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T云计算频道 5月7日原创报道:对于一个1190到1580亿美元的市场来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暨全球销售副总裁Steve Gill认为需要在未来建立这样的一个愿景:“实现开放、融合及统一的管理并确保其安全。”这个市场,就是当下最为火热的云计算市场。
Steve Gill在惠普全新云战略及解决方案发布会上表示,无论是中国政府近两年明确提出的针对云计算相关产业的促进策略,还是可能高达1580亿美元的市场潜力,云计算现在是每一个政府、企业、IT供应商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对云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愿景”,以促进云计算的健康良性发展,他表示,随着惠普将“实现开放、融合及统一的管理并确保其安全”作为自身的云目标愿景,惠普新发布的一系列云战略、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都将围绕着这一愿景展开。
“惠普的融合云强调的是单一架构,打造帮助用户统一管理的IT应用平台。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国有60%的企业认为企业应用开发速度将因为云变得更快,22%的企业认为云在端到端的敏捷性更高,而18%的企业认为,他们部署云计算平台之后能够更快的响应市场的需求。”Steve Gill表示,企业对云计算寄予厚望,但同时也充满忧虑。
“我们看到有37%的企业CEO担心云的安全问题,30%的人担心向云的IT转型会出现问题,有15%的人认为,在法规遵从和IT治理方面,云计算仍然充满问题,在中国,42%的CEO都在涉足制定云策略,因为他们仍然在担忧云计算。”惠普在2012年4月正式宣布推出“惠普融合云(HP Converged Cloud)”旨在提供涵盖硬件、软件及咨询服务的融合云计算模型,并于4月底在北京进行了正式的发布。
Steve Gill在接受DOIT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的(IT)趋势对于IT人员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简单、低成本、高速度、多元化选择及低风险”等平衡的解决方案。而“业内首个以通用架构跨越传统IT、私有云、托管云和公有云产品的混合交付方式与解决方案组合。”他表示,惠普将提供“与业内现有环境与众不同”的云计算模型与云服务,通过“融合云”,惠普将扩展其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成就,进一步帮助企业从传统数据中心,“迈向融合的云中心”。
惠普融合云:实现全新云愿景
“很多企业面临问题,如何面对快速增长的数据,尤其是其中85%还是非结构化数据,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利用云去解决。”Steve Gill谈到,在全球的调查中,超过90%的企业主表示他们将在2012年之后每年投入10-100万美元,用以建立自己的私有云、混合云架构,或是去采购有效的公有云服务,但是,40%的受访者同时表示,他们“正在使用未经IT认可或是标准化的云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实现简单、低成本、高速度、选择的多元化以及风险降低。我们再来看一下IT现状,以前IT突出的是专用性、物理性、同构性。现在人们不断寻求、开发和交付新应用,这就带来了异构的IT的环境。展望未来,不同的应用都要有不同的服务等级协议来签订,这在目前的IT环境是无法支持的。所以我们要实现这样的服务交互,就需要在未来建立这样的愿景,那就是有一个开放、融合的架构来实现统一管理。”
Steve Gill认为,复杂的云与被迫在不同的云中做出选择,使得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加艰难:一方面是不得不应对IT架构的变革趋势,将云计算引入企业的IT架构中;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获得灵活、开放、标准以及经过IT或行业认证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有很多企业正在做这样的事情——但往往都限于互联网云服务商而非传统的IT供应商。
“我们的CloudSystem支持大约575个私有云和公有云,以及180多个云托管客户,惠普的托管服务有数千个注册用户。同时,我们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私有云,它有50PB的存储容量,上千万的用户。”Steve Gill认为,无论是惠普发布的公有云服务,还是之前大量企业用户青睐惠普的IT托管服务,都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惠普提供开放的、标准的IT服务。
“惠普的融合云提供给客户自由的选择、高可信度以及管理的一致性,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惠普的云是开放的、标准的。”Steve Gill提到,惠普融合云集成了惠普在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工业标准服务器、企业存储、企业网络、虚拟化与云计算集成系统(VirtualSystem和CloudSystem)上的硬件优势,以及惠普在企业IT管理、安全软件上面的产品、技术和各类服务、研讨会等,此外,惠普在此之前有着近200个IT业务托管用户,来自这些用户的需求与经验也是惠普如今推动惠普融合云的基础所在。
据介绍,惠普融合云包括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惠普融合管理与安全软件、融合信息以及来自OpenStack的开源技术。产品层面,这一策略将包括惠普云服务(HP Cloud Services)、惠普云地图(Cloud Maps,更新的版本的云地图,与之前略有所不同)、惠普服务虚拟化2.0、惠普企业级云服务(Enterprise Cloud Services)以及工程云变革服务(Engineering Cloud Transformation Services)和云安全联盟培训课程(Cloud Security Alliance training courses)。
面对惠普的融合云的概念,Steve Gill认为,这将是一个“超越传统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定义”的云计算的概念,这将意味着,用户将对传统的云的形态透明并借助无缝的连接,以融合、透明且保证服务水平的方式,使用具有不同优势和特性的云——他认为,这就是惠普融合云最大的优势——改变云的消费模式。
