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星火燎原:戴尔执着标准化

x86服务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而x86之所以能做到开放,是因为其一直坚持非专有的而是标准化的部件和产品。也正因为如此,x86造就了众多的服务器厂商。这其中,有一家全球性的著名厂商戴尔,坚持标准化的发展思路,无论是部件还是整机,都是采用标准化的产品。从一开始不为市场理解到最终为用户全面接受,标准化让戴尔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尊重。

戴尔是通过标准化运作来打造未来竞争的基础。戴尔看待市场机会的主要依据是:一是市场足够大;二是技术已经标准化;三是有合理的利润率。戴尔通过标准化流程来掌控市场,从组织货源,到形成产品,再到销售产品给客户等方面都如此。戴尔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长期的标准化合作关系。在1998年,迈克尔称最大的40家供应商占据了戴尔采购量的90%。到了2003年,符标榜称,戴尔在全球的供应商大概只有200~300家。这个数字在同类厂商中最低的。

标准化还是戴尔低成本的关键。在管理、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每一个方面,戴尔都执行着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按照这套标准化的理论,戴尔的任何工作都要做细分,使每一个人员都要注重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做好每一个业务细节,戴尔就可以形成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的能力。

另外,戴尔的按单生产、电话及网络沟通等靠标准化流程的支持,如何进行网上订购、如何实现网上反馈、如何实现需求定制等,都需要按标准化作业。戴尔的供应商也需要按照标准化的作业方式,来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田纳西州、巴西的Eldorado do Sul、爱尔兰的Limeriex、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和中国厦门的基地进行信息整合,以确保畅通高效。

戴尔在服务器端同样执行标准化策略,从第一代PowerEdge服务器到最新的第十二代PowerEdge服务器,戴尔始终坚持严格的标准化,也成就了戴尔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甲的地位。而对于客户来说,标准化的服务器不论在管理复杂度还是在应用成本、维护成本上,都具有非完全标准化的高端服务器以及Uinx服务器不可比拟的优势。

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认为,在戴尔模式中,坚持业界标准,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赢得客户的称赞,这更像是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你并不是真的有选择的余地。迈克尔说:“从长期来看,所有技术都向低成本标准化发展。”在一个被标准化平台主宰的世界里,运行平台的硬件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的商品。

戴尔一直在倡导“随增长付费”模式,该模式是以戴尔一贯倡导的标准化战略为基础,力图协助企业级用户打造出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效率。它使企业无需在初始阶段就投巨资购买未必会用到的运算性能;相反,它是按照某个企业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加投资。这种模式利用规格统一的组件帮助企业构建灵活的IT基础架构,既收放自如,又可以配合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进行整合,从而让企业客户能够尽享标准化技术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戴尔服务部门还可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技术服务,包括售前咨询、部署安装及售后支持等,以帮助企业降低计算成本。采用行业标准技术、运算能力强大的服务器将逐步取代基于专有技术、体积庞大的单体服务器,大大减低数据中心初期部署及未来扩容的成本。为此,戴尔开发出的PowerEdge机架式服务器不但占地面积小、扩展能力强,又可提高系统稳定性;其服务器的灵活设计更能全面满足企业级用户对计算机性能及可扩展性的要求,成为注重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的企业和机构的理想选择。

正是凭借这种对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执着,戴尔在x86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IDC发布的《2011年亚太区服务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戴尔在2011年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x86服务器的出货量稳居中国x86服务器第一的位置。

国产服务器厂商有了机会

x86服务器倡导的开放性和标准化,无形中降低了服务器的门槛,使得中国本土服务器厂商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使用服务器的成本。无论是最初打头阵到坚持至今的浪潮,还是将服务器列为种子业务的联想;无论是高举高性能计算大旗并屡创佳绩的曙光,还是市场新贵并欲大举进军服务器市场的浪潮,国产服务器厂商近二十年的拼搏,并依托x86的优势和特性,逐渐建立起从低到高的完整x86服务器产品线。

1993年,浪潮开发出SMP2000系列服务器,第一个向国外服务器垄断发起挑战。此后,方正、长城、联想一批国内厂商纷纷跟进,在壁垒森严的服务器市场楔开了一道裂口。

2003年,国产服务器群体崛起,抢占了国内服务器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服务器迎来黄金时代。但崛起之后马上迎来的又是沉沦,国外服务器突然放下身价,进入低端市场,让国产服务器无力应对。

2006年以浪潮、联想、曙光、宝德为代表的国产服务器厂商采取“正面防守、高端突围”的战略,不仅保持了在中低端市场上的高速增长,而且强势出击国际品牌盘踞已久的中高端市场,形成反击之势。

现如今,国产服务器凭借着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用户群和行业优势,并紧跟上游厂商英特尔和AMD的步伐,不断更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和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

以浪潮为例,1998年IA服务器市场上只有四路服务器而没有双路服务器,浪潮在经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后认为,在相当多的应用中,四路服务器的处理器利用率并不比双路高,而双路服务器的性价比更高,在保证处理器为至强的前提下,浪潮首家开发研制了基于双路至强的部门级服务器NetLine728,帮助用户节省了近40%的成本,也催生了双路至强服务器的细分领域。NetLine728领先了国际厂商4~5个月,表现出本土厂商把握本土用户需求的独特优势。

尽管国产服务器进步明显,发展迅速,但不得不承认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市场占有率、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以及在部件供货商管理带来的成本优势等。此外,国际厂商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也远远超过了国产厂商,这也是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国产服务器厂商要走的路还很长。

小结: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英特尔每隔不到18个月就推出新的至强处理器平台,大大缩小了x86服务器和RISC服务器之间的性能差距,使得x86服务器具备了更高的性价比和整体拥有成本。与此同时,集群技术的发展,让普通的大学生参照说明书,就能将多台标准化的 x86服务器搭建成一台每秒浮点运算速度到数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这不得不说是由x86服务器创造的一个奇迹。而在像戴尔这样的国际化厂商的“标准化”执著下,x86服务器变得愈加“平民化”。一个由x86服务器开创的全民计算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