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参加完华为OceanStor V3系列存储新品发布之后,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演讲的PPT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雄辩的对比与分析,融合二词的诠释引起业界人士持续的讨论,在我看来,融合是一个见惯不怪的词,它所带给华为存储的含义不仅仅在于“SAN和NAS的融合、高中低端的融合、性能和容量的融合、主存与备份的融合、异构平台的融合”,实际所发挥出的影响力足以改变整个行业对存储的新认识。
为什么融合一词被华为存储长期使用而不更换呢?
华为存储路线也源自华为企业业务的整体发展战略,就是“长期坚持被集成毫不动摇。”在我看来,融合与集成有着密切的关联。华为存储不可能如EMC、IBM、NetApp等国际大厂那样,采取高大上的发展战略,毕竟别人的成功不可能再复制,为此,华为存储必须从用户的在存储的具体需求方面下手,寻找“被集成”在存储领域发展的突破口。
在满足用户之全面需求情况下,融合是理想之道。之前,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在被我私下问及华为存储与服务器的关系时,他就很早提到了融合。可见,华为存储所坚守的融合战略,不仅仅在存储本身,还在于存储与其他基础架构的融合,这也表明华为融合架构的整体策略价值将会长期延续下去。
只不过,在华为OceanStor V3出现之际,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将融合二字做了更为具体的诠释,这种诠释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概念与关键词的影响,更多的也影响到用户需求、用户采购、用户具体应用的多个层面。也可以说,这是融合在华为存储领域最为张扬的一次落地。
华为存储的五大融合为什么能震撼业界?
当然,或许大家留心一点的话,应该听说过惠普、戴尔、IBM、Oracle等厂商推出的融合概念,但这些国际大厂更专注于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等方面的一体机方式的融合,其实华为也为此推出了FusionCube融合基础设施一体机。而范瑞琦强调的五大融合却是在改变大家对存储的新认识。
一是SAN和NAS的融合。在这之前,存储业界对此的热衷大家都很熟悉了,想想许多厂商推出的统一存储解决方案,不管怎么说,都代表了用户对SAN和NAS的融合之需。OceanStor OS的发布,实现了SAN和NAS的自然融合,帮助用户实现业务灵活部署。在华为看来,OceanStor OS凝聚了华为存储研发人员的心血, “OceanStor OS是华为存储采用的一套核心代码,也借鉴了一部分开源软件,目前超过2000万行代码都由华为存储人自己写成。”但在针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下, 范瑞琦最终透露了 华为OS的发展路线图:“OS未来会更为软件化,然后发展再进一步云化。”
二是高中低端的融合。在经历了多年的数据存储更新迭代的情况下,存储用户普遍在高端、中低端存储之间有着强烈的统一管理需求。对于架构的不同、操作习惯的不同、数据的不流动等关键问题,华为OS代表着华为软件定义存储的未来,有着软件定义的强大功能,实现用户存储的高中低端互通,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
三是性能和容量的融合。在去年华为存储推广闪存策略的时候就已经强调过性能与容量的融合问题。华为OS可以实现对HDD和SSD的统一管理,华为官方提供的消息称:在全HDD、全SSD和混合盘环境下,OS的HDD和SSD融合架构帮助用户实现性能最优。
四是主存与备份的融合。以前华为高层在被问及备份方面的期望时,私下透露华为存储不会专注备份软件的研发。当时,我并不十分清楚华为存储为何会放弃备份软件这个领域,毕竟这应该是一个依然有潜力的领域。果不其然,华为存储不看重备份软件的发展,其真正目的是要抛弃传统备份,解决存储用户在备份领域的昂贵成本和复杂组网的痛点。华为所研发和提倡的是一种无需备份服务器和备份软件的基于快照的秒级快速备份,其真正的野心就是将主存与备份实现了创新融合。
五是异构平台的融合。异构平台的管理一直是存储用户的痛点之一,存储友商在这个方面虽然推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但在华为看来,这依然存在效率低下、管理复杂的根本问题。华为OS凭借最简单的管理软件,实现了多家存储厂商的存储整合,帮助用户接管已有存储,保护用户投资,最终实现异构平台的平滑融合。
融合为什么可以带来更大效应?
既然融合是华为存储的长期战略,既然华为存储五大融合已经占据了业界的五大高地,那么融合理应就可以带给华为存储更大的效应。事实上,这个观点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华为基于OceanStor OS软件平台推出的OceanStor V3系列更容易让数据为业务服务,通过领先业界一代的硬件平台、统一高效的管理软件以及OceanStor OS实现的多制式融合、性能与容量融合、数据价值融合、数据生命周期融合、多厂商设备融合,这些融合的直接目的,就是华为下一步全面接管存储用户在存储新旧更替、扩张扩容等方面部署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OS+V3的融合,丰富了华为存储在大数据存储、高端存储、闪存产品、中低端存储领域的全面布局,促进并进一步提升了华为存储在业界的竞争效应,也同时满足了用户在数据爆炸式增长步入大数据、云时代后对存储更高、更全、更简、更易的需求。这就要求存储厂商不得不像华为一样,“一贯秉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客户需求创新”,不积极满足存储用户更高性能与容量、更全功能与集成、更简管理与控制、更易操作与部署的具体需求,未来就必将被华为存储赶上并超越。
再者,华为存储能够体现出自己在满足存储用户更高性能与容量、更全功能与集成、更简管理与控制、更易操作与部署等多方面需求上的更多优势,必然代表着华为存储的融合效应将会继续放大,再放大。从而,不断改变着业界对于存储的新认识,实现华为存储融合之道的未来超越。不信,我们拭目以待。(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