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pen+的有关话题
[导读]在今天一起探讨所谓Open+的话题。大家看到我的题目是源于开放,高于开放,为什么联想会讲这样的话题,是源自于我们一直在考虑联想业务尤其是企业级业务的发展方向。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合作伙伴,尊敬的客户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联想大客户的刘征,在中国负责企业级产品的市场营销的工作。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来自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各位客户,以及来自于我们合作伙伴的各位嘉宾能够在今天一起探讨所谓Open+的话题。大家看到我的题目是源于开放,高于开放,为什么联想会讲这样的话题,是源自于我们一直在考虑联想业务尤其是企业级业务的发展方向。
上个月我参加海南主办的一个峰会,来自各行各业的CIO做了深入的交流。在所有的讨论话题里,最重要的话题也是现在最热的两个字——转型。因为大家不仅在讨论未来中国的经济会怎么样的发展,经济模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更多的是讨论公司的IT或者公司的这种业务如何做转型。
这样的话题,我想可能是在座很多我们从事IT行业的专业人士最关心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年大家可以听到太多关于云、关于大数据、关于这样的一些开放架构的新技术名词,大家都在考虑说符合用IT技术推动我们自己的业务转型。
给大家举两个有意思的例子,我在海南IT业峰会上跟一个做传统运输业的CEO做过一次交流。
全国所有的货运汽车的调度和车辆的实时监控的一家公司,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产品,这个产品其实是脱离他的主业,这个产品是给全国所有跑在高速公路上的这些大货车司机们提供小额贷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你会看到一个来自于传统行业的一家公司在利用一些新的互联网的技术或者是IT的技术,在去做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你会发现他成为了银行的竞争对手。所以现在我们企业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常会有来自你想象不到的竞争对手踏入到这个领域。
那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利用我们专业的IT知识,利用我们实践的经验,利用我们和业界的广大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来去服务我们的客户、帮助我们的客户去实现这样一个商业转型。
说到这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点我们对现在IT技术发展状态的感受,我把它叫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在中国的IT最早开始应用到企业里面的时候,最早、最典型的应该是金融行业、银行,那个时候由IBM公司提供的大型机、小型机封闭式垂直整合的系统来成为那个时候银行信息化的基石。但这样一种系统,他是由个别的厂商才有能力去主导,因为他不仅仅提供了基础的硬件计算能力,他甚至提供了数据库、甚至提供了操作系统,他是一个完全垂直、封闭整合的系统。这样一个系统不断的去发展,更多的行业会发现,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的资金负担这么昂贵的系统。这个时候又加上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在CPU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的变化,使得x86这个系统,开放的标准化、硬件和软件松耦合化的系统成为了市场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你可以自由的选择存储和网络,用户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的权利。但是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点问题,因为开放之后,用户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你的计算、你的存储、你的网络都需要面对不同的生产厂商、都需要面临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管理和运维的模式,这个时候的开放又给开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个困扰就是在于这种运维的难度加大、选择的难度加大,他变成了一种一个一个垂直的业务系统的模式。
我曾经问过协和医院的IT,他说协和医院一共有70多个系统,是由40多家供应商开发的,这样一个管理、运维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运维人员来说,难度都是非常大的,现在又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就是所谓的分久必合,大家讨论的融合架构,融合架构最开始仅仅是简单的硬件的工作,比如说典型的代表是我们收购的IBM的Flex的系统,它把存储接点、计算接点,甚至把网络都融合在了一整套的计算平台之上,集成化的交给了客户,这样只是一个融合的起步。
