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发表于:14年06月18日 14:39 [转载] 中关村在线
在云计算的历史上,企业一直在努力寻求是自行实施云计算还是购买公有云服务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他们的回答是构建一个两者的弹性混合体,因此私有云部署一直是重要的。
在当下,私有云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具体内容却发生了变化。云计算规划者们必须知道他们是如何获得私有云的;在这一个过程中,他们可以知道应用是如何不断变化的;也许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公有云服务能够平衡协调私有云规划、编制以及集成之间的问题。
一般而言,用户实施私有云部署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试图复制公有云服务以促进整合,从而确保关键应用是内部部署的
2. 通过提高他们资源池的效率来扩展虚拟化承诺
3. 朝着一个云计算友好或者甚至以云计算为中心的新IT愿景而努力
这些观点都影响着私有云规划的具体实施。
为实现整合、虚拟化扩展而使用私有云
希望使用私有云来实现他们公有云服务复制的企业必须寻找与公有云服务管理接口兼容的云计算堆栈架构。Eucalyptus是亚马逊网络(AWS)最常见的私有云合作伙伴架构。其他的云计算服务用户应当寻找类似的私有云实施,例如微软公司针对Windows Azure的工具,或者OpenStack针对惠普或IBM的工具。
如果一家企业的目的是使用私有云在虚拟化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那么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他们正在使用哪种虚拟机管理应用工具。大多数的企业将使用VMware或KVM虚拟机管理程序。对于前者而言,VMware的自有vCloud方法似乎是实现虚拟化扩展的最佳方法,因为它保留了所有现有的管理工具和迁移功能。而对于KVM或者其他的虚拟机管理应用来说,OpenStack和Apache的CloudStack都将支持和扩展虚拟化。那么,最佳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就取决于其他方面了。
对于公有云扩展的用户和虚拟化扩展的用户而言,最大的云计算规划问题在于编制。为了减少运行工作量和错误,选择合适的部署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编制工具的质量是云计算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时根据编制支持来进行云计算软件选择是合情合理的。对于计划使用混合云计算或多个公有云供应商的用户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些公有云编制工具将在私有云部署过程中提供援助,同时也有可以用于跨多个云计算(包括公有云或私有云)实现编制的开发运营即服务工具。
让私有云适应未来的云计算
因为私有云的前两个模式是非正式的,所以它们可能无法代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两个模式都假定应用可被移植至云计算而无需过多的修改,很显然最好的云计算应用就是专为云计算而设计开发的应用。这样的应用有一个有趣的私有云规划含义—它可能会不再需要它。
由软件巨匠公司(如IBM、微软、Oracle和SAP)开发的现代应用是高度组件化的,是专为编制而设计的。当应用并不是专为共享和编制而设计,并且迁移至开发组件的软件实践而不是允许企业在标准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Windows等)上部署的应用,而且还能享有高水准的灵活性和资源弹性时,私有云软件是最有用的。即使在今天,当需要私有云时,云计算爆发和故障转移应用都可能会使用标准的IT平台以连接公有云服务。
软件公司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水平和垂直的服务,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定制设施,例如Oracle的Database Appliance和SAP的HANA。这些服务可以被托管在数据中心内而无需任何的私有云承诺,同时也可被传统数据中心和公有云应用使用。由公有云供应商所提供的平台服务(特别是AWS)也是专为与传统数据中心应用集成能够像与私有云应用集成一样容易而设计的,因此它们完全不需要部署私有云技术。
最后这两点意味着,诸如Oracle这样一家因迟迟未踏入云计算而备受质疑的公司可能事实上选择了正确的进入时机。当应用是专为在标准操作系统平台上部署和编制设计而不需要虚拟机管理应用或云计算堆栈时,资源优化的优势又回到了能够使用自有平台软件和应用工具的软件公司,他们能够快速地把用户迁移至这些新的应用设计原则。然后,其他的私有云厂商也就必须追上他们的脚步了。
公司不应假设他们必须采用私有云技术以便于采用公有云或整合它。私有云选项是最有可能从目前的数据中心虚拟化承诺或者从希望在数据中心和公有云之间移动原来应用或组件而发展来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的目标就是选择能够实施迁移任务的私有云技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编制/集成或者被称为开发运营工具,它可为你确定最佳方案。
从长远来看,应用设计将适应混合云计算使用,甚至诸如云计算爆发和故障转移这样的事件,而且无需私有云部署。但是,这些优势将不会减少对集成和编制工具的需要。如果组成应用的组件越多,那么组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更具动态性以便于实现最好的支持。随着资源需求具有更多的动态性,也就需要更多的自动化以部署和维护应用。这就意味着,开发运营或编制很可能成为私有云技术的一部分,而这一技术对用户具有最最持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