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已经易主,王冠从苹果换到了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背后却难隐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正成为引导的新趋势。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样真正输赢也不在Alphabet与苹果之间,这背后孕育着 IT科技行业更迭更应值得人们关注。正如近两年企业级IT市场的变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力量的卡位的时候,不是意味着IBM、EMC们已经像苹果那样把市场做到了一种难以突破的极致,而是像Alphabet正在通过新的游戏模式刷新市场规则。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坐标,正如比赛过后我们总会对第一名印象深刻。主机时代的坐标给了IBM,虚拟化时代的坐标给了VMware,x86时代让Intel成功上位,EMC在阵列市场的笑傲风云,等等。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和“软件定义X”来了,又该是属于谁的坐标?
仔细想这个问题的话,答案并不容易。不难发现,前几十年IT市场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单一服务商的发展似乎意味着未来决定着整个市场的引领。而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和“软件定义X”到来让以往的成功路径变得不再容易。
传统IT服务更加注重自我的单打独斗,不断提升的大机能力、单一服务器上尽可能多的任务负载、利用PC级芯片扛起服器的性能、研发可以放更多磁盘的存储。由于,企业的IT服务支持能力会严重依赖服务提供商的科技创新水平,某服务商在单机能力上的科研创新似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市场地位。为此,我们不难发现,在服务器、网络、存储方面,很多服务商们都可以独领一时风骚,或是通过“贵在坚持”让更多人铭记。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让此前的“贵在坚持”变得不再向以往重要。例如,IBM突然发现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竟是一个还没有盈利的网络百货商店,联想、曙光、华为、浪潮会发现以往自己的很多努力为BAT做了嫁衣。这背后,正是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在解决用户需求时绕开用户对单一厂商创新的严重依赖。
可以没有自己的机房,因为用了公有云;扩容或是迁移时可以不用继续坚持原有厂商的设备,因为有第三方融合平台提供了异构整合;可以不再继续为新的license范畴,因为开源方案提供的替代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可以不再考虑传统巨头,新兴国产力量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云时代里,企业的选择可以无限宽广。
谁会是下一个IT时代坐标,是个问题。
八仙过海,可以各显各的神通
云时代的IT除了功能上,成本、弹性、可扩展性、稳定性都是企业必须要注重的新话题。基于此,对于无论是向云转型的,或是已经开启云服务的服务商来说,起步差距不大,市场机会更是彼此的新蛋糕。
1)替代周期加速,不断向高段位迈进
正如Alphabet旗下有谷歌的不断卡位,从而让IOS没有太过嚣张。若是要撼动传统巨头的地位最先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替代。其实,多少年来,相对弱势的国内IT服务一直在替代传统巨头的路上奔波,不过更多是低端产品的简单替代。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其一直弱势下去。
2015年里,我们则见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替代。例如,我们依然对OceanStor 18000 V3与AS18000在5月里的彼此的吐槽记忆犹新,却不自觉地感受到华为和浪潮在高端存储领域那积蓄已久的底气。虽然iMatrix或是SmartMatrix 2.0究竟在高端存储的高可靠、高性能、高扩展上的优劣还需时间检验,但高端存储的阵营里国产化从此不再缺席。
2015年,中国企业IT市场的“替代”之声愈发强烈,越是在高端的领域冲击传统巨头的替代创新越是强烈。除了存储,例如,在思科在无背板交换机的自嗨中还没几天,锐捷、华为、华三等相继在此领域发生。在服务器市场,联想、浪潮、华为、曙光更是在HPC、8路及以上领域成功搅动了市场波澜。
2)没有历史包袱的蓝海创新
软件定义理念对于原有IT市场格局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正当EMC、NetApp、IBM正想给自己不太理想的财报做出某种合理解释的时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兴服务商则在思索着自己新一轮的融资或是上市计划,例如Pure Storage、Nimble、Nutanix、Maxta、Bigtara、SmartX、凯翔科技等等。
