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 发表于:14年10月29日 18:23 [原创] DOIT.com.cn
浪浪的2014真的一点都不消停,头一次大张旗鼓地呐喊:“老子天下第一!”结果遭到友商极力反弹;当十八摸将X86甩给联想之后,大家都在纳闷,联想要是称霸了,浪浪还会风姿招展吗?然而,很快十八摸与浪浪喜结良缘,DB2、WebSphere……开始与浪浪来了个急速快感后,紧接着浪浪与SAP实现深度交融,Sybase数据库的历朝历代影响不是吹的。
毕竟x86对于联想的定义只是中低端的服务器领域,浪浪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天下第一的名号,名誉都是云烟,过往风吹云消散,浪浪真正想要做的是竖立高端旗帜。在高端服务器领域的角逐,似乎才能带给浪浪些许兴奋。
不过,事情还不是阿明想的这样简单。浪浪K1开始大行其道的同时,软件定义的战略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浪浪的体内,于是,在SDDC(Software-Defined DataCenter,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驱动下,浪浪显得更为风骚,更为妖娆了。(注解:K1不是浪浪的全部,因为那只是浪浪的一个代言而已,但没有K1是绝对不行的。)
浪浪所喜欢的SDDC口味似乎和大家不太一样,她十分在乎软件定义与硬件重构的关联。也就是说,软硬兼施的融合才是浪浪SDDC核心所在。
软件定义与硬件重构的阶段性战略
与其说软件定义与硬件重构从来就没有结束,虽然早已不知不觉地开始,但这对于浪浪来说,确实是一个长期融合的过程,于此,浪浪提出融合架构发展路线图,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互的连续性,同时又保持每个阶段的突出重点。
第一阶段是虚拟化阶段,软件表现出对存储、计算的虚拟化应用,硬件表现出对节点内紧耦合,以及供电和散热模块的共享,在云管理方面突出资源集中的优势;
第二阶段是虚拟化的扩展,软件表现出对计算、存储、网络三者的虚拟化控制,硬件继续保持节点内紧耦合,以及供电和散热模块的共享,同时突出数据存储池化的意义,在云管理方面实现软件定义的计算、存储与网络;
第三阶段是要实现软件对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硬件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内存纷纷实现“池化”,同时保持供电和散热模块共享,在云管理方面实现业务驱动的SDDC。
基于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路线,浪浪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三代融合架构的产品路线图。
第一代融合架构的产品包括 SmartRack、K1、海量存储和云海OS,这些产品已经全部上市。
第二代融合架构的产品包括关键主机kanas、Smart Modular Center和云海OS G2(第二代),这些产品有的即将发布,有的正在研发。
第三代融合架构的产品是浪浪面向未来云数据中心预研和规划的产品形态,预计包括面向融合架构的数据中心产品Smart Data Center和云海OS G3(第三代)。
从这个更新迭代的思路可以看出,在每个阶段,浪浪都有对数据中心的发展定位——虚拟化与管理智能的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业务驱动的数据中心,对于最后这个定位阿明认为修改成业务定义的数据中心更贴切用户的应用实际。非常显然,浪浪非常看重硬件如何重构,软件定义如何实现最终的资源统一管理与业务定义的未来,最终从硬件和软件两股势力的交融、影响、渗透、集成,最终实现融合架构的新价值。
SmartRack与K1亮剑成了SDDC的基石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对下一步云数据中心将如何构建的问题探讨中,对SmartRack与K1亮剑的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由此可见,这将奠定浪浪SDDC未来发展的基础。
在王恩东的发言中指出,SmartRack是第一代融合架构产品的典型代表,与普通的服务器不同,它具有第一代融合架构主要特征。SmartRack通过硬件重构实现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的模块化,散热、供电、管理的集中化;支持存储分级和热点数据自动感知,自动优化热点数据的访问效率;有效实现了功能模块和基础模块的分离,可将部署效率提升8~10倍;支持整机柜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业务自动部署的能力。
Smart Rack除了具备硬件重构的特征,还具备融合架构的另一个关键特征—软件定义,其软件定义的功能是通过Smart Rack管理系统提供的。通过Smart Rack管理系统提供的资源虚拟化功能,可以将Smart Rack的全部资源整合形成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资源池,并完成资源池的统一管理、智能调度和灵活分配,为了提高Smart Rack的易用性,Smart Rack管理系统还提供了面向应用的资源管理功能及DashBoard,同时以虚拟资源的方式提高服务交付效率。
