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 发表于:14年07月28日 10:48 [综述] DOIT.com.cn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马森述表示,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范时,依靠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减少因缺少数据支撑而带来的偏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大数据运用,可以改变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行政效率,从而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马森述说。他表示,大数据为提升立法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新手段。通过大数据辅助立法工作,通过对海量的数据的分类、挖掘和分析,可以使立法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还可以将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以及大众媒体等渠道提出的立法需求、立法建议等各类信息,以大数据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分析,有利于听到人们群众的真正呼声和要求,有利于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供依据。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大数据的可靠性基础上。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王宁就提醒,研究大数据要考虑可能带来的两大风险:一是对数据的误读,二是数据所存在的偏差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杜小勇也表示,科学立法需要获得科学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处理。
与大数据之潮流一起汹涌而至的,还有如何对个人信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问题。
“数据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吃喝玩乐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如何处理好数据利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对现行的法律规则和立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马森述说。
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3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2014年3月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国家工商局制定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都明确了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
但相关规范对个人信息的定义以及侵犯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还是缺乏足够的具体的规定。“由于对个人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的认识,个人信息的范围难以确定,导致实践当中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马森述坦陈。而这既不利于大数据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大家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其实都是在孤岛上捕捉的,由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服务收集。每一家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云。如果能把这些处在不同孤岛上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和体系,同时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使数据实现正常化,这对公司和个人,甚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社会变革必然需要新的立法支持。而目前国内正在逐渐暴露法律的缺失。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市场迫在眉睫。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的隐私与数据的界定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到隐私权、信息安全问题,更关系到互联网秩序和国家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