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云承诺:证据确凿还是夸夸其谈?

Amazon公司认为,云计算是促成并最终引发计算行业迎来七大重要变革的必要因素。这种言论到底证据确凿还是夸夸其谈?让我们一起用现实检验这些云承诺。

审查Amazon的云服务

云计算为七大关键性技术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Amazon公司CTO Werner Vogels日前在于纽约召开的Amazon Web Services 2012峰会上大胆地抛出了这一言论。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云为这种技术转变提供了强化或者加速,例如大数据分析及移动计算等。而在其它情况下,这些技术干脆无法脱离云方案而独立存在,例如按需缩放以及敏捷创新等。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实在有点言过其实,需要泼点冷水让他清醒一下。更有甚者,Amazon公司产品营销、销售及管理部门副总裁Adam Selipsky甚至声称,企业数据中心将在二十年内基本上被云计算所取代。此言一出,立即在我们的网站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位读者朋友更是直斥其为“没睡醒、一派胡言。”

Vogels的意见相比之下似乎稍微靠谱一下,但事实上我们从来不会把公共云方案当成技术转化的惟一途径。特别是云服务故障、云安全漏洞以及云平台在成本与性能方面的缺点之普遍,更是让人不禁对其感到忧心。

拜托别误导我们:公共云计算确实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希望,包括在获得超级计算机级别性能供给的同时,仍然保持极低的运行成本——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极具吸引力。举例来说,循环计算能够帮助制药企业在对抗癌症或其它顽固疾病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并会有效缩短研发流程及运营成本。基本上这些企业只需支付每小时不到五千美元的租赁费用,即可享受到由AWS提供的相当于价值两千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处理性能。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够省去大笔前期投入,更能够在项目完成之时立即中止计费,免受后续开支困扰。

云还有可能成为新兴企业及其它快速发展领域的大救星:这类用户自身实力还不强,但前途光明;他们很难招聘到技术一流的IT人员,但同时却无法容忍传统IT给业务带来的拖累与影响。举例来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在三年前网站提供的视频数据流约为每月200TB。然而随着iPad及具备视频播放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兴起,这家供应商的每月视频供应需求瞬间提升至惊人的40PB——这时距离公共广播公司发布他们的iPad应用才刚刚过去一年。该公司的一位高管称,如果没有公共云的帮助,他们的网络根本就实现不了这种幅度的提升。

好吧,云计算有优势也有缺点,它到底怎么样还是要靠大家自己判断。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七大技术转变,大家不妨一起看看这些内容,没准其中就有将来困扰着贵公司的大难题哦。

Amazon云承诺第一条: 云让分布式结构变得触手可及

考虑到任何一套计算机系统都会发生故障,因此计算机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希望通过容错率更高的分布式结构回避宕机风险。不过说起来容易,真正要让这一大批分处不同数据中心且彼此隔离的服务器及网络准确同步实在是个大难题。Amazon公司CTO Werner Vogels博士认为,在云计算的帮助下,保证分布式系统的坚实可靠似乎相对容易一些。

充分发掘一套已经较为完善的云服务体系显然要比自己白手起家从零创建容易得多。凭借Amazon的服务实例,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部署扩展到全球范围内的八大基础设施分区中,每个分区都包含着多个可用区域。可用区域由数个数据中心组成,每个中心都位于不同的地震板块之上,且由彼此独立的供电网络提供能源支持。Amazon公司提供的分布式服务——包括简单存储服务(简称S3)、DynamoDB NoSQL数据库服务以及Amazon关系类数据库服务(简称RDS)——则横跨多个可用区域。他们还提供分布式弹性计算云(简称EC2)处理能力及多项管理服务,例如简单工作流服务(简称SWF)、简单队列服务(简称SQS)以及简单通知服务(简称SNS)等。

能够提供全球性分布式结构的云供应商并不少见,但AWS占据了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整体份额的59%。这一来自451集团的调查结果证明,Amazon公司确实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在理论上)为客户提供了更优的全局处理能力、可扩展性、系统分布以及冗余设施保障。

实际情况对比第一条: 复杂性仍然挥之不去

Amazon公司的确做了很多工作,希望通过AWS基础设施帮助自己的客户远离创建自有高分布式系统的各种问题。然而Amazon公司自己也无法回避系统复杂性以及不可避免的系统故障。尽管拥有全球性规模设施及大量冗余设备,但他们仍然不可能让自己运行中的系统实现100%完美的运行记录。