Smart Rack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与传统服务器相比,其部署密度提高了13.8%,部署效率提升了8~10倍,功耗降低了12%,总体拥有成本(TCO)降低了15%。以百度数据中心为例,一天就能完成5000个Smart Rack节点的部署工作,效率是传统服务器的10倍。
另外备受业界关注的天梭K1是中国唯一自主研发的关键应用主机,拥有国内唯一通过UNIX 03认证的安全操作系统,打破了外国品牌在国内关键应用主机领域的垄断局面,全模块化冗余设计,融合了计算、存储、内存等多种交换协议;跻身全球主机俱乐部,性能媲美国际同类设备,随着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的建立、IBM/SAP等国际主流基础软件的全面支持,已经形成了业内最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最大支持32颗CPU,256个计算核心,8TB内存,支持物理分区,可靠性达到99.9994%。
2010年8月K1系统在中国建设银行上线使用,承载省级核心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数十个二级分行、数百个营业网点、数千个柜员、数万多台终端,业务并发峰值数千笔每秒,相比之前的国外品牌设备,自上线以来业务系统性能提升4倍,价格降低38%,TCO降低43%,截至目前K1已经稳定运行1500余天,未出现任何计划外停机。
此外,浪浪天梭K1系统自2013年初发布上市以来,已经在政府、金融、能源等12大关键行业实现覆盖,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从大型国企到地方企业,K1已经应用在各行各业。浪浪天梭K1,正在以优异的性能、安全可靠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改变着中国关键应用主机的格局。
业务感知,锁定关键应用
奔向Data center as computer的新愿景
SmartRack与K1亮剑只是浪浪SDDC第一阶段软硬融合架构的产物,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下,浪浪正在研发第二代融合架构产品,其中有代表性的产品是下一代关键应用主机和云模块数据中心smart modular center。
浪浪在软件这条路线图上,始终将云海OS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毕竟云计算早已成为全中国IT发展的主旋律。
因此,从软件方面分析来看,与下一代关键应用主机搭配的全新一代K-UX操作系统,配合下一代云海OS产品,能够对关键应用主机进行资源池化,支持硬件分区、虚拟机、应用容器等多种虚拟化形式,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业务负载的动态部署。同时关键应用主机也可以作为云数据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与云服务器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把业务在关键应用主机与云服务器之间进行调度,从而实现业务的按需部署。通过资源虚拟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可用性,提高系统管理的效率。通过系统资源的融合共享,提高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最终实现TCO的降低。
据王恩东介绍,除了关键应用主机外,浪浪第二代融合架构系统还有Smart Modular Center。在浪浪第二代融合架构系统中,通过在计算模块和I/O之间通过硅光电技术,建立高速通道,实现了I/O资源的集中和池化。这里面的I/O资源,包括存储资源(SSD和普通硬盘)、可加速计算单元(GPU、FPGA等)、HBA卡等其他的I/O扩展资源。通过将这些I/O资源池化,系统中的任意节点,都可以访问I/O资源池中的任意多个I/O资源,并可以动态分配。这种分配机制采取了软件控制、硬件实现,就像现在计算机访问本地的I/O资源一样。
比如一个Smart Modular Center,有10个计算节点,100块硬盘。既可以把这100块硬盘平均分配,每个计算节点10块,也可以前5个计算节点每人5块硬盘,后5个计算节点没人15块硬盘。当资源出现不均衡时,还可以几乎零成本地实现调度。其他的I/O资源也是这样。这样就真正实现了I/O资源的按需分配、灵活调度。
第二代融合架构还继承了第一代电源、风扇集中化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功耗,提高密度;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对多种计算模块、存储模块等的支持,并可以任意混插。
