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 发表于:14年12月31日 12:29 [来稿] DOIT.com.cn
[编者按]:
为什么今天会产生云计算,而10年前或者说更早一点没有?许式伟指出:云计算最核心的价值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因为对企业来说,占据市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来自《福布斯中文网》对七牛的采访报道。
随着处理数据越来越多,企业出于成本与效率考虑,数据向云端的迁移已成为必然趋势。据Gartner发布的数据,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2013年达1300多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17年将达2442亿美元。云计算的概念极其复杂,主要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层服务形式,IaaS是最典型的服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服务,PaaS为用户提供可开发的平台,SaaS则向用户租用web软件。除了提供综合云服务的巨头,云计算的市场上遍布专注某项服务的大大小小的企业,而七牛所切入的是IaaS中的云存储服务。
尽管技术要求高、竞争激烈,许式伟对自己选择的领域充满自信。“我喜欢把一个东西当成一门学问来看”,像以前编程时,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采取最适用的算法,不断调试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一样,许式伟相信取胜之道在于深刻了解时代、云计算与要服务的用户。
“为什么今天会产生云计算,而10年前或者说更早一点没有?”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高潮,移动互联网首先从手机颠覆PC开始,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互联网用户基数的变大,由此进入一个互联网颠覆实体经济,互联网巨头、传统巨头、新兴创业者共同争夺实体经济蛋糕的三国时代。在此过程中,创业者与传统巨头最需要云计算,甚至一些不以此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巨头也需要。云计算的实质是IT设施的服务化外包,与许多人的看法不同,许式伟反复强调:云计算最核心的价值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因为对企业来说,占据市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不同于马化腾、周鸿祎、李彦宏、雷军那些前辈程序员所面临的互联网拓荒期的创业时代,许式伟认为在今天不但要理解,还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分享自己的体会。因此,许式伟和他的团队成员经常自居为行业“布道师”。
“创业是要靠得道的,得到人心,才能够得到天下。怎么得到人心?通过分享,帮助别人,促进整个行业和社会前进。”
作为国内最早接触云存储的一拨人,许式伟2007年还在金山时,就开始研究云存储技术,这年已是他在金山的第7个年头。
2000年,从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毕业,这位来自浙江台州农村的22岁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考研还是工作?此前,由于酷爱计算机,他选修了许多计算机系课程,还用母亲给他的1500元钱,在与同学合买的一台586上做了大量编程练习,并和几个同学约好考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最后,他听取了来自班长的建议:与其在学校跟着老师做项目,干嘛不去金山这样的软件公司锻炼?
在金山,许式伟做了6年的office,后来出任WPS 2005的总架构师以及金山办公产品线的技术总监。然而由于盗版猖獗,WPS虽然口碑不错,在国内却并没赚到多少钱。迫于无奈,2006年底,许式伟组建WPS Online团队,试图通过产品的服务化来打击盗版。折腾了一年,项目进展并不顺利,许式伟开始将主要的开发精力集中到搜索引擎相关技术研究,随后提出离职,准备去Google中国。此时,雷军挽留了他,并答应以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投入,支持他以Google文化为基调,引入20%自由时间等概念,创办金山实验室。
在金山实验室的一年多里,许式伟将关注方向转向搜索引擎技术所依赖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渐渐,他发现“存储是技术门槛非常高的一个方向,可以独立发展成为一个Business”。当时让他兴奋的是,“存储没有巨头,这个东西应该可以玩下去”,尽管巨头事实上从来就无孔不入,不过当他几年后真正创业时,已不再害怕巨头。
2007年9月,许式伟组织发起每年一次全国性的ECUG(实效云计算用户组)大会,数百名云计算爱好者被聚集在一起,讨论分享并发模型与分布式开发等技术问题。这种交流,不但使许式伟成为圈内名人,也帮他确立了七牛的业务方向——自己最熟悉的开发者群体。
然而在金山内部,许多人对这个只会烧钱的实验室并不满意,在各种限制与掣肘中,许式伟在2008年离开金山,在百度呆了三个月后,转去创办盛大创新院。