仅在2011年一年,Amazon公司就遭遇了两次大规模宕机事件:第一次发生在去年四月份,当时整个美国东海岸数天无法正常使用服务;另一次则发生在八月,欧洲的数个可用性区域遭受断电威胁,同时位于爱尔兰都柏灵的Amazon数据中心宣告备份生成工具未能正常生效。八月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因为事实证明一个可用性区域的崩溃很可能会直接拖垮另一个区块。这一点实际上颇令人费解:照理来说,在这种高分布式、高容错率的体系中,不该发生此类情况才对。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对AWS依赖程度极高的游戏网站Zynga却没有受到这一连串宕机事件的影响。事后我们了解到,他们预先部署了自己的私有云体系,并利用分布式隔离及冗余设计保障了自身系统的正常运作。Zynga网站的经历充分证明了“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好”,因此他们将交付AWS处理的任务比例由原先的80%缩减至20%。如今,他们只在游戏正式上线之前将处理任务交付公共云服务,一旦运转步入正轨,他们就会逐步将任务交给自己的内部数据中心。

Amazon云承诺第二条: 云能带来新的安全性提升

如果把传统企业数据中心比作靠护城河(即隔离机制)保障安全的城堡,那么Vogels认为“随着城堡规模的不断扩大再扩大,大多数企业会发现自己最终将无力从内部维持城堡的安全性。”但有了云,“终端到终端的终极保护”则能够变为现实。他指出,安全性正是Amazon公司最重视、也是投资力度最大的领域。应用程序级工具的大量出现使得客户能够“以原本不可能的方式”保护自身安全,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云计算的强大特性。

实际情况对比第二条: 无懈可击?云还差得远呢

没错,Amazon及其它一些云服务供应商始终严格遵循着各项安全标准,但他们真的就比任何一套企业自有基础设施要更安全吗?今年一月,Amazon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Zappos成为又一位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大量信用卡信息可能发生泄露。除了企业的口碑及信誉大受损害,这次事故也引发了一系列纠纷及诉讼。

有证据表明,云计算工具在无形中助长了恶意软件制作者的嚣张气焰。就以去年夏天的犯罪事件为例,恶意攻击者利用AWS来散播用于窃取金融信息的恶意软件,他们的做法是注册一个账户,再以此为基础对11家跨国银行展开侵袭。Amazon公司在收到卡巴斯基实验室的警告后才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根据这家老牌杀毒企业的说法,Amazon用了六十个小时才搞定该恶意连接。当然,恶意软件制作者们会在攻击活动中用到任何目前可用的技术及环境,但Amazon公司无疑在防护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Amazon云承诺第三条: 云让你随心所欲控制设施规模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配备设施规模可以说是每一位IT人士在打造硬件基础时希望达到的首要目标。不过以云理念为基础打造的分布式系统则确实做到了与需求直接挂钩,这一点基本上没有疑问。在实现数据库集群的按需使用时,我们需要不断变更配置、调整、布置并重新分区以保持现有处理性能。Vogels认为,AWS方案成功突破了数据库即应用程序的执行瓶颈,因为用户能够随时按照当前运行特性调用合适的资源,这就使得应用程序的规模管理变得非常简便易行。

实际情况对比第三条: 私有云令按需使用更具操作性

不过直接购买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供应商的现成产品显然更方便,不过InformationWeek网站的Art Wittmann所说,将虚拟化与私有云同企业业务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节约大量成本,还能提供更强的处理性能。这也正是IaaS的市场普及速度如此缓慢的主要原因。我们承认在面对浮动剧烈、胃口极大的性能需求时,公共云能拿出一千零一条优势来;但对于那些业务线稳定且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企业而言,用自己的设备还是要便宜得多。

Amazon云承诺第四条: 云帮你瞬间拥有超级计算能力

Amazon公司声称,其计算系统位列全世界最强劲超级计算机榜单中的第42位。而在为特定用途搭建的、专门用于研究目的的设备榜单当中,这套系统一举抢占了头把交椅:毕竟AWS所使用的是性能极其强大的图形化处理单元,而非常见的通用型CPU,表现出众也在意料之中。以此为基础,它所支持的公共云每小时提供给用户的计算能力简直令人震惊。

Amazon的客户Cycle Computing公司就在使用AWS的计算能力应对超级计算类挑战。在Cycle Computing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项目中,他们从Amazon的全球AWS计算资源中使用了五万一千个计算核心,旨在帮助制药及科研企业 Schrodinger公司测试潜在的抗癌新药。这套系统完全运行于AWS之上,并能够在三个小时之内完成单一计算核心需要处理十二年的巨大运算量。

实际情况对比第四条: 云让每位用户都拥有使用超级计算能力的机会

毫无疑问,我们承认云在处理特殊计算需求时的确强力;但如果大家只打算用它处理一些稳定及要求不高的工作量,那么自己搭建设施平台肯定比租用资源更有竞争力。也就是说,由于科研项目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因此像大型制药企业这样的用户必然需要通过云平台这样的强劲服务满足自己对超级计算能力的需求。 Cycle Computing公司CEO Jason Stowe表示,他的企业能够连续数小时使用超过五万个来自AWS的计算核心。他还补充称,这样的系统运算能力如果要靠自有基础设施来完成,那么这套数据中心的造价大约在两千到两千五百万美元之间。相比之下,租用Amazon公司的服务则只需要每小时支出4828.85美元。

“也就是说,任何拥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拨款、其它学术机构赞助或者大企业支持的研究人员与个人用户,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自己原先根本没机会尝试的尖端技术项目,”Stowe总结道。没错,仅凭这一点Amazon就有资格赢得喝彩!

