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企业求解发展困境:转向国内 业务转型
新浪科技 发表于:13年06月24日 12:27 [转载] 新浪科技
“我们的服务外包行业,应该说遇到了严峻挑战。”6月20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A股上市的软件外包企业浙大网新执行总裁钟明博一句话,道出了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真实处境。
他接着具体地指出了软件外包企业的困难所在:过去半年里,主要业务市场日本的货币急剧贬值;过去3年里,人力成本以大概每年平均10-15%的速度上升;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今天来看,以廉价劳动力来竞争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下一步该怎么办?”钟明博问道。
是的,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不仅仅是浙大网新一家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整个国内软件外包行业实际上都在努力求解。
陷入困局
在过去10多年里,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经营模式基本是雇佣大量工资较低的软件工程师,通过低成本获得外包项目订单,进而获得利润,这种模式在业内俗称“卖人头”。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正是靠着“卖人头”的模式支撑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近3年来,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使得这种模式已经开始难以为继。
研究机构中金的调研报告称,IT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力成本占到公司总成本60%-70%,甚至更高。根据测算,如果人工成本上涨5%,那么软件外包企业净利润率将下降1.5%~2%左右,直接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型的软件外包企业通过不断并购和开拓新客户使得营收不断保持增长,但是却一直陷入 “增收(营收)不增利(利润)”的困境,人力成本不断攀升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只有少数几家软件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5%,而印度有80家以上的外包企业可以达30%~50%。
人力成本的上升还对产业格局产生影响。以往,印度、中国等国家是承接软件外包订单的主要国家,但由于国内人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现在订单向越南、菲律宾、东欧等地区转移的趋却越来越明显。
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外包订单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日子越发难过。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4月,中国软件业出口已经连续超过20个月处于低增长态势。而今年前4个月,软件外包服务出口总额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1~3月回落4.2个百分点,增速持续减缓势头似乎还将持续。
求解路径
面对这样的行业发展环境,软件外包企业可选的发展道路并不多。国内企业主要瞄准了两条路径:实现业务增值和转移业务重心到国内。
“以往以大量人头铺天盖地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行了。”文思海辉集团市场部高级副总裁林德茂告诉新浪科技,客户现在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思海辉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员工规模超过2万人。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转型,管理层联合黑石集团在今年5月提出了私有化方案。
他说,以前客户选择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可能主要是为了节省业务成本,但现在他们希望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直接提升他们主营业务的效率,而这实际上需要我们对客户的业务有更多的认识。
林德茂表示,未来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员规模不会像过去那样快速膨胀。“最终的发展不能靠人工,而是要靠对客户业务的认识和技术的含金量,这样才能有增值。”
具体到文思海辉,林德茂透露,公司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将着重关注金融、物流、旅游等行业,并会集中研发力量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常而言,解决方案带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外包服务。
“未来文思海辉一定会做咨询业务、解决方案,当然传统外包业务也会做。” 林德茂说,公司将依靠这三股力量提高价值和品牌。
在加强业务转型的同时,国际外包市场的低迷,实际上也促使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更加下定决心转战国内市场。
最新的财务业务显示,软通动力、文思海辉来自中国市场的业务营收比重一直都在提高。数据显示,软通动力来自大中华区的外包业务比重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是55.9%、58.4%和64%。
《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总编辑萧亚平认为,转战国内市场将给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带来发展机会。“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都是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可以发力的市场。”
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表示:根据业内预测,未来两三年,中国的软件外包厂商来自国内市场的业务占比将会达到60%~70%,而未来5年可能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