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 发表于:13年10月30日 11:11 [原创] DOIT.com.cn
DOIT 移动商用频道10月30日原创文章 信息技术的变化带来传统行业的颠覆,包括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要怎样进行自己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呢?从国际上来说,纽约时报推动了报纸和网络互动以及和采编的融合,新闻集团,则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了新兴业务领域,比如它介入到了博客与社交网络,还有游戏、图片分享和手机铃声。路透社在网络游戏里面设立了一个记者站来报道新闻,同时也为金融时报网站提供视频新闻,在采编方面也应用了新型的发稿设备,这样记者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发送文字、图片,包括现场传送视频。而美联社也已经成立了电子美联计划,主要向网络媒体提供多媒体产品。
作为我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影响力非常大的媒体之一,新华社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是如何进行的?在今天的“2013移动信息化高层研讨会”上,新华社通信技术局副局长陈明祥分享了新华社移动信息化进程。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按照大会组委会的要求,我来给大家报告一下《新华社移动信息化应用实践与规划》。
我汇报分成四个方面:新华社战略转型与下一代技术体系、新华社发展移动信息化的背景、新华社发展移动信息化的实践、新华社发展移动信息化初步规划,实际也是我们发展移动信息化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做好这件事。
第一部分,用简单的几张PPT说明一下新华社为什么要战略转型,从信息技术的变化到媒体的变化,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目前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应该说因为信息的传播对新闻媒体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看一下世界上几大传媒机构,应该说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里举四个媒体的例子:纽约时报、新闻集团、路透社和美联社,他们为应对信息技术的冲击也做了一些转型的事情。纽约时报推动了报纸和网络互动以及和采编的融合,应该说在传统媒体纽约时报多年都处于滞胀阶段,后来因为新媒体业务发展对它的收入带来了增长,甚至成为了它收入的稳定来源。简单的来看,我们也觉得对媒体来说,特别是纽约时报的启示,我们要实施新媒体发展和转型策略。另外还要处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感到,做到报纸和网络、采编应用新技术融合。对媒体来说要生存还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再看一下新闻集团,它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了新兴业务领域,比如它介入到了博客与社交网络,还有游戏、图片分享和手机铃声。
路透社在网络游戏里面设立了一个记者站来报道新闻,同时也为金融时报网站提供视频新闻,在采编方面也应用了新型的发稿设备,这样记者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发送文字、图片,包括现场传送视频,另外它也进行了一些在线互动探索。
美联社也利用了新闻博客,记者可以通过新闻博客向全世界发布新闻,也有面向手机用户的服务方式。同样他们也推出了经济压力指数和经济压力的互动地图,介入信息服务领域。同样,美联社这些年来成立了电子美联计划,主要还是要向网络媒体提供多媒体产品。
所以,引用罗兰贝格的一个图,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95年前后试探性进入新媒体,2000年前后传统媒体反思新媒体思路,2005年前后进入新媒体,近些年传统媒体探索出了新的融合新媒体的方式。由此新华社提出,要建设全媒体的业态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全媒体机构,从传统的几种模式,着力打造新闻信息集成服务,通过新闻媒体传统业务向新型媒体转型升级。
我们从技术方面做了什么?我们提出了技术先行的理念,加强科技创新,运用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建设一个现代传播体系。新华社这几年也在搞转型,按业务类型以公司化的方式运作。形成新华社下一代技术生产体系,提出了几个目标:一个是要建立统一的网络资源,整合全社的新闻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媒体云平台,主要是用来支撑全媒体业态的采、编、发、供稿和用户反馈全流程处理。从新闻信息的生产生命周期来说分成几大块:信息采集,我们在国内以及海外有7个分社,还有产品加工环节,还有传输网络,所有的信息采集和发布都要通过传输网络为用户服务。同时,我们也要打造云平台,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包括一些应用模块化服务,还要建设保障体系,对全社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PPT)这是按照框架图的方式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呈现出来。
