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是建一个应用系统就买一套服务器,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服务器也不断的进行扩容、改造和更新,而企业应用的特性导致运行中的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并不高,服务器长期低效运转,系统资源不能随应用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虚拟服务器、云计算等等技术的出现,似乎给困境中的企业信息化一丝希望的阳光。
以云计算为例,概念热炒、落地困难是目前市场最普遍的现象。但纵使如此,业界大多数人还是很看好云计算未来。宝钢集团上海梅山钢铁有限公司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承耀华认为:云计算对国内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在3-5年是有限的,从应用的价值和可行性来看,虚拟化的技术实现才是当务之急。云计算在国内制造业技术实现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限制。在云计算发展的早期,IT业界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公共云服务,企图完全利用新的应用和架构满足业务需求。尽管IT厂商们在近几年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系统设备制造商们各自为阵的局面还未能突破云计算对系统设备制造的技术要求。目前,制造业中的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应用系统(产销、物流.财务管理等)均构建在unix系统平台上,而unix系统设备的虚拟化技术远未达到云计算的技术要求:不要说能够建立异构系统设备资源池,即便是同一家厂商的unix系统设备产品,也难以做到不同代产品的相互兼容。只有在x86平台上利用如VMware等技术可以构建异构系统资源池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资源共享。这在制造业的云计算环境可用性上是有限的(可建立企业的局部云计算环境)。
二是投资限制。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技术改造是本世纪才开始落实的,大多企业的主要生产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投运至今也就5~8年时间,运行几年中又通过不断投资和改造,系统目前正处于应用成熟期。如果为了实现云计算技术,现在再投资大笔资金把原有系统的主要设备淘汰,以构建云计算系统架构,这样的发展路径是难以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的,原因在于极少企业会因为新的架构而抛弃现有应用。
在企业看来,“云不是目标,而是执行计算的方法”。云计算应该通过内部、外部或两者的结合加以实现,任何企业都不应该会放弃经年积累的IT投资然后从头再来,只有遵循渐进的、非破坏性的发展路径才能使“云”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