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老鼠仓的曝光不同,此次一众投研人员被查的线索多来自交易所的“大数据系统”。该系统是业内人士对沪深两市交易所一系列监察系统口语化的统称。
据悉,沪深两大交易所对“老鼠仓”等交易行为建立了专项核查和定期报告制度,目前交易所已建立实时监控机制、专项核查机制、联动监控机制、智能化监控机制四位一体的监控体系。
此前,博时马乐老鼠仓亦由监管系统挖出。当时深圳交易所在监控时发现,有异常账户重仓的小盘股和马乐掌舵的博时精选高度重合。进一步追查发现,马乐通过操作自己控制的三个股票账户,先于或同期与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买入相同股票76只,成交金额人民币10亿余元,获利近2000万元。
据接近证监会稽查局的人士介绍,现在去现场检查,用电脑直接能查出嫌疑人的所有电话。电脑文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很强大。用一个与U盘类似的东西插上电脑即可。有参与调查的人士说,“看到这种数据恢复能力,自己都吓出一身冷汗。”
监管层利用大数据调查老鼠仓,主要是通过模型在海量的交易数据中,调查违规行为。“哪些账户有联动性,很快就会被发现,往往操作越频繁越容易露馅。”业内人士表示。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曾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公开表示,深交所有一个几十人的监控室,通过200多个指标进行分析,倘若股价偏离了大盘走势,会立即核查该上市公司是否有特殊的信息公布。如果有投资者在公司还未发布“高送转”、重组等利好消息之前,首次买入相关股票,随后该股出现异动,则深交所会立即监控到此行为并上报证监会。
在大数据监管实行之前,金融行业的老鼠仓事件基本都来源于举报和监管层的现场检查。比如杨奕案的爆出是由于情人反目;而中邮基金原冠军基金经理厉建超则是因为同行的举报。
查处老鼠仓的工作非常繁琐,一般需要查看长达三年的交易数据,随着“数字稽查”的不断升级,案件线索发现、报送的及时性和精准度也在提高。刚刚完成宣判的马乐案,证监会于2013年4月11日启动对相关账户异常交易案的初查工作,2013年6月21日立案稽查,交由深圳证监局承办,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