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并行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于:14年09月25日 15:37 [来稿] DOIT.com.cn
2014年8月31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CCF TCHPC)联合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发起主办,北京并行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参赛范围覆盖大陆及港澳地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领域并行应用大赛作品征集圆满结束。
本次大赛获得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截止8月31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全国82支参赛队伍报名,与上一届大赛相比,规模扩大近3倍,其中来自东北及西部赛区参赛队伍19支、华北赛区30支、华东赛区10支及中南赛区23支。进入复赛的作品将于9月中旬在大赛网站(2014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公布。
大赛获得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许宁生院士、中国工程院宋君强院士、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赵玉海司长,及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凝晖、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创分会理事长廖湘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教授的高度关注和荣誉指导,感谢这些走在中国高性能计算并行行业前端的科学家、学者们对我们中国并行应用领域未来新生代技术力量的关怀和指导!
PAC2014-赛区参赛名单(初赛) | ||
赛区一:东北及西部赛区:19支【评审专家:曹小林,陈一峰,陆忠华,乔楠,魏晓辉】 赛区二:华北赛区:30支【评审专家:曹小林,陈一峰,陆忠华,张云泉,陈文光,冯晓兵,何万青,乔楠,陈健】 赛区三:华东赛区:10支【评审专家:陈文光,冯晓兵,李根国,林新华,何万青】 赛区四:中南赛区:23支【评审专家:张云泉,石宣化,杨灿群,卢宇彤,陈健】 | ||
序号 | 参赛单位 | 赛区划分 |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东北及西部赛区(含东北、西北、西南)19支 |
2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与设计课题组 | |
3 | 大连海事大学 | |
4 | 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高性能计算中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 |
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 |
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7 | 西安邮电 | |
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9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
10 | 成都东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普适计算研究所移动互联网研究室 | |
11 |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 |
1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13 |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河一队 | |
14 |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河二队 | |
1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507组 | |
16 |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
1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佳应用本科组) | |
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
1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信工程系 | |
20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华北赛区:30支 |
21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 | |
22 |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
23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前瞻研究实验室 | |
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德所 | |
25 | 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研究所 | |
26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
27 |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超算中心 | |
28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高性能应用研究组 | |
29 |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信科系教务部 | |
30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 | |
31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32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计算实验室 | |
33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 |
34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超级计算中心 | |
35 | 河北联合大学理学院 | |
36 | 河北联合大学软件工作室1小组 | |
37 | 河北联合大学软件工作室2小组 | |
38 | 河北联合大学软件工作室3小组 | |
39 | 太原理工大学科学云计算中心应用推进课题组 | |
40 | 北京邮电大学 FrozenBlade团队 | |
41 | 太原理工大学科学云计算中心并行优化部门 | |
42 |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光学室算法研发组 | |
43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超级计算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计算宇宙学研究团组 | |
44 | 太原理工大学科学云计算中心“1/3”课题组 | |
45 |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46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 | |
47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 |
4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49 | 孙伟东(个人) | |
5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华东:10支 |
51 |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
52 |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53 | 浙江大学 求是潮工作团队 | |
54 | 上海大学计算机新技术研究所 | |
55 | 上海交通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 | |
56 |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2012级何志均班 | |
57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室、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工程研究室 | |
58 | 泰山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
59 |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60 | 中山大学计算机系 | 中南(含华中、华南):23支 |
61 |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
62 |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
63 |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 | |
64 |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 |
65 |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并行软件研发中心 | |
66 | 广东工业大学 | |
67 |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 |
68 | 湖南科技大学 | |
69 |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达计算班 | |
70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
71 |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队 | |
72 | 厦门理工学院_华中科技大学联队 | |
73 | 华中科技大学 | |
74 |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软件所0队 | |
75 |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软件所1队 | |
76 |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软件所2队 | |
77 | 华中科技大学 | |
78 |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311实验室 | |
79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
80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
81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
82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 |
83 |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