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然 发表于:14年11月04日 10:54 [转载] 赛迪网
11月4日消息,国内一卡双号业务于10月10日一经中国电信推出便引起业界和媒体的诸多关注,各路人士态度迥异,一时间沸沸扬扬。那么一卡双号究竟是什么,在对它的各种解读中,是否存在误读的可能?笔者为此走访了电信相关人士。据该人士解释,一卡双号业务其实很容易理解,即通过一张实体UIM卡实现两个归属不同省份的手机号码,两个号码分主号和虚号,均可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无需换卡或增卡。
可以得出一个简单印象:一卡双号旨在方便长期在外的流动人群。但流动人群的多元化也决定了群体选择的复杂性,那么,有没有设定一个明确清晰的指向计划便成为业务是否可行的关键。
异地务工者和求学者需求较大
多年来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和发展造成全国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从而引发中国电信对市场的更深入思考,催生出一卡双号业务。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流动人口约为3亿,这其中,以外来务工人员和异地学子为主,一卡双号在这两类群体中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陈启明今年三十八岁,长期离家在外从事建筑行业,他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在安徽铜陵农村。职业原因陈启明要经常变换城市,而每到一个新环境,他便丢掉过去的电话号码,到营业厅去办理一张新的当地手机卡号。他对于传统办理手机号方式深感无奈:“过去办卡总是跑来跑去,搞得许多老熟人也不知道我换了什么新号码,失去了联系,再加上长途漫游费那么贵,总是连电话都不敢打。”在笔者对他和他的工友们进行了一卡双号业务的介绍后,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随即开通了一卡双号。在和家人用虚号进行二十分钟左右的通话后,陈启明当即查询话费余额,他对话费的便宜和业务办理的便捷感到惊讶,积极怂恿工友马上发短信办理一卡双号。不过他还有种担心:“电信将来会不会取消这项业务?”
从陈启明们的表现来看,一卡双号显然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常年在外求学的异地学子同样也是一个较大的异地通话群体。权志杰家居南方,现在北京人大就读,他的家庭条件偏于中上,但提到每月消耗的电话费,还是忍不住直摇头。听到笔者对一卡双号的介绍后,他马上进行开通使用,他抱怨电信开通这项业务太晚了:“怎么不早开通?我几乎每天都要给家里打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话,以前不管什么套餐,每天电话费都要花掉十几二十块钱,现在可以节省三分之二。把电话费省出来用在其他方面不是更好吗?”权志杰认为,一卡双号业务对于他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同学效果会更明显,他会向大家重点推荐这项产品。
可带来实惠和方便
据了解,一卡双号业务的月基本费为1元,包含10分钟语音,用户在本地及国内拨打虚号归属地手机及固话,均按0.1元/分钟的优惠资费计费。以易通卡用户每月长途通话300分钟为例,使用一卡双号业务,每月支出只需30元;如按正常标准计费,则需42元,如果是漫游通话,将达到120元。
此外,外来务工人员一般使用相对低端的手机产品,而高校学生则更加追捧时尚的iPhone,这些手机均无双卡双待功能,一卡双号业务还可在不更换手机的前提下,将单卡手机“变成”双卡双待机,而双卡双待手机所带来的便利已无需赘述。
人文细节提升企业形象
通过走访,笔者发现,一卡双号的确能够为以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校学生为主的流动用户带来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性价比、便捷的通讯价值,提供了更好的通讯方案。在互联网时代,电信的这个接地气举动很好地表现出企业的细心和诚意,即:聚焦特定用户和细分市场,为其打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专属化服务。
观察者认为,从市场分析,一卡双号业务是对美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森所倡导的长尾理论的有力支持,但它绝非仅仅是功利主义的迎合。多年来,运营商们不停打出“人性化服务”的煽情口号,但真正将口号落到实处的则少之又少,以至于让人怀疑“人性化”究竟有多少人性?各家企业身处这个讳莫如深的窘境内,企业良知面临严峻考验。中国电信率先交出自己的答卷,表面看是降低了姿态,但却是企业文化内涵的突破和提升,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开放的互动心态,除了让受众享受到技术的进步之外,还能够感受到更多光明和积极的意味。至于电信能否因此和同行业界在可预知的将来上演一场新的三国演义,进而带动通信市场形成一种更加健康、有序的竞争氛围,大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