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发表于:14年10月24日 10:41 [转载] 赛迪网
一直以来,互联网巨头都在谈开放平台,但是许多开放总是希望合作伙伴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中建立ID,其实换一种说法就是更加“集权”。而我一直倡导:真正的开放并非集权,而是分散。将自己的入口、用户、数据、技术分散到更多合作伙伴,则是一种更大的开放,也是一种智慧。
就平台开放战略布局而言,百度无疑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抛开百度地图、百度团购等“身经百战”热门产品,即便是在互联网基础领域也能看到百度“开放”基因。我在百度上搜索关于“发动机漏油”的问题,结果百度知道列出了诸多答案。打开其中一个答案后,发现有一条显示“来自:易车问答”的答案很不错,于是顺手就点开了“易车问答”进去,发现在易车网上也有同样的问题和答案,而且回答时间都是2014年8月3日11点02分。
显然,百度知道与易车网的数据进行了打通,作为一个互联网评论人士,出于职业敏感性,难免要思考这种打通数据背后的意义。
向用户输出专业数据,百度知道成为第三方平台信息集散地
百度知道与第三方平台对接数据,已经被百度申请为专利,在国家专利局网站可以查询(专利号:CN201310712577.0)。专利大概内容为:创新问答平台与第三方平台的对接方式,可以将用户在单个问答平台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推送至第三方问答平台。同时,拓展问题回答来源,使第三方问答平台的答案也可以返回至原有平台,这样提问者在原问题入口即可获取答案信息。
百度知道平台不仅和易车网进行了类似合作,还与猴岛游戏论坛、齐家网、派派小说等诸多网站进行了此类问答合作。目前,申请加入百度知道开放平台的第三方已经有2000多家,有100多家已经通过审核,获得了开放平台的接入资质。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向这些合作站点日均推送10万问题,日均回流7万个答案。
除了问答开放平台这一专利外,百度还将聚合各数据源评测信息申请了专利,这可以帮助百度知道用户多方面客观了解一个产品或者一家企业。
简单总结一下,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就是将接口开放给第三方网站,将用户在百度知道上的提问推送到第三方网站,让这些网站上更专业的用户来回答,然后再将答案反馈到百度知道平台。
信息双向互动,百度知道实现第三方平台和用户的智能“云链接”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无论对于用户、第三方平台,还是用户来说都有积极意义。用户可以在百度知道上更快速的获得专业答案,第三方平台可以享受百度知道海量的流量和丰富的问题,提升自身平台用户活跃度,同时自身品牌还可在百度知道上获得良好曝光;而对于百度知道来说,则可以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高效的问答服务,提升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如果将百度知道这种开放平台放到百度连接服务的整体战略中考虑,百度知道还可担当企业与用户沟通,获取用户需求“抱怨”的窗口。比如,一个家电企业官网或者官方旗舰店加入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可以在用户询问该商品价格、性能、优劣势的时候获得百度知道的相关推送,然后进行专业的回答,这无疑将有助于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紧密沟通,同时还可为官方网站、旗舰店带来流量。
百度知道开放接口的做法其实是将自己的入口优势、用户量、数据量以及技术优势对外输出,是一种分散的做法。百度知道并不要求企业在百度上拥有自己的类似“公众号”的ID,就可以享用百度知道的用户和数据,我认为这与其他互联网巨头、互联网产品所做的开放平台有本质的区别。
这其实也是一种“智能云协作”模式,如果把合作伙伴比作是“智能云”,他们既然是云肯定会一直飘动的,而且是哪里需要就在哪里下雨。比如,有用户需要他解答问题,他就在问答平台“下雨”;有用户需要购买商品,他就在电商平台“下雨”。所以这块云不属于任何一个平台,但在这个平台需要的时候都会飘过来,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难以掌控所有“云”,也无法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
我预言,在未来互联网巨头们只有认识到分散的力量才是真正开放的力量,只有将自身的入口和能力分散到更多的企业、网站、App上才能获得更大的平台和市场,这是一种商业智慧。无论是百度的搜索能力、LBS能力,还是阿里巴巴的支付能力、电商能力,腾讯的社交能力,都如此。而且谁更早的领悟到这一点,谁就能够在下一个阶段的比拼中处于优势地位。毫无疑问,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未来也势必会同更多的第三方平台展开合作,构建知识问答体系的超强入口。
我在此前多篇文章也都提出这一观点,那就是:超级入口与超级平台是一对反义词,而且巨头们必须要成为超级入口,而非超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