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发表于:14年08月06日 16:49 [综述] DOIT.com.cn
|
真P2P要能甄别与筛选借贷信息 P2P迅猛增长容易出问题
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7月,P2P网贷投资的数量约为29万人,行业存量资金为337.6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一倍。目前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P2P平台有30家,成交量超过70亿元,占总成交量的52%左右。预计到2014年底行业月成交额会超过300亿元,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
据网贷之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旬,全国各类P2P借贷平台1184家。共有55家网贷公司出现提现困难、关闭甚至是跑路现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鉴别P2P真伪的分水岭在于P2P平台是否是信息中介,且没有资金池。
P2P确实是一个信息的中介,但不能简单的把P2P平台看做是一个信息中介,真正的P2P平台应该是一个信息平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个P2P平台是否有能力能够去甄别、筛选信息,把真正好的、真实的借款需求,和真实的投资需求、好的投资人等对接起来,把这些信息经过筛选再加以公布。
P2P行业其实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行业,互联网金融事实上是金融,而核心在风控。但风控并不是随便一个互联网公司就可轻易学到的。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控制都是通过多年的积累而形成。
P2P行业存多重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即是借款人的信用,考量其还款能力、意愿,甚至有逾期还款之后,是不是有催收贷后服务的能力;第二就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事实上与整个市场情况有关,也涉及到流动性风险,需要公司长期在市场上做很多了解和对未来的预测;第三是操作风险,P2P法规还不是很健全,有时也会听到有一些销售人员跟中介机构联合串单的现象,这些都对风控造成不好影响。
目前,很多P2P平台增长非常迅猛,其实增长越快存在的问题越大。现在有一些平台他们成立几个月时间,每个月能够做上亿规模,这样的天文数字不免引起人们的质疑。
中国P2P行业缺乏投资者教育 收益率小于或等于10%属合理
作为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网贷最吸引用户的是动辄两位数的高收益,搜索各个平台推出的收益率,基本在10%以上。更不乏20%这样的高收益诱惑,正是依靠明显高于其他理财方式的收益和方便快捷的优势,P2P迅速渗入小贷市场,掀起了一股新型投资浪潮。
然而,中国P2P行业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投资者教育。国际上大家对P2P投资风险比较了解,而中国投资者相对来说对风险意识不够强。中国很多投资者更多关注利率与期限。有一些投资者一看保本保息,就不去读协议,就不想投资这个产品。
P2P安全上肯定不如定期存款安全,P2P是个有风险的投资,就像投股票和基金一样。即使是现在流行的余额宝也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喜好,需要有充分了解。
实际上,每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不一样,收取的费用也不同。如果刨开这个因素不谈,P2P行业年化收益在10%,或者在10%以下属于比较正常。如果说将来这个市场充分的成熟了之后,投资者应该是能够承担其风险的。
监管措施或年内出台 大数据技术是P2P行业风控趋势
7月31日有媒体报道,P2P的监管大体方向初现,目前该监管细则由银监会创新监管部进行拟订,目前敲定的监管方向包括:不会进行牌照监管,而是采取备案制。确定P2P的最低注册门槛将介于1000万-5000万元,平台不能进行项目担保、资金必须进行独立托管,以及必须向监管部门披露逾期数据等。
业内人士预计:正式的监管措施可能将在年内出台。
监管的出台对P2P行业而言,一方面对正常发展好好做事的P2P公司是更好的机会,将促使行业不规范的公司被淘汰,促使这个行业趋向于阳光和透明,促使行业逐渐走上正轨。另一方面,监管措施一旦出台,会有一部分公司主动关门,或者是倒闭。在面临着监管情况下,经营不善、动机不良、不规范的平台将被逐步淘汰。目前这种行业情况下,公司的商业模式会是存活关键因素。
就业内角度而言,P2P平台最大的挑战一是风控能力,二是能够有效的获取客户的能力。而后者也是跟风控结合紧密的。P2P公司还是要把风控做好,把用户体验做好,把客户获取的能力和服务能力做好。
而在做风控的过程中,大数据是基本的。大数据除了通常所讲的搜索,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这些大数据外,在P2P方面主要是指对客户金融能力的了解,包括客户最基本的收入情况、欠债情况、各种贷款情况。此外还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如在网站操作的行为、还有线下申请的行为等。
P2P的基石是征信报告的数据,这个数据必须得完善。有了这个数据之后,还要通过对各种客户的细分,对各种不同的参数做模型,做各种各样的测试,建立非常好的风控模型。这些都需要多年的积累,能够保证信用贷款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此前,据《京华时报》7月31日报道,未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P2P网贷平台业务(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将与央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对接,技术上并不存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