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发表于:14年11月04日 10:44 [转载] 新浪科技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永东博士
编者按:
微软(47.44, 0.49, 1.04%)(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永东博士今天撰文,探讨面对瞬息万变的行业,企业该如何进行创新。王永东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极客式的创新方式将一艘难以掉头的大船化成许许多多创新的快艇。
用极客式创新 探索跨界的未来
作者: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 王永东博士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消息称,保时捷、奔驰等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已经开始研发高端纯电动汽车,预计最早将于2018年推出成型的产品。面对特斯拉(242.59, 0.89, 0.37%)这样的竞争对手,4年的时间可不算短,但这两家多少有些无可奈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船大难掉头”。
其实,在互联网行业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因为它比任何传统行业都更加瞬息万变,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应对市场中的各种变化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同时还有那些随时可能“突变”成庞然大物的极具创新力的小公司。身处这样的行业,相比需要“掉头”的颠覆式创新,我们可能更需要快速的极客式创新。
在传统的软件行业,创新的过程通常是自上而下的组织行为,前期往往需要以大量的调研、评估作为基础,再辅以复杂而细致的计划,就像我们以往的大型软件研发,调研会持续12-18个月,再花同样长的时间研发,再经过6-12个月的测试,产品才会推向市场。这就是大船的行为方式。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极客式的创新方式则是化整为零,将一艘难以掉头的大船化成许许多多创新的快艇,从宏观上看,整个船队仍有相对确定的航向;从微观上看,这些快艇则可以朝着任意方向自由探索。尽管这种未经长期筹备的探索可能成功率不高,但是实现快速创新的几率大大增加,而因创新产生的机会成本却大大降低。
在我所关注的研发领域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去培育极客式的研发人才。与传统观念中的工程师不同,极客人才更具活力,视野也更加宽阔,他们不会将思考仅仅局限于自己最专长的领域,同时也会关注相关,甚至不相关的兴趣领域,从而让专业和兴趣发生有效的碰撞。我们应该鼓励这种碰撞,一旦产生火花,我们还要及时地赋予它们适于“燃烧”的有氧环境,说不定有些火种最终真的可以燎原。这便是自下而上,由极客人才主导的快速创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创新的快艇,最终也将从整体上改变整个组织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这种自由的创新环境并不是完全失控的,在松开缆绳之前,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航向和大致的航行范围,否则会变成纯粹的布朗运动。再回到IT和互联网行业来看的话,这个航向和范围会在哪里?
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我看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交叉地带,存在许多空白的技术-产品-应用的想象空间。这些技术领域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单一领域中的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难,这就给那些站得更高,具备跨界视野、知识和洞察力的极客们,以新的机会。
我曾经提到过,互联网的下一个大机会很可能会在中国,这是由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超前性所决定的。今天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话题,我会说,这个大机会不仅可能会在中国,还极有可能会产生在上述交叉领域中。因此,掌握关键技术的极客跨领域“协作”,在未来的互联网创新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说到这里,应该已经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在这个时代应有的技术之道了。也就是说,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一方面需要继续以传统软件工程和瀑布流的方式开发极少数核心平台级的大产品,毕竟能制造出空客380的公司没几家,微软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开着飞机造翅膀,更多地鼓励极客推动自下而上的快速创新,重点聚焦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引擎,人工智能的交叉地带。
实际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正在积极尝试这样的转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比如“中国智造”的微软小娜和小冰,就在探索如何更广泛的融入微软家族的更多产品中。中国互联网更让人兴奋的下一个五年,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