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喆 发表于:14年07月01日 17:00 [原创] DOIT.com.cn
阿里巴巴CTO王坚曾经在中国云计算大会上说过,今天中国的云是否安全已经不成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府对于数据安全的要求最高,而中国现在大量政府部门向云服务商订购服务,正是说明了当今国内云服务完全做到了保障云的安全性。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我们的技术以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速度迅猛发展,甚至几年就可以达到一次技术飞跃。即使中国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到达发达国家那种成熟的高度,但经过这些年来国家的支持、企业的自主发展,我也完全相信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但是,你存放在云端的数据安全了,不会被黑客盗用了,那么你的隐私安全吗?
答案显而易见。
尽管国内这些云服务商大力宣传他们对客户隐私的保护,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自己的隐私在不经意间逃离我们自己的掌控。
早年,在人人网风靡的时期,这一问题就暴露无余。人人网用户注册时需要录入自己的真实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是公开的。这方便了“失散”多年的校友再次“团聚”。但是很快,网上就暴出人人网将中国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卖给国外的消息。虽然这个消息已经无从考证真伪,却足以让人寒颤。
是的,我们按照实名制的规则将信息交给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却以此为牟利手段。
其实出卖用户信息根本不是各大网站的首创。手机普及后,垃圾短信也“应运而生”。那些发送垃圾短信、拨打推销电话的厂商们是如何获得我们的手机号码的?答案其实不言自明。笔者大学刚毕业时,也曾应聘过电话销售行业。当时负责人事的员工就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庞大的电话号码库,可以供我们推销产品。难道这些号码是他们原有客户的吗?或者这些号码是他们发传单、调查问卷得来的?我想就算笔者不说,你们也明白。
甚至后来衍生出以不断拨打骚扰电话强迫受害人关机,然后以受害人发生意外急需抢救费用为由向受害人家属诈骗的诈骗集团。这些骗子不仅知道我们的号码,甚至知道我们至亲的电话号码!当然,他们获取电话号码的手段很多,有些是技术手段,并不是我们的隐私被人为泄露。但这当中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而现在,上升到互联网,我们的隐私就更加危险。网络上甚至有传言说,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受害者在网络上的家庭信息,装作他们的家人,以受害者“离家出走”等借口光明正大的实行绑架!周遭的群众不明真相,他们大多不会对别人的“家务事”施以援手。不管这种传言是真是假,它的确是一个重要警示:我们的人身安全正因隐私泄露而受到威胁!
当然,犯罪行为并不是人人都会遇到,它本身是一个稀有事件。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经常发生的隐私问题。
腾讯曾经表示自己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情况,为用户做一些活动推送。我想很多人都感受的到:尽管有一些推送我们可以根据应用平台提供的选项屏蔽掉,但是另外一些,就无能为力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就是会每天进入你的视线。这是不是隐私的侵犯呢?很难说。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大型运营商都会告诉你:我们使用的是概括性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
这就引出了我们国内最大的问题:隐私范围界定模糊。中国人自古就不是特别注重隐私权的,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父母经常干涉子女,就算在子女成年之后也是如此。这样逐渐形成“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软强迫式的隐私权侵犯行为。而上升到法律层面,则体现在法律不完善上。中国法律对于用户数据的商用范围界定明显薄弱,导致很多商家钻空子,出卖用户个人信息。
另外,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为了登陆一些网络,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人们不得不根据“实名制”向互联网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人们在上网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的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比如在时下非常流行的朋友圈、微博、论坛之类的社交工具上,很多人会发布自己的心情、动态。而这些信息,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分析,就能得出你是什么性格的人,周遭大概是什么圈子,甚至你的住址等等。
有时候人们会把互联网的数据安全当做是隐私安全,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告诉我们:我们的数据越来越安全,可我们的隐私却越来越危险。
现在,互联网对隐私权的冲击已经是全球范围的重大问题。欧美发达国家正商议在立法上重新定义隐私权,以便更好的保护个人利益,同时也不妨碍大数据的充分利用。
而在中国,恐怕我们还有比他们更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