2011年6月,当许式伟离开盛大创新院时,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他不但带队做了面向C端的盛大网盘,还做了面向B端的盛大云,成为国内云存储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也正因此,在许式伟与后来担任七牛总裁的同事吕桂华还没离开盛大时,就拿到了经纬创投100万美元的A轮投资。
许式伟回忆,由于盛大前同事郝培强(tinyfool)当时创建的上海泰尼网络科技刚好也是经纬投资,经他介绍见面后,没问几个问题,经纬就决定投资。
云计算的领域既广,对一个初创企业,方向选择关乎生死。事实上在2011年8月七牛云存储正式成立前,许式伟和他的团队曾走过一小段弯路,尽管整个过程相当热血。许式伟起初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网盘做起,5个小伙伴在浦东图书馆上班,2个多月后便开发出了起名“Q盘”的Windows、iPhone、iPad、安卓4个版本。可面向C端的云存储市场很快变得拥挤,各大巨头纷纷将其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增值服务,商业模式也不明朗,尽管Dropbox在美国确实赚了钱,但在国内向习惯免费的个人用户收费显然很难。
许式伟决定转向商业模式更为清晰的B端市场,在经纬的张颖看来,切换非常迅速坚决。与此同时,投资者的价值体现出来了,经纬把自己投资的Camera360、陌陌等创业公司介绍给许式伟,七牛就这样有了第一批种子用户。企业用户之外,开发者也是七牛的重要用户,这正是许式伟和他的团队最熟悉的。
“你会发现,所有的颠覆都是从边缘切入的。”许式伟从此将业务方向锁定在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及处理。在目前数据库(结构数据)、日志、文件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三类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数量最大,Gartner的研究表明,到2016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35EB,其中90%均为非结构化数据。
云存储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七牛目前的营收主要来自一定免费额度上的存储费、流量费及根据存取请求次数的计费,七牛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额计费。据透露,在七牛目前的15万用户中,付费用户占比约在10%-20%之间,月付费则在几十元和几十万元之间。2013年,七牛的营收规模已经在云存储领域名列前茅,主要来自异常活跃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云存储的高技术门槛在于既要解决各种容错处理,保证服务的可靠与可用,还要做到价格便宜。采访中,许式伟非常自信地表示,七牛在国内云存储行业已做到技术上绝对的第一。2014年6月,七牛发布存储2.0版本,采用纠删码算术冗余技术,与经典三副本冗余方案相比,服务器数量只需要后者的32.5%,做到最高同时损坏四个硬盘数据也不会丢失。
在许式伟看来,国内许多云计算厂商都在照搬亚马逊的做法,然而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所说,“没有一个Copycat可以成功”。七牛的创新在于,并不认为存在所谓云主机和云存储公司之分,而是将非结构数据(图片、音频、视频、office文档等)的生命周期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将云存储划分为云存储(input)、云处理(process)、云分发(output)三个阶段。未来,云处理将成为七牛的重要增长点,包括在线图片压缩剪裁转换水印、office系列文档处理、语音处理、视频转码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云存储即企业服务,为更好服务客户,许式伟并不打算介入所有云处理业务,而计划引人更为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比如专注语音识别的讯飞、专注人脸识别的face++等。未来,第三方公司的处理模块将接入七牛的平台,从而做到用户数据的快速提取、计算与反馈。
与几年前相比,许式伟已不担心任何巨头带来的竞争,IT发展的历史似乎也可佐证,无论是苹果对IBM的逆袭,还是谷歌在搜索上对亚马逊的超越,都表明巨头并非无所不能,颠覆往往从巨头眼中的边缘业务切入。相反,“只有把云计算作为最核心的企业竞争力的公司才能成为最终的霸主”。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颠覆实体经济是个长期过程,在这轮革命性的计算架构变革的前夜,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形态还都处于探索之中。而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竞争是次要的,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才是更重要的。
在某种意义上,许式伟认为市场部要做的也是布道。“布道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告诉你企业应该如何从老的生产方式变化为新的生产方式。这样你才能够走得更快,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用户如果不接受这个新的思维方式,就很难接受七牛。我们没必要太强调卖产品,而要传达一个新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