这些企业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基本处于初创阶段,没有历史包袱,同时管理团队则大多有传统巨头的背景,市场创新可以快速响应最新的用户需求。其次,软件主导创新,成本低、见效快,压力更多来自后期的市场对推广。最关键的一点,他们都把传统巨头的不敢想、不愿做的事情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新兴力量的成功卡位,正是依靠以软件为主导的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在解决用户异构设备数据管理上的各种难题,如融合、迁移、智能管理上可遇而不可求。
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的成功可以是不去做下一个他人,而是要做市场上第一个自己。Pure Storage、Nimble、Nutanix、Maxta、Bigtara、SmartX、凯翔科技能够成功抢占传统存储多年培育的市场走的正是这条道路。
当传统巨头还在做着自己闭关锁国梦的时候,认为企业难以将海量的存储资源交由第三方管理的时候,这些小角色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企业用户刺破了传统使用的樊笼。
他们秉承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理念,旨在用户存储资源之上建立一个虚拟化的管理层,将用户的各种资源华为单一资源池,并在其上建立自动重删、备份、归档、分层、智能性能调优等全局功能。
至于效果如何,另当别论。但当这些新兴力量可以成功进入大型企业的采购供应商名单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是玩法真的变了。别忘了,我们一面在享受着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的数据爆发,一面却有为更加低成本和高效的方法和苦恼。
也该给这些存储界的小鲜肉们一些机会了!
新的本土化,孕育着的反向创新的震慑
高端替代帮助IT市场多了更多强大的力量,让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均衡,例如设想一下你在高端存储招标会上同时见到EMC、华为、浪潮的心情;软件定义思维下的蓝海创新则将企业IT市场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大众创新”不是一句空话;而市场上更多的中西企业合作则孕育着的企业IT市场反向创新的震慑。
当Netanix觉得要为联想与其的合作大书特书;当VMvare的CEO愿意为与曙光的一次还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合作而来到中国;当华三和中国惠普急匆匆地披上了清华紫光的外衣;当迈克尔·戴尔要亲自来华讲述那与中国“互联网+”战略高度契合的戴尔中国4.0;当Intel觉得应当与清华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有一颗“中国芯”;当SAP先后与华为、浪潮签署战略合作宣布将德国工业4.0经验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会不会觉得中国IT企业市场表显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强劲–中国的企业IT服务价值主要驱动力正在向中国内部转移。
无疑,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稳定、市场成长空间的巨大潜力、信息可控的政策壁垒、企业依靠IT转型升级历史机遇等等,让中国成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代表的新IT架构下的最大潜力市场。
这或许意味着,在新一轮IT创新平台的带动下、在中国提供了全球最大潜力的落地空间里,全球IT创新的主要动力正在从欧美转移到中国,企业级的IT创新正在孕育反向创新的新趋势。
在传统巨头来华在高端IT市场几十年的辛勤培育里,中国在短时间内有了同样的高端替代;在IT架构的模式创新里中国厂商与国外其与同步;如今,新老国外创新的巨大力量正在积极涌入国内。也许,新一轮IT变革的资源积累已经让中国脱颖而出。
例如,国内在电商大数据分析领域有着令AWS难以企及的数据体量;在利用SSD替代HDD的趋势下国内用户有着比国外用户对于成本、稳定、性能上的更加严苛需求;利用合作改善中国企业团队管理的更大范围的切实落地……不难看出,中国企业IT市场正在走向新一轮的高速成长,并有希望成为新一轮IT潮流的发源地/输出国。
也许,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不用再带着“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历史包袱来驱动这些中西合璧的更进一步合作;我们也不用用可否“师夷长技”的质疑目光来看待这些一波接一波的战略达成;更不用对那些具体在合作仪式上表现出对中国的各种献媚嗤之以鼻。
因为,企业级IT领域或许已经到了在解决中国问题来解决世界问题的历史窗口。
云计算来了,你会记住谁?答案也许已经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