Amazon云承诺第五条: 云是培养创新性的温床

为了促进创新精神,Amazon公司CTO Werner Vogels明确表示大家应该多做尝试、将问题扼杀在项目早期。换句话来说,尽快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这样万一理论被证明无法实现,我们也就不会为此而浪费太多时间和金钱。总之,云平台是将理念变为现实的最佳温床。

实际情况对比第五条: 自有计算能力同样可以支持创新性

尽管按需分配计算资源对于企业级实验性项目而言意义重大,但实际情况在于,虚拟化技术完全能够带来同样的部署效果。举例来说,如果一家企业投资七百万美元兴建起虚拟基础设施,那么在日常业务需求之外,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充足的后备或者冗余处理能力来支持必要的研究项目?换言之,投资自有设施的企业往往更乐于开展项目实践,因为手头的资源一定是超过常规需求的。反倒是那些完全依赖于云服务的企业很难迈出这一步,因为他们手头没有空闲设施,而开展新项目就意味着需要租用新的公共资源,一谈到额外支出公司决策层可能就失去兴趣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大家是希望打造超出必要且立即可用的内部设施,还是将一切需求诉诸公共云?无论如何选择都是有道理的,不过如果各位希望用到的是远超过自身部署能力的海量计算资源,那么公共云无疑是惟一的答案。

Amazon云承诺第六条: 大数据需要大规模云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想尽办法应对大数据,而像互联网新兴企业这样业务数据量种类多、增长快的竞争者更是希望率先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Vogels告诉我们,大数据与以往常说的商务智能有所不同。在大数据领域,我们往往不知道该提哪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事实上也根本轮不到我们来提问),这种对资源需求的混乱化倾向正好给了公共云良好的展示空间。扩展性良好的分布式云服务——例如Amazon DynamoDB(NoSQL数据库)、RDS(关系类数据库服务)、EMR(基于Hadoop的弹性映射及简化)乃至由微软及谷歌推出的优秀云产品—— 使得大数据分析快速响应成为可能,而这正是企业发展壮大、傲视同侪的有力武器。

实际情况比较第六条: 大数据安全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没错,扩展性良好的云服务的确对于希望从互联网上汲取信息的商家而言颇具吸引力,不过对隐私及敏感信息比较重视的企业仍然不会很快信任云平台。医院、银行、情报机构以及其它类似企业仍然应该对云平台的安全性保留意见,毕竟在这类机构之中,信息安全处在高于一切的首要位置上。只要风险仍然存在,他们就绝对不可能贸然行动。

甚至在体育界,很多团队也在使用像Stats出品的SportVU等大数据系统来管理NBA,职业棒球大联盟更是从2006年开始就用上了 Pitch FX系统(不久之后又引入Field FX系统,用于统计现场数据)。这些以摄像机为基础的系统能够追踪每位选手、球路、动向以及速度等方面的一切细节,并在比赛过程中即时生成一套数据量庞大的统计结果。根据Sportsdatahub.com网站高管Kevin Goodfellow的说法,这些数据目前已经能够为公众所访问;各球队也常常会把统计到的数据公布在各自的网站上。Sportsdatahub还专门租用了按需主机托管业务,希望通过Hadoop类系统帮助球队发掘具有潜力的运动员、团队配合策略以及市场推广方案。

Amazon云承诺第七条: 移动与云正可谓“焦不离孟”

由于业务人员对敏捷性的需求逐渐高涨,移动热潮随之席卷而来,这对云方案无疑又是一种推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产品部门副总裁Jon Brendsel认为,他的网络资源根本不可能承受快速发展中的移动视频观看需求,而AWS的及时出现可算是救危难于水火。广播公司每个月要为超过三千万用户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视频及流媒体服务,而每天移动访问者的平均数量高达11.5万。基于AWS的移动架构承载着近70套运行于Amazon EC2环境下的数据库,并在Amazon S3存储服务端配备了超过170套存储“篮”。正是依靠如此庞大的资源支持,公共广播公司的视频业务才得以正常运转。

三年前,公共广播公司每个月需要处理200TB的视频流数据;而就在他们推出iPad视频应用程序一年之后的今天,这家企业每个月的视频数据量已经激增至40PB。“我们成长得很快,但在Amazon基础设施的支持下,我们目前感觉一切良好,请祖国和人民放心,”Brendsel表示。

实际情况比较第七条: 抢占移动市场,务须争得先机

实际情况是,尽管移动业务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必将迎来成熟期并最终趋于平稳。出于这种考量,明智的CIO往往不会选择无止境地推动移动相关设施扩张,反而是在热潮面前保持冷静的判断,根据自身现有及潜在需求实施部署。而一旦发展势头趋于平稳,拥有虚拟化设施的大型企业将能够以更加低廉的运营成本实现对移动业务的高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