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增光 发表于:14年11月13日 15:00 [转载] 比特网
双十一凸显三大现象:拐点终于到了
沸沸扬扬的电商双十一终于落幕了,天猫单日571亿元,这个数字足够让所有人惊呆,是去年的1.58 倍,但这个天文数字又变得很“渺小”,因为除了一帮围观的媒体还在惊呼外,消费者、整个电商行业,甚至就连阿里巴巴的马云都已经不再关注数字了。这说明,电商行业的拐点终于到了,571亿元可能会永远在定格住。下一年的双十一,销售额将被弱化。
既然说是拐点,是有一定依据的,其实信号已经开始释放出来了。往年的双十一,从天猫、京东、当当、国美、苏宁等打出的牌能看出,几乎是清一色的价格牌,在这个话语体系中,天猫是主导者,也是开山鼻祖,但今年的双十一,从各家的玩法看,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分化的一次,京东提出了新消费主义,苏宁搞“打脸漫画",当当喊“拒绝假货”......在各种文案、段子轮番登场背后,有一条脉络是清晰的,就是电商拐点到了。
大家都会关注,未来的双十一会变成什么样?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下今年双十一表现出来的三个现象,而这也是未来电商的几个突破方向。
价格没满足感了
相信每个抢双十一的剁手族都有感受,5折是天猫的标杆,今年虽然天猫也大提国际化、无线化,但价格的标签短期还揭不下来,这是消费者的惯性认知。一个明显的体会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身边不少朋友已经不再为价格而疯狂了,也不再提前往购物车里装东西了,原因就是价格这个刺激的杠杆作用在减弱,而大多数的订单想必来自于三四城市网购群的接盘。
实际上,价格驱动这种玩法,从历史上看从来就不是一种可持续的主流商业模式,只是阶段性的产物,早晚会被破掉。所以京东、苏宁等很聪明,京东早早就在价格上偃旗息鼓,还提出了消费主权回归这样的理念,喊出了网购全流程体验的旗号,当然,低价与行货、正品并不冲突,所以京东延续了低价,意却不在此。这是一种“顺势而为”,赶得是“消费升级”的潮。
其实各家的表现上也能看出这种行为模式的迁移。从数字上看,小米天猫店上售出了16亿,110万台手机,京东披露的数据是,全天订单量超过1400万单,是去年同期的2.2倍,因为是微信购物、手机QQ等参与双十一的首次,移动端的订单数据也很受关注,下单量占比超过40%,是去年同期的8倍,同比10月日均增了20倍。这背后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物流品质上位了
这一次对标,还有一个共同点,以往都是简单粗暴,这一次京东提出了优品宣言,还对遍布的假货、难以忍受的慢递、缺失的售后服务三个环节上出了大招,又是联手工商,又是从第三方商家入驻、运营、监管上进行治理。同样,苏宁推出的“这个TM的双十一”的系列打脸漫画,文案创意上只是借鉴了之前走红的网络漫画“妈妈在打我一次”,为什么会突然就“蹿红”了,还引发了网民一连串的各种版本的演绎,原因就是切中了快递慢、假货不易辩等“痛点”,引发了共鸣。这方面,当当也进行了呼应。
所以说,这是一个话语体系的转移,当价格战不再左右未来风向时,这就是一个电商洗牌的窗口。
往年每一年的双十一,物流快递爆棚、用户退换货等问题频出,相比,今年的双十一,在物流、配送方面已经表现要好出很多倍的,爆仓也存在,但比瘫痪进步许多,但在这样的表现下,阿里巴巴的马云、CEO陆兆禧等高管在双十一不同场合不再大谈销售数字,而开始担心物流的体验,数亿的包裹量怎么送达消费者手中。
这也透露出阿里对双十一的导向上,也在寻求转移,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和海尔日日顺也被频繁谈及。但这也正中京东的下怀。因为电商界都清楚,京东是第一个敢投百亿元自建物流的,在送货快上已形成了口碑,双十一前夕还宣布上海“亚洲一号”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将配送站点增加了400多个,覆盖了480个区县。据说,京东在物流上还推出了“家属帮工”的模式,动员快递员的家属、亲戚、朋友协助配送,上阵当帮手,这是要甩开对手几条街的节奏。当天配送里程约 300万公里、总重量达3.8万吨,这个数字也是实力的象征。
双十一要分解化了
最后一个现象则是消费者参与的常态化,以往双十一消费是一个大众化参与的惯性运动,群体性的盲从现象相当普遍,当所有人都在买买买时,这里面冲动的成分就很大。但网购者的行为和消费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剔除掉“买便宜”的惯性因素,消费者网购的社群、圈层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85、90后人群身上,买喜欢的活与自身风格、个性匹配的东西,这最终会影响决策。
这意味着网购的“接触点”会更丰富、更多样性,要在产品上寻找到归属和文化的内涵,而这恰恰是一个“分散化、切割化”的过程,对于双十一这样的大戏来说,会越来越难众口难调,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磁力”将每一股消费力量聚拢在一起,也很难将商家拧在一起,所以,最终“小众化定制”会打破一勺烩,这也是为什么说双十一会逐步被分解开的理由。
其实这一点上,天猫自己也在唱和,希望通过预售模式,缓解商家成本和物流压力,沉淀出新的业务方向,但还停在浅尝辄止的层面。相比,京东则在双十一的新消费主义的理念中,强调消费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运用大数据对购物特征和喜好等分析,进行C2B反向定制,并探索众筹等新业务模式,除了智能的手环、体脂仪等产品外,与远洋山水合作的“11元抢房子”的1折众筹活动搞的风生水起,引发了刷屏效应,虽说有炒作嫌疑,但对推广众筹、预售等C2B模式推波助澜明显。
所以说,今年的双十一表面看起来依然是万民狂欢,但实际上依然是暗流涌动,不管是国际化、全球购、新消费、O2O,还是京东提的新消费主义、苏宁的打脸漫画、天猫的翅膀卫衣事件等插曲,都表明网购节开始走向裂变,便宜已经不再是唯一驱动力,而分化也会带来一个更常态化的趋势,以及一个新的话语体系,谁上谁下会是下一步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