再接下来新的融合,所谓的超融合系统是由软件定义来去驱动的,这样一个融合就不仅仅简单的是由原来的存储计算网络的资源的硬件进行融合,他更多的是由软件来去主导的一种融合,他给客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平台化的交付的方式。他形成了一种生态圈的聚合,比如说现在的VMware、比如说红帽的引导的厂商,联想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我们在今年推出了联想的ThinkCloud超融合的架构机器,我们给客户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构建他的基础架构的可行性。在这样一个重构的过程中,我们的客户到底如何来去选择,这是我们今天更要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分享的一个观点。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将来,从原来硬件的重构过程,到现在软件的定义,到未来是由数据来去引领的一种IT的架构,到那个时间点上,这种模式的重构就不仅仅是IT模式的重构,还包括你的业务模式的重构,因为数据的引领可能会给客户提供更多的进行企业的业务决策,或者是进行业务开展的可能性,这在过去没有技术的支撑是不可以想象的,就像今天很多的CIO们已经不仅仅是在讨论技术,他们更多的开始讨论业务,很多的CIO,包括联想自己的CIO已经参与到了业务中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在未来软件定义和数据引领可能会成为IT架构模式重构的一种方式。
面向未来的开放架构,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运营,从最开始,刚才说到垂直分离器,前端客户端可以直接访问到后端的主机和数据库。以前通过IBM大型机可以提供非常高的稳定性,但是他能够支撑的业务种类非常少,而且他的业务敏捷性是非常低的。基于x86的架构应用非常活跃,而且是一种爆发的状态,开放架构能够帮助客户提高他的业务弹性,但是在中间结构上依然存在着问题,运维起来还是比较复杂,即便你已经做了分层,比如说后端有专门的数据库服务器,前端有前置和中间件服务器,最前端有接入的服务器,即便你把应用做了分层,但是应用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复杂程度。
再往后发展,就到了软件定义的超融合架构的时候,那个时候客户的需求推动了整个IT的发展,海量的数据、应用的极大的丰富,生态圈的更加紧密的合作,成为这一个阶段开放架构的典型特点。其实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个架构,就是因为在市场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态网络。
可能还有open power。 比如还有一些厂商再去着力开发一些基于UNIX主机系统,还有一些厂商在利用开源软件,但是在做垂直整合。将来如果当封装化以后,没准会从开源结构重新变成封闭结构,这个市场上生态环境依然有很多,客户如何选择生态环境,这是联想给出的思考和建议。
未来是数据引领和模式重构阶段,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我们老说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的应用,我们的数据其实也是一样的。当然我们也可能仅仅使用了我们身边的数据或者我们企业自身产生的数据的1%。所以在未来的这种模式上的重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它会颠覆原来用户的管理方式,重构商业模式。就向刚才我举的例子,一个本来应该踏踏实实做物流和运输管理的公司突然发现它可以捎带手利用这些大数据、利用IT系统来提供小微贷款给司机,你可以想象银行原来为这部分客户或者是没有提供服务,或者给这部分客户提供的服务并不够好,这部分的份额一定会被从银行抢走。这就是未来我说的商业模式的重构如何利用现在的技术的问题。
但是可想而知,你想拥有这样的业务的敏捷性也好,业务的颠覆性创新也好,你依然去拥抱那些不开放的架构或者不开放的生态环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还有多大的可能性能够获得这种成功。
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思考,包括何博士讲的开源,但开源等于开放吗?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最近接触了大量的客户,和他们讨论要不要使用开源软件让他们一起去开发。我们发现一些非常大的挑战摆在技术能力不是非常强的客户面前。当你使用百分之百的开源软件的时候意味着非常大的客户投入,开源当然是好东西,但开源和开放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你用了开源软件一定代表你的系统是开放的?因为如果开源将来想比较成熟化的商业化的话,我个人觉得它一定会面临需要封装的问题,才能被大量的商业客户所接受。
所以,到底应该怎么来选择,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第二个思考,到底是选择产品还是选择生态?我觉得之前在台湾跟戴维有一次交流,非常赞同戴维的一句话,他说我们应该拥抱什么样的生态,这是我们的选择。这样的一个选择直接会导致说未来你的商业或者你的技术是不是能够成功。
第三个思考,新割据还是新融合?这样一种融合结构,这样一种软件定义的融合架构去选择,还是选择一些貌似融合,但实际上可能会剥夺你的选择权利的这样一些生态环境或者是这样的一些生态系统。因为我们看到在一些市场上,可能有一些厂商出于竞争考虑,他们即便用开源的东西,但也会做垂直的整合和封装,使得这样一个系统重新变成了剥夺用户选择权利的系统,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这样一个简短的视频概括了联想自身IT的发展历程。联想是非常传统的企业,没准从定义上我们会被归为电子制造行业,联想是从传统的IT发展过来的,它 和现在的互联网IT有着本质的差异。今天我们想把联想IT实践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也是来自于很多客户来联想访问时问联想IT的问题,到底你们如何经历两次并购整合IBM信息系统,包括你们怎么管理全球跨24个时区的业务。提供业务支持管理全球的数据中心和网络,包括你们思考未来运用大数据和云的业务在未来的应用中做相应的变革和改变的。