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自最初倡导朋友圈生活分享走红之后,微信曾经涉足O2O,现在又接入企业级市场。核心定位不明确,带来的将是用户感知困惑。目前看来,要想拥有明天,唯有学会舍得。
野心
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夕,传闻已久的微信企业号(qy.weixin.qq.com)终于和我们正式见面。根据官方介绍,微信企业号是微信为企业提供的移动应用入口,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员工、上下游供应链与企业IT系统间的连接,从而快速、低成本实现高质量的移动轻应用,实现生产、管理、协作、运营的移动化。微信认为,其企业应用场景对简化组织管理流程,提升协同运作效率,将起到巨大作用。
作为移动社交工具走俏之后,微信成为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战场,许多企业入驻微信平台,许多培训机构靠微信营销培训混饭吃,微信由此也被腾讯寄予厚望,信心膨胀地想在企业市场谋取更大的蛋糕。
曾经有评论称,张小龙要顶住来自腾讯内部的过分消费,这对微信关乎生死。但现在看来,张小龙顶住了兄弟部门的非分之想,却扛不住2B市场的诱惑。我们知道,移动化和社交化的趋势正在改变传统企业管理的节奏。市场研究机构IDC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7年中国企业移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46.7亿美元。所以,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目前,国外的IBM、微软、SAP,国内的用友、金蝶等各大软件商已经都把移动和社交的因素纳入自己的解决方案体系中。IBM、微软都说Mobile-First,但他们都没有国内的金蝶公司那么激进,金蝶创始人徐少春亲手上演砸电脑的一幕,放出了完全移动办公的豪言,其支撑产品,是全新开发并不断升级的云之家,号称要做成中国最大的移动工作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业务移动化、运营社交化。当然,这个领域还有许多国内外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不多说了。
对于已坐拥6亿注册用户、并且流行到东南亚的微信而言,与云之家等唱对手戏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分一杯羹也就顺理成章了。
迷茫
就像QQ不断膨胀一样,企业号也不是微信的第一次扩张。在此之前,微信曾经在O2O领域东征西讨,并与阿里作为“干爹”导演了一出打车补贴大战的好戏,以卡位移动支付,实现O2O闭环。但企业号是微信在企业管理市场的第一次真正尝试。
虽然自称轻应用,微信的想法却一点也不轻。腾讯说,在开发接口方面,微信企业号提供了更为完备的能力,逐步开放微信原生能力,实现端到端全流程的闭环管理。这也难怪,目前IT技术的发展比业务快得太多,一站式解决方案是企业的最爱,他们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开展业务创新上。
目前,金蝶已经买微信企业号的账,当然还有东方航空、上海通用、广东移动等公司。微信官方资料显示,这些公司的企业号已经实现了市场调查、原料采购、HR管理、销售、营销、KPI考核、流程控制、企业文化等多种功能。
但微信要如何满足更多的纷繁复杂的企业需求?从那句经典的“我对贵司的节操一向未敢高看”来推测,撕下“个人社交”标签的微信,既然进军2B市场,多半不会甘心只做入口。能自己做多少就自己做多少,这是腾讯的风格。另一方面,如果只做平台,一站式方案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然而,从产品层面来看,稳定、实用、优质服务、私密、安全是2B市场永恒的信仰,而2C追求的是新潮、多变、张扬个性,微信企业号确实也做了一些安全机制,但这些对产品的研发将带来更多的挑战,作为一款APP,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如何才能面面俱到?而腾讯对传统企业管理流程的理解,始终没有IBM金蝶那样的积累,就算挖来几个人也根本解决不了,如何才能给产品经理更多的指导?
出路
商业版图没有界限,但企业有各自的福地与绝地。就互联网而言,BAT三巨头都各自入侵原本属于同行的领地,但几经折戟沉沙(如腾讯搜搜、百度有啊、阿里来往),BAT高层都不得不承认,各自的企业基因决定了他们所能轻松驰骋的战场。
换言之,一款产品如果越来越重,模糊的定位使其偏离自己的驾驭能力,其发展前景也将与初衷大相径庭,哪怕它是当红的微信——目前微信在O2O也还没有什么成熟的案例。那么,相信事在人为的微信,既然走出了这一步,如何才能摆脱铩羽的宿命呢?腾讯需要牢记的一点是:要舍得,不要太贪婪。意思就是说,微信受欢迎的根本是因为其社交功能,企业号是为深挖个人社交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有利可图来伤害根本属性。如果有改变根本的需要,那就是微信不需要的功能。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毕竟逐利是企业的天性。所以,首先需要其管理层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马云的上市而自乱阵脚。
其次,企业管理后端的一系列脏活累活,微信不要染指,那是IBM金蝶们的领地,就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长处。颠覆别人的感觉固然美妙,但要活着才有可能,做不擅长的事情,把自己玩死累死就得不偿失了。
这就是说,要打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和同行共同发展,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分成机制,就像苹果App Store一样,保持应用开发者为自己的平台添砖加瓦的兴趣。
最后,用统一的标准影响应用开发商,微信自己和开发商都要提供完善的文档、知识库和培训,尽量减少采用不同开发者的不同模块为企业管理带来复杂性,以吸引企业和员工采用企业号进行移动办公。
请记住:扩张,是一种本能,但过度扩张很可能会带来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