Smart Modular Center在硬件上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突破,采取硅光电技术的应用和动态可伸缩的分布式网络拓扑架构。通过采用硅光电技术,单元模块可对外提供400G互连带宽,于传统的服务器常用的双万兆相比,互连带宽提升20倍,而带宽的提升,保证了I/O资源的集中池化成为可能,因为这部分带宽,可以和PCI-E的传输相当。并且采用了分布式交换架构,通过软件定义,可以实现灵活的网络拓扑划分,可以快速动态调整计算模块和I/O模块之间的搭配,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组合,也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扩展灵活性,从而实现硬件的资源重构得以保证。
既然硬件上可以实现I/O资源,也包括加速计算单元的动态重构,那么通过软件定义,Smart Modular Center就可以实现更灵活、更高效的软件定义网络和软件定义存储。
一般的软件定义网络,会倾向于3层网络架构,软件完全实现二层交换,实际上软件的成本是很高的。在浪浪Smart Modular Center中,因为实现了硅光电互联的分布式交换网络,网卡集成交换功能,虚拟交换机的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从而取得更好的通信效率。通过软件定义网络,还可以可以按需构建资源的互连拓扑,划分vLan,定义网络通信的QoS,为上层应用提供高效安全隔离的网络环境。
在软件定义存储方面,可以比传统架构更灵活地分配存储资源到各个计算节点,构建随需而动的海量存储池,根据应用需求提供所需的存储资源,支持NAS和SAN等多种访问接口,按照业务需求提供存储资源。
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再加上第一代融合架构中的软件定义计算,从而自然构成了浪浪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架构。
第三代融合架构则在硬件重构和软件定义的能力上更进一步提升,基于硬件重构+软件定义的浪浪第三代融合架构,将使得数据中心真正意义上实现开放融合、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和灵动成长。
为此,浪浪的SDDC愿景其实也很简单,即:Data center as computer。“我们可以把数据中心当作一台计算机来看,把这上面的软件看作一个操作系统。所有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完全融合,就像计算机有计算,有硬盘,有网卡,数据中心以后就是一种设备,通过软件定义,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需求,存储、网络、安全设备都可以定义出来。通过高效的内部互联,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硬件层面的重构和虚拟化,就像一台机器内部一样,效率可以比现在的软件虚拟化提升几个数量级,从而使资源更加平衡。通过使用各种新型器件,提高系统利用率,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真正的绿色节能。最后,通过高速互联技术的发展的使用,使数据中心的扩展更加容易。”王恩东的比喻与诠释总是那么深入浅出。
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向应用的融合架构,将促进数据中心由资源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从而实现业务定义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 as computer成为现实。
联手IBM、SAP取长补短
固然,浪浪的SDDC的愿景虽美,阶段性战略虽好,核心基石虽牢,但是浪浪还是在一些方面有所缺失。那怎么办呢?对于早已奔入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合纵连横是常有之事,为此,浪浪也抓住业界发展机遇,联手IBM、SAP取长补短,为实现浪浪SDDC的终结目标查漏补缺,进而帮助用户提供更为稳定、可靠、安全、全面的解决之道。
王恩东特别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浪浪不仅仅是面对中国市场,也在面对全球市场。“在这里面跟国际企业合作也是必然的事情,我想这与自主可控并不矛盾。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集中的时代,再做一个系统软件卖给这一家或者那一家不是首选,能够通过百分之一百的独立开发,也可以合作、兼并、收购来实现。”
可见,浪浪的整体策略还是开放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只是,浪浪必须控制住自己的发展轨迹与未来部署,“在一些关键的应用里面,浪浪特别强调自主可控,从底层进行研发,才能保证这里面没有未知的东西。”
软硬之行,兼容并收,张弛有道。
