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发表于:14年11月05日 10:00 [转载] 网络
在大数据时代,IT服务化、服务IT化已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从外部而言,企业要运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同时还要更多运用互联网技术思考和解决在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内部来看,需要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IT架构。
“2014年,随着云服务的进一步普及,IT软硬件产品服务化趋势日趋显著,基于IT软硬件的增值服务价值凸显,IT设备商纷纷向IT服务商转型,用户对购买服务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服务IT化的趋势也较为显著,一方面IT服务自身越来越多的采用新兴IT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传统行业与传统服务不断涌现出依存于新兴IT技术的创新服务模式。此外,在大数据的支撑下,IT服务出现了预判性、敏捷性、个性化、精准化的新特点。”近日,在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协办的2014中国IT服务年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表示,目前国内IT服务产业结构优化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在大数据时代,IT服务化、服务IT化已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趋势。
IT服务化 服务IT化
“过去我们讨论的IT技术,是IT产业如何交付自身的服务,如何实现自身的进化、转型和发展,主要指的是IT服务化。今天我们更为关注是传统行业如何在互联网大潮中更好地利用IT交付服务,实现向互联网化转型,也就是服务IT化。” 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刘献军说。
刘献军认为,以往传统行业里的企业运用IT技术和手段,以信息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来支撑业务,工业化、信息化发挥的是助力效应,带来的价值是效益提升与成本的降低,但并没有从业务模式上产生颠覆。互联网化浪潮则是从业务本质重新构建业务形态,传统模式和手段将被取而代之,在某些领域互联网构建新型业务模式,取代了一些传统的价值链环节。如线上购票对传统售票的冲击,阿里小微金融业务依据中小店主交易情况和信用状况提供小额贷款业务。此外,阿里、京东还尝试虚拟信用卡,给消费者提供透支服务,抢占银行信贷。
“整个经济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新生产力的提升和新一轮的洗牌,传统企业淘汰传统企业会是未来几年内的一个常态,先行者开始重新设计和规划产品,积极主动地实现服务IT化。” 刘献军举例表示,商业零售业业态中的万达集团已经开始高调涉足电商,准备将旗下商业地产、旅游、文化等五大产业搬进互联网,建立聚合型电商平台,企业和零售业巨头纷纷入场,“但是成功者不是太多,或者说新的角逐刚刚开始,一切远远没有定数”。
刘献军认为,无论是零售、金融、电信还是轻纺、制作、能源、快销、交通,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在与互联网产业有或多或少的关联,传统企业若不能顺应大势,必然在游戏规则改变后失去竞争优势。
产业趋势驱动创新
“IT服务化、服务IT化深层次互动引发各层面的创新,对整个业界创新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赛迪顾问总裁李树翀认为,其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业态和新产品出现,传统行业和IT行业融合会产生一个新业态,产生新业态就会有很多新产品涌现出来。二是模式创新空间越来越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化、传统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三是产品层面的创新,就是产品之间的融合不断出现,体现在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跨行业的技术开始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和服务融合。
“一些材料技术、生物技术都能通过IT技术很好地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用品中,这是跨界融合,包括产业间的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与融合。”李树翀说。
以制造业为例,李树翀认为,未来制造业发展可能会出现三大趋势。一是产生个性化的服务。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整个制造业包括服务业都在走所谓的标准化路线,当前已进入新的阶段,整个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标准化一定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标准化的成本比较低,但并不是服务的终极目标,服务的终极目标一定是定制化,个性化。针对每个消费者特点量身打造产品和服务才是目标。目前,已有很多企业在这种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互联网在内的IT技术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二是平台化。如何把握和利用好丰富的数据资源,将IT作为生产工具以外的生产要素,进行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反映速度。三是全周期的服务。未来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服务竞争。
针对IT服务化、服务IT化的趋势,李树翀建议,从外部而言,企业要运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同时还要更多运用互联网技术思考和解决在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内部来看,需要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IT架构。
企业积极转型
毋庸置疑,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企业对数据的掌握程度决定其对市场的支配权。快速捕捉并掌握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现数字化生产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未来赢得市场、应对行业互联网化的必经之路。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百亿元规模。
“未来,必然是得数据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把握了趋势和走向;谁在宏观战略部署上把握了时代脉搏,谁就抓住了通向未来的主动权。可以说,数据掌控未来。” 牡丹集团总裁王家彬向记者表示。
据王家彬介绍,成立于1973年的牡丹集团是我国知名的传统电视生产企业,创造了家喻户晓的“中国之花”——牡丹品牌。但是从2008年起,牡丹集团果断放弃传统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向数字科技产业转型。经过近几年的改革调整,牡丹集团蓄势待发,逐步展开了二次创业的蓝图。当前,牡丹集团紧紧围绕互联网经济、实验室经济和创意经济迅速兴起的历史机遇,谋求在新形势下的重新崛起。
据悉,牡丹集团与国内领先的语义分析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推出了首款基于移动互联网、为政企客户提供信息自动化的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牡丹云网端舆情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业界领先的精准式语义分析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运用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通过“云—网—端”的方式整合互联网资源,为用户提供舆情服务。
“作为一家传统IT企业,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向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波表示,以往,客户让富士通做什么,富士通把客户的需求理解清楚,然后最大限度在客户预算范围内控制质量稳定,以此达到客户提出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但在互联网的时代,客户对于整个的成本服务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如何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在目前这个时代,如果不转变思维的话,富士通可能接下来两三年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目前,富士通考虑的是,要提高对客户服务的整体水平,整合业界一些好的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寻求服务的空间。” 汪波表示,目前,富士通提供的服务就是以市场为核心,关注客户业务,关注客户业务的细节,不断发现和改善,从而达到与客户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