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柯达“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然而谁也不会料到,曾经辉煌长达百年的柯达会让这一刻”溜走“。
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几乎成为摄影的同义词。鼎盛时期的柯达,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然而,在数码大潮的裹挟下,曾经的胶片巨人,也难逃衰败厄运。1月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在世界进入数码时代不过十数年后,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已经走到“英雄末路”。
柯达再次走到破产边缘
《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称,柯达未来几周内可能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下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5日当天,穆迪评级机构给柯达打出Caa3的级别,这意味着“有严重资不抵债风险,且可能丧失偿还债务能力”。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出后,柯达股价周三大跌近30%,周四跌6.15%。6年来只有1年盈利,曾以“柯达胶卷”红遍天下的美国企业伊士曼柯达公司这次又成了世界的焦点。
自去年起,柯达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去年9月,彭博社消息称,由于市场对传统胶卷的需求日益减少,以及数码相机的强大竞争力,柯达公司的收益一落千丈。柯达正在对包括破产保护文件在内的多种战略性选择进行权衡。消息传出后,柯达公司股价在当天即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但美国柯达总部却于去年10月对此予以否认。
盈利困难已成不争事实
对于此次传闻,柯达中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总部方面尚未有任何回应,中国方面“不会对任何市场传闻或臆测发表评论”。
柯达大中华区市场经理张学红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在等待美国总部给我们一个澄清,到底是什么样,但是目前来讲对我们的业务和各方面的这些业务都没有任何的影响。”
尽管柯达申请破产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盈利困难已经成为柯达无法掩盖的事实。自去年12月初至今,柯达股价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据上周外媒报道,柯达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遭纽交所退市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无法达标,将面临摘牌。
回 顾
两次转型难挽柯达颓势
“1888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柯达中国官方网站上的这段宣传语,或许即将成为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的“挽联”。
进入数码时代以后,数码相机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传统胶片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黄色巨人”柯达也进入快速下滑通道。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 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
其实柯达进入数字摄影行业并不晚,甚至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发明者。柯达1975年发明的第一台数码相机。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不过,同富士和奥林巴斯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动作还是太慢了,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生意上。
之后,柯达启动了两次战略转型。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但当时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 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自1971年开始就使用的“黄盒子”和“K”图形。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 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
两度转型并没有为柯达挽回颓势。资料显示,2005年,柯达还是美国数码相机销量最大的公司。不过,虽然柯达的数码相机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对柯达的赢利却没什么帮助。
美国《大西洋月刊》认为,柯达在破产的边缘,原因并不仅仅因为胶片的寿终正寝;现在濒临山穷水尽,也不是因为该公司固步自封,不肯与时俱进。过去10年来,其实柯达一直在尝试着适应时代的改变,并推出了一些创新产品,但却不能将这些新产品转变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