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裁员看“中国智造”的出路

周建丁 发表于:14年06月25日 16:47 [原创] DOIT.com.cn

  • 分享:
[导读]人力成本只是海尔遇到的难题之一,采用工业机器人降低成本也仍局限于传统制造的思维。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变革运作模式,才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突破的关键路径。

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正在耗费着我们的激情,其实世界杯的精彩与哀伤都是别人的,它与中国人的关系,除了足彩大概就是中国制造行业了。前者的影响是直接的,后者的影响可能更为广泛和深远。但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困境,表现如箭头企业海尔的万人大裁员,以及鸿海精密的发展问题,这迫使我们再次思考处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的“中国制造”,如何快速变成“中国智造”。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制造商,拥有约百万名工人的鸿海正面临有关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难题,包括竞争对手的紧逼以及其制造基地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据悉,投资者将在鸿海近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让公司提供更清晰的长期业务计划。

海尔似乎正在通过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解决和鸿海一样面临的人力成本问题。这家曾希望“永不裁员”的公司,去年已将员工数量削减1.6万人,今年预计再裁掉1万人,其官方说法,是炒掉不会反映市场情况的“一群烤熟的鹅”,和制造业务的智能化减少了用工数量。

海尔的掌舵者张瑞敏引用欧洲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的话说:“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也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所以去年我们去掉16000人,变成70000人,去掉了18%。”

而在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的,除了海尔,还包括美的、创维、格兰仕、格力、海信、志高和奥马等大型家电企业。

 

 

 张瑞敏

机器人是制造业未来?

针对于中国人力成本的迅速上涨,以及年轻一代员工管理的难度正不断加大,机器人似乎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但究竟有多少机器人在为中国制造服务?采用机器人能解决多少的问题?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13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6560台,占到全球销量的1/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则显示,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总量仅超过9500台。这意味着,机器人确实在中国制造业很流行,但超过70%的机器人是进口的。

专家的解释是,国内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缺乏核心技术。机器人虽然只是机械臂在工作,但可能涉及到力学、传感、物联网技术等很多最新科技。广州机械院工程师、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周朝森指出,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关键零部件技术,特别是减速器,高端的减速器被国外品牌垄断。此外,日前工信部公布的物联网扶持项目,本土的传感器及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也存在短板。

核心技术落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议价能力低下,制造企业很难通过工业机器人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其次,机器人未必适应所有的工作场景,让一台不会思考的机器去适应复杂的工艺流程,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对员工管理和操作机器人的培训,也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鸿海的子公司、苹果iPhone的代工厂富士康曾在2011年提出一项百万机器人的计划,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10年内建成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但据《第一财经日报》去年8月报道,富士康机器人的数量可能还不到10万。虽然鸿海称机械手臂的运用也比往年提高了很多,但我们最新看到的,是富士康招工逾10万人应对iPhone 6组装需求的消息。

据悉,富士康目前的“机械手”,其智慧仅相当于3至6岁的人类,这自然很难在现在成为生产的主力军。但海尔可能有不一样的想法,它已经和苹果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计划在今年推出家用智能机器人ECan。这款新品将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家里的各种电器,利用微距投影技术显示数字化的虚拟人,当然它与代替用工的工业机器人不同,但海尔可能希望工业机器人也更加智能。

“未来5至10年,机器的智能会超过一般人,20至30年可能机器本身的智能会超过人整体的智慧。”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说。

如果张亚勤的预言不是出于宣传微软人工智能项目的目的,则智能机器人大军可能是工业界的希望,但对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来说,它们相对人力的成本有多大优势还要再论证。

互联网思维与云制造是希望

其实,人力成本只是海尔遇到的难题之一,采用工业机器人降低成本也仍局限于传统制造的思维。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变革运作模式,才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突破的关键路径。

首当其冲的是这两年屡屡被提及的互联网思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化为核心的ICT技术的使用是其根本。互联网思维炒作肯定有之,但不用质疑它的存在,一些根本不懂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公司不轻易就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格局就是明证,譬如余额宝、小米。

明道副总裁许维用系统理论诠释互联网思维,即建立一个系统,建立规则去影响系统当中各个主体的行为,进而让整个系统实现良性的运转。譬如在小米的系统里,硬件可以不赚钱,这是传统硬件制造商难以想象的。

海尔也正在做尝试,它即将在年底推出的ECan,将采用众创模式,把家用智能机器人当作平台,无论是专家、媒体人、普通用户都可以参与创作,打造成类App Store模式,最终以软件来推动硬件的完善和创新。

此外,海尔已经采用一种“自主经营体”的经营模式,让最底层的员工只要有创意和用户就可以自己来创业。采用这样的模式,裁掉数以万计的中间管理层也就容易理解了。

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有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这其实也是阿里巴巴所说的电子商务的未来——C2B模式。由于自身基因的缘故,富士康和海尔在电商的网上商城层面,做得并不是顺风顺水,但海尔C2B的思维可以说是走在行业前列。

不过对于海尔而言,整个大系统的协同运作仍是一个难题。ECan的平台在前期如何吸引第三方开发者?个性化制造需求如果量不大,如何在很少改变工艺流程、不抬高成本的情况下来满足?

以服务器的制造为例,中国互联网巨头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器,成就的是在各个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各个链条上早有准备的浪潮,后者因此得以凭借互联网行业的订单出货量跃居中国服务器市场第一。我们相信海尔有类似的储备,但如果是由机器人来生产,那么更加智能化的程序是必须的。

更深层次的变革,则是将云计算、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实现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服务化与基于网络透明、按需应用,形成“云制造”。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认为,通过提供主动、全方位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服务,将支撑我国制造企业破解发展困局,实现升级转型。因为制造业要实现集约化,迈向全球制造价值链的高端,必须盘活大量的制造资源,实现制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航天科工集团开发出一个“天智网”,这是一个智慧云制造公共服务系统,正应用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制造领域。当然,这还是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

遗憾的是,中国制造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正如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金达仁不止一次地强调的,中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普遍落后,信息系统之间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以机床行业为例,虽然机床行业是我国最早应用ERP的行业之一,但是2011年两化融合评估结果显示,参评的71家机床企业中,只有38家企业应用了计划管理, 8家企业应用了关键资源需求能力排序, 11家企业实现了业务与财务集成应用,可见,国内ERP的应用还没有到真正的核心。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只专注于制造及流通行业传统ERP的鼎捷软件,不谈云计算和大数据,却仍然好好活着。

幸好,还有愿意尝试的制造企业。对于海尔,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不论尝试的结果如何,至少它已经鼓起勇气率先做出了变革,必将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带来经验,应该获得我们的掌声和祝福。

巴西世界杯的中国制造阵容

[责任编辑:周建丁]
当前中小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有效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必须科学合理地引导它们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大型物流企业更是物流业中的骨干力量,必须促进他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以适应我国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
官方微信
weixin
精彩专题更多
存储风云榜”是由DOIT传媒主办的年度大型活动。回顾2014年,存储作为IT系统架构中最基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存储产业的发展迈向成熟,数据经济的概念顺势而为的提出。
华为OceanStor V3系列存储系统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新一代统一存储产品。在功能、性能、效率、可靠性和易用性上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很好的满足了大型数据库OLTP/OLAP、文件共享、云计算等各种应用下的数据存储需求。
联想携ThinkServer+System+七大行业解决方案惊艳第十六届高交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