这些问题我们发现应该总结出来,应该把他们当成我们自身实践的方法论来分享给我们的客户。同时,我们能够把实现IT的变迁和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具备的一些IT服务和规划的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客户,帮助我们的客户进行他们的IT转型。所以,大家看到联想所谓的开放之路,说起来也蛮简单,大概就是从最开始我们去因为X86服务器性能逐渐接近小型机,所以,我们逐渐把我们的核心业务系统从原来的小型机上面向ERP迁移到X86系统上,包括我们运用像虚拟化、云技术来改变我们现在的一些方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我们的路径图,大概在2009年联想把核心应用从IBM小型机上迁移下来,在云计算逐渐成熟的时候,联想逐渐有了自己的私有云的技术方案,包括我们有了SAP HANA的一些实践。现在联想的SAP的HANA是完全跑在X86的基础上去,包括2014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模式冲击到各个行业的时候,联想开始运用开源的一些技术打造我们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这就是联想自己实践过来的一个过程。
我发现跟很多的企业交流后,发现大家其实都是差不多这样一个路径。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通过联想这些年的IT变迁支撑了刚才视频里展现的业务场景,我们支撑了这么大数量前端设备的接入,我们支撑了这么大的全球业务量,包括我们支撑了这样的一个业务发展规模。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到今天联想在全球500强排231位,包括“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开始大规模转型我们的产品设计,转型我们的交付方式、商业模式,都是通过我们IT的转型做到的支持。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张核心图片。这张图片就是联想现在的IT架构图。包括刚才何博士提到的联想现在用这样一种混合云架构作为整个联想IT基础架构的支撑。大家看到我们有自己的资源池,我们有基于Open stack和OPEN source的方案,同时我们使用了VMware和公有云的服务,形成混合云的架构来支撑联想的业务系统。在中间层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在最下面的是需要非常高稳定高可靠的应用,这里面我们使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软件,比如像DB2和SQL Server,同时我们使用一些MYSQL支撑我们的电子商务业务。这是一种混合式的电子架构的方式,这是一种异构的支撑。在前面我们需要一些高弹性的应用,这里面深灰色的是云计算方案,使用了云计算方案包括销售管理和渠道门户。
使用的云计算方案包括销售管理、渠道门户,灰色的依然是成熟的商业软件套件,蓝色的部分我们现在开始使用了开源和资源的一些软件,包括移动终端的门户。没有一个传统行业可以在今天的情况下一次性的跨到云端,都是在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联想的经验和联想积累下来的工具,我相信是可以对客户产生价值。
所以在今天,我们基于我们自己的IT的实践,我们希望在今天能够打造出这样一个服务于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包括创新的硬件、平台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和联想逐渐积累起来的技术专家的能力。
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的生态圈,包括联想平台系统的提供商,包括Vmware、包括OpenStack、包括SAP、红帽这样的平台软件的提供商,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英特尔这样核心的关键部件的提供商,包括中软、软通、中科软这样的应用软件的提供商,我们试图建立这样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圈,能够承载这样一个应用多样性的爆发。
新时代的Ecosystem能够解决传统方式的弊端,比如说对客户快速响应的要求,比如说准确接受客户要求的理解,为客户量身订作的客户化方案,我们现在已经跟软通动力形成了非常有效的整体的方案,在客户这边落地了,所以在未来,我们把它称之为OPEN+的联盟,这个联盟是脱离了所谓的简单的集成与被集成的概念。并不是说联想把IT基础架构平台卖给某家独立软件开发商,这家开发商把它作为一个部件集成在自己的整套应用系统里面卖出去,并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集成的概念,而是我们大家一起去构建这样一个生态,一起用超融合的架构,一起考虑在这上面怎么帮助客户构建基础架构,怎么在这之上构建一个已经为云准备好了的软件,或者这样一种应用。这样一种生态联盟,我相信它脱离了简单的被集成的概念,给客户能够提供的是最顶尖的技术,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是一个最活跃的生态圈,因为这样一个联盟是非常开放的。用户不会被剥夺掉他自己选择的权利。
这就是今天联想大会的一个主题。我们在这儿也想去请到我们今天的几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当然第一位是Vmware,在前两天Vmware也开了Vmware全球的2015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开源和开放也成为了Vmware的大会主题。所以今天我想请Vmware大中华区的总裁宋家瑜先生能够到上面来跟大家分享他们Vmware大会的最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