“基于天梭K1、IBM DB2和WebSphere平台的ESB、中间业务平台、银保通等银行业生产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方案的兼容性、功能和性能测试,性能良好,满足了生产环境的需求。先进数通一直是IBM的紧密合作伙伴,也是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的成员。”
可见,IBM与浪浪、ISV已经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方案势力,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钟泽敏表示,IBM与浪浪正在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双方不仅会共同建立一个“卓越中心”,支持面向新平台的客户和ISV,还会推动双方渠道资源的共享,共同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合作。目前,有超过30家ISV和SI将采用浪浪和IBM共同开发的各类解决方案。
SAP中国大数据架构部总监卢东明表示,SAP与浪浪合作十分愉快,双方不仅实现了产品技术的相互支持和融合,而且在市场开拓层面进展顺利,某大型国有银行已经决定采用由浪浪K1系统与Sybase数据库构建的联合解决方案。
来自浪浪官方的消息早已证实:浪浪与IBM、SAP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进入全球主机俱乐部,DB2、WebSphere、Sybase等平台软件都与天梭K1系统完成融合,目前主流的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均可以在K1上运行。这样不仅实现浪浪“曲线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还为浪浪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性途径。但这里,阿明的重点不是讨论浪浪如何国际化,只是想告诉各位亲,其实浪浪还是聪慧的,浪浪的SDDC虽然就3个阶段那么简单,可是其中每个阶段的内容又是那么丰富多彩。面临竞争,面临国际化浪浪的扑面而来,无论如何浪浪必须hold住自己理想的“贞洁”。
走上具有浪浪特色的SDDC道路
于此,浪浪要走上具有浪浪特色的SDDC道路那是必然的了。
既然选择了这条道儿,既然为自己的未来划了道儿,既然已经“明目张胆”地做了“天下第一”,既然在自己的藤蔓上挂了一个大瓜 ,既然如此,何必当初的打打杀杀。
竞合之道,将是浪浪SDDC未来之路的新旋律。“我们既有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也有与本地企业存在竞争,如何把这种竞争尽量转化为合作,这是我们所期待的。”这非常明显地表明了,浪浪将坚持开放的态度,与天下英雄共谋新未来,谱写SDDC的辉煌,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就落在了浪浪一个人身上,但背负了如此重大的使命,浪浪毕竟不会独善其身。只有联合,广泛的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SDDC的真未来,才能让浪浪美丽的愿景真正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为此,开放、融合的数据中心战略必将成为浪浪在SDDC三部曲中的坚定不移的总方针。一方面,开放的态度必将带来更多优势资源的再组合与再利用,除了与国际大厂IBM、SAP牵手之外,浪浪还与金蝶等本土企业战略合作,在研发、产品、方案、市场等各个方面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融合架构产品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前提和关键,只有通过对硬件的重构,实现计算、存储和I/O资源的完全融合,进行资源池化,才能真正发挥出软件定义的价值。
最终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业务感知的按需资源组合与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和超大规模持续扩展,真正实现数据中心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运行和管理。
同时,精简的架构使数据中心配置高度简化,极大地降低了运维管理成本,让IT部门专注于业务的动态变化和模式创新。这将带给数据中心用户更广泛的新思路与新价值。
综上所述,强调业务感知,注重软硬兼施,锁定关键应用,联手大厂取长补短,浪浪的SDDC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路。低端有联想欲望横流,高端看浪浪SDDC“特服”风采。一样的市场,不一样的定位,一样的欲求,不一样的道路。
SDDC正在改写着什么?浪浪的未来,中国高端服务器的未来,中国超融合的未来,中国软件定义的未来,中国IT走向世界的未来,竞合新时代的未来……似乎,一切皆有可能。(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