第二方面,移动信息化的主要背景。从08年到12年网民的数字增加了一倍,移动互联网的网民增加了两倍,但移动互联网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应该说移动互联网产业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人们习惯的改变也很大,大数据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周期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大数据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应用,包括政府决策、商务智能和公共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应用应该说也是大势所趋。
下面有两张图表示,移动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移动终端已经开始大量的应用。对于新华社来说,我们发展移动信息化主要是要解决新闻采集和发布业务的时效性,第二是高效的办公和管理,第三是为大众的服务和创新。具体落实到移动采编、移动办公、实时发布。
第三,新华社对移动信息化的实践。对移动信息化的的确确我们是先开始摸索,然后逐步再和我们的业务、应用、需求结合起来,这里我们是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业务平台的建设,基础网络的建设和应用,部署一些终端产品。
在新闻的采集方面,我们构建了一个新闻采集云,主要是通过部署在全球的总社和分社系统,来支持智能终端的浏览器客户端、微信等都可以向总社发稿,包括采用通用的互联网传输手段,包括通过无线方式、卫星方式,特别是照片也可以实现即拍即传。
智能终端移动客户端,利用3G网络支持苹果和Android操作系统,目的还是要增强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时效,也支持通过微信发稿,除了终端对产品的发布我们后面还有个移动发布平台支持,支持各种终端,发布各种形态的文字、图片、视频,业务部门也可以登录发布系统管理移动终端的产品和稿件,查看统计信息、评论、用户行为的统计等等。
我们还做了面向大众服务的新闻客户端,包括新华社新闻、新华国际、新华体育等等,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实际上各个部门大家都在做,实际面临着它的发展也涉及到品牌打造和品牌整合的问题。借鉴工业领域集成服务的做法,包括借鉴国际一流媒体转型的经验,按照新闻信息的集成理念,来有效对接市场、链接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
我们最近社里推出来的集成服务报道的产品之一是新华社全拼.com网站,新闻报道方面也做了几个事,包括地球绿飘带、中国梦等等。同样,我们这些年来也建设了移动接入终端,用VPN的方式以互联网解决分社和总社之间联络的问题。同样,我们在3G视频直播方面,主要是用于突发事件报道,当然现在3G用来传视频还有待优提高信号稳定和质量,当然它比卫星更方便一些。
在时间和探索移动信息化方面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一个是原来传统的技术架构不能适应移动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各种移动设备的安全访问和管理和数据保护,包括一个单位对移动信息化到底该怎么样分步实施更加有效,什么样的业务迁到移动信息化更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第四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方面的初步规划,或者更多的是一些初步想法和需求。
通过我们的调研和了解,应该说移动信息化要从安全管理、运营管理、高效传输、分布部署构建移动信息化的工作落实。从移动信息管理的需要,特别是BYOD,利用个人设备进行这项工作的话,企业、个人信息需求,涉及到企业管控和个人隐私的平衡,当然还有使用便捷和安全的平衡。从移动平台建设来说,要设立统一的接入平台,传统应用扩展,最后要形成应用商店,在这些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我技术应用方面的探索。把业务移上来涉及到办公类的需求,我们不能影响现有的采编和OA办公业务系统逻辑,所以要通过采用商业中间件实现逻辑的映射、服务的映射,通过信息抓取、前端展现等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信息发布类需求,前面说到的我们在移动方面的实践,实际上下一步我们要归到移动发布需求,分成移动平台和移动应用。还有信息安全管控的需求,涉及到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内容管理和应用商店服务,把我们的应用归到这里面来,为社内用户和社会用户提供服务。
同样,我们也在建设云计算平台满足IT资源统一管理的需求,支持业务应用的按需快速部署,提高系统效率,整合信息和应用,把数据转化为资源,响应业务的变化,最终为全社提供全媒体产品云的服务,适应终端移动化的趋势,汇聚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传输网络来说,我们也提出要建设下一代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现在网络社会都是为传统业务服务的,下一步要以移动计算服务的趋势转变,原来都是封闭的内网,现在要往移动互联网迁移我们的应用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在网络安全架构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涉及到内外网的融合和演进。
同样,我们征询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来解决安全保障的问题,涉及到分级管理和两大体系,包括三层防护,安全的计算环境、安全的区域边界和安的通信环境。
最后我们的目标也是要使移动设备安全,移动应用要可管,移动信息可控,使得员工可以随时随地使移动设备访问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接收新闻产品,要达到这个目标也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大家共同支持我们。
我的汇报到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