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在成本上,20世纪70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因素转换为质量,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 竞争的主要要素变成了时间。 用户不但要求按时交货, 而且要求交货周期越来越短, 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不仅仅是产品品种, 还有品种上市的时间。 于是企业便要求将内部经营的所有业务单元, 如订单、 采购、 库存、 计划、 生产、 质量、 运输、 市场、 销售、 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 人事管理等问题均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统筹管理。
众所周知, 供应链管理是中国大部分企业最薄弱的环节。随着国外优秀企业的大量涌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 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戴定一对于供应链效益来源有这样的说法: “供应链效益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来自降低成本, 通过资源整合、 大范围网络的优化生产效益; 另一方面效益来自于业务创新。 ”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 达到116亿元。 不但订单品种多样, 而且还涉及到多个地区。 “如果再用原始方式进行业务沟通, 在及时性和准确性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这就触发了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系统管理整个供应链信息的念头。 ” 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金良在提及最早上线供应链管理系统时如是说。 后来, 福田雷沃的业务水准凭借着这套系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当然,我国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地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运营与采购管理学教授Corey Billington对于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有着这样的评价, “中国有很多企业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很自信, 技术发达、 交易量也大。 他们需要把精力投入到如何实现价值上。 ” 他讲的其实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潜在效益。
对此, 戴定一认为: “当企业很大, 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分店或供应网点时, 就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如果采购分销的网络很大, 物流流向、 库存分布、 供货方式之间, 就会有很多优化余地, 供应链会产生很大的潜在效益。 ”
未来, 供应链管理还将影响着我们的企业, 建立那种易于扩散、 易于随业务需求而演化的供应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