理解以及结合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全流程,从数据中挖掘出价值。
专家级讲解 大数据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应用,还是在行业中的应用,大数据的价值已经凸显。然而,目前对大数据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人认为,大数据是一类呈现数据容量大、增长速度快、数据类别多、价值密度低等特征的数据,也有人认为,大数据是一项能够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性分析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还有人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形成新历练的强大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兼听则明,虽然大数据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但专家认为,从全球来看,中国可以在大数据的发展中占得先机。8月19日,国务院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规划纲要》,这是中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首个顶层设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是研究起草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他表示:中国大数据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共享、开放和安全。
他说,8月19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提出,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新的新动力。此外,还要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产业标准体系,依法依规打击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行为。
单志广指出,在大数据开发及应用方面,要理性务实避免大数据的新概念陷阱,要认识到大数据本身意味着大噪声、大数据越大将越有可能导致思维的片面性;大数据应用的本质是沙里淘金,发展大数据一定要考虑经济性。
无论如何看待大数据,大数据正在以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而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也因此愈益成为全球战略资源竞争的新焦点、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引擎,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将要在明年9月举行的2016科学数据大会,真的能吸引到1000多名与会者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