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发表于:14年07月16日 00:55 [转载] 赛迪网
史彦泽相信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他创办的公司“仁科互动”在7月初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来自红杉资本的约500万美元。
“资本对于企业级市场的观念正在转变。以前都是投2C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钱被投入到2B的企业中。”史彦泽说。
仁科互动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创业公司,目前只推出了一款面向销售人员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手机应用,名叫“销售易”。在B轮融资前,它获得了云天使基金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以及红杉资本的约3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
创业之初,史彦泽自任产品经理,拉着两位技术合伙人搞研发,一年后方才推出Beta版PC端软件,移动版则在2013年初面世。如今,他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不少,有了60多位员工,其中超过半数进行研发。
CRM软件并不是一个尚未开垦的新兴市场。传统势力中,内有金蝶、用友,外有IBM、甲骨文和SAP等巨头,还有Salesforce等新贵。相比之下,仁科互动在技术、资源、财力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下风。
但作为CEO,手握数千万元风投的史彦泽对于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希望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体验和运营模式,来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他说。
具体到产品层面,销售易希望主打“移动”、“社交”和“云计算”的概念,收费低廉,快速迭代,注重用户体验,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改良。
史彦泽的想法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做一个销售人员喜欢用的东西。而在他看来,移动设备的普及,给了CRM软件一个自我革新的机会;他甚至在今年3月底放言,“PC时代的CRM已死”。
传统弊端
对于传统CRM软件的弊端,史彦泽有着切实感受。他此前一直在IT企业从事销售相关的工作,先后在戴尔、思科和SAP等大型公司任职。
在创业前,他的职务是SAP中国区销售总监。这是一家专门做企业软件的公司;史彦泽却发现,SAP的销售人员并不喜欢使用自家的CRM软件。这让他感到十分郁闷,“一套几百万元的软件卖出去,客户根本用不起来。”
对于这一问题,他的分析是:销售人员在外面跑业务,PC端的CRM软件无法提供支持;晚上下班后,主管却想让销售回家加班把数据录入CRM。“这种软件对于老板特别有价值,但对销售人员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于是,他在2011年离职创业,最终推出了销售易。它的定位被限制在销售人员,目的是让让销售的管理、沟通和协作等变得更容易。
史彦泽希望改变传统CRM软件的各种“反人类”设计,从界面和体验入手,研究销售人员需要什么功能,让CRM软件能够具备与消费级软件接近的易用性。
目前,销售易分为两个版本:专业版向每位用户每个月收取58元,企业版的价格则需要与仁科互动方面商定。与传统厂商动辄数百万元的部署费用相比,销售易的单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史彦泽宣称,这是由于业务模式的不同所导致的。“SaaS(软件即服务)型公司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收入少;但做到一定规模后,要想盈利也是非常容易的。”他说。
大象打光了
仁科互动披露,截至目前该公司的企业付费用户约为600家,每家平均支持30名用户。按照58元的单价计算,销售易每个月的收入约为104万元。
史彦泽坦承,目前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需要靠风投的钱过日子。他的公司计划在1年内展开新一轮的融资,具体规模尚未确定。
他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国内的中小企业身上。“小企业之前用不起传统CRM软件,一是采购成本高,二是服务器、网络硬件、人员支持和维护都需要花钱;现在只需要装一个手机应用即可,维护和后台配置由销售易完成。”
销售易已经推出了Android和iOS版本,且在不断迭代中。该公司的销售人员正在四处推广这些软件,而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大多从事B2B行业。
对于那些体型庞大、历史更久的竞争对手,史彦泽认为他们坚持的是“打大象”模式,销售目标是那些预算充足的行业巨头,喜欢做单笔数百万元的“一锤子买卖”,即客户购买软件,软件厂商提供服务。
“过去十年,这个市场足够大;但现在,大象快打完了。”他说。
企业级市场正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新战场。除一直虎视眈眈的阿里巴巴外,百度和腾讯近期也开始有了新的动作,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目前处于内测阶段的“微信企业号”。据传,“微信企业号”将具备员工打卡、报销、在线会议、查阅邮件、客户管理等功能。
史彦泽似乎还未想出具体的应对之策。他试图用眼下流行的“基因论”来证明,腾讯并非什么都能做成功。“它的基因是通讯,之前做了电商,后来不还是得入股京东吗?”
销售易两年间只收获了600家企业用户,这样的速度让史彦泽感到不满意。但他并不打算激进扩张;在拿到红杉资本的B轮投资后,他并不着急赚钱,仍打算继续优化产品。“今年的计划是把产品的体验做得更好、专业性更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