“通过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惠普能让客户以优化的方式去实现数据消费。所以,惠普的融合云能够让企业打造一个单一架构环境,实现这种混合异构的包容性,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财务成效,更高的敏捷性,并推动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 Steve Gill强调“惠普融合云就是给客户以自由的选择,为客户带来高可信度以及高度的一致性”。
在接受采访时,针对惠普将于5月10日推出公测版本的惠普云服务,受限于尚未进行正式发布,Steve Gill并未做过多介绍,但是惠普亚太及日本地区战略与规划副总裁Suparno Banerjee表示,在公有云的计划方面,惠普云服务只是一个“惠普的组成部分”,他表示,惠普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实际上还包括了两种不同的方式:“如果合作伙伴可以做自己品牌的公有云服务,我们还可以联合做公有云的品牌服务,还可以帮服务供应商打造他们的公有云。”他表示,惠普在公有云方面,注重的是针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云、销售云”,同时,惠普也为自己的客户,支持一个具有显著优势的公有云。
惠普融合云:抽象化云 具象化应用
2010年6月,惠普宣布了几近完整的融合基础设施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策略,在这个策略中,惠普发布了HP BladeSystem四年来最重要的革新——HP BladeSystem Matrix,推出数款新服务器,以及HP Virtual Connect和HP BladeSystem Matrix的创新技术。借助融合基础设施,惠普开始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进行物理和软件上面的融合,其中HP BladeSystem Matrix用于部署私有云的“一键式”自助服务,并在随后相继推出了HP VirtualSystem、CloudSystem等集成应用系统。
融合基础设施架构通过统一的管理,所有资产都成为资源池的一部分,能够分割、组合、变化,动态适应任何业务、负载或应用的需求。这些资源的使用也经过优化,帮助企业提高利用率,降低使用能耗和成本。惠普融合基础设施结构包括开放的行业标准解决方案,能够整合和部署广泛的合作伙伴的产品。 渠道合作伙伴也能利用新的提升需求的项目和销售工具,进一步开拓这一领域的商机。
与融合基础架构的理念相一致,惠普的融合云架构也是同样的思路。Steve Gill表示,惠普融合基础设施可以视为一种服务控制器,是统一的、抽象化的。同时惠普还提供融合管理,尽管云服务散布于不同的基础设施架构,但惠普仍然可以实施统一管理。除此以外,惠普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工具,帮助用户从不同类型的云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惠普融合云的架构,既可以是传统IT也可以是混合云、公有云,第三方提供的托管云。在基础设施之上灰色的部分其实就是我们的公共架构,比如说OpenStack。在公共架构之上,我们可以运行的一些云的应用和服务,既可以是私有云服务,托管云服务,也可以是我们马上介绍的惠普云服务。”Steve Gill表示,融合云相比混合云更进一步,不止是利用不同的云服务提供商或是云的拥有者不同,更多的是将不同的云、云中的基础设施、云服务与软件融合到一个可以统一管理的架构中去,换句话说,融合云就是“将云抽象化 将具象化的应用提供给用户使用”。
“惠普融合云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是一个全面的云架构,可以在不同的云的种类上进行拓展。同时,惠普一直以来倡导的是融合基础设施,能够把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以及服务很好地统一起来。”Steve Gill表示,最重要的一点,云应用的具象化“一切都是基于OpenStack的”。
如何实践“融合云”:云部门与“虚拟”团队双管齐下
有了融合云的愿景,就需要有融合云的实践——或者说告知其可行性。对于惠普来说,实践或可行性来自于两个层面:“虚拟却又真实存在”的云服务团队以及全新发布的云地图服务。
“惠普新近在全球成立了全球云服务部门。我们的计划是在主要的各大销售地理区域也复制这样的专门云服务团队。目前我们已经做到在各个国家有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团队成员构建虚拟的云服务团队。” Steve Gill强调,惠普不仅存在这样的专职的云服务团队,同时,惠普还将渠道、业务合作伙伴纳入到这个服务团队中来,形成更为广阔的“大云服务团队”。
“比如我负责惠普亚太及日本区的云服务团队,我的团队里有来自不同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的员工,硬件、软件、服务、安全,还有来自于财务金融职能部门的。接下来的部分,其实是惠普与合作伙伴共同来做的。比如说CloudAgile,就是惠普针对合作伙伴的项目。”Suparno Banerjee提到,惠普还将为合作伙伴提供渠道、金融服务以及云方面的培训和认证,帮助他们得到合格提供云服务的水平。
此外,据介绍,惠普也有一整套机制,从各个部门——硬件、软件、服务、渠道——调动资源形成一个“虚拟团队”。
但这一团队——无论是云服务部门的团队还是虚拟的云团队——是否能够有序的切入用户的需求与采购计划?是否会造成不同部门争抢客户云计划的情况出现?而这些不同的内部单元,又如何能够“以一盖全”把一个客户的项目导入到全面的、融合的云中?
对此,Suparno Banerjee表示,惠普的办法是给予最大的自由度与激励机制的同时实现充分的合作,“云作为解决方案有两个销售契机,惠普内部也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如果硬件团队做系统,我们也有适当的机制鼓励你除了销售系统之外,比如说你也找到了一些销售与云相关的软件、服务的机会,再把相关团队成员吸引过来一起来做。另外,惠普也有专门的地区以及全球跨部门的云销售团队。”
“典型的云销售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从技术服务团队开始,技术服务团队可能会把潜在客户邀请到有关云的论坛里,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客户在这方面的需求。如果有可能,我们开始销售。也可能是产品销售人员会带来这样的一个云的销售机会。” Suparno Banerjee认为不必拘泥于云销售的模式,尤其是很大程度上,惠普的咨询服务及研讨会服务会带来很多的业务,而在这些业务机会中,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咨询服务的引入与之前的惠普融合基础设施的进度,是一样的,“并不太大不同”,而惠普“已经能够很好的实现融合基础设施的销售”。
对此,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事业部云计算服务总经理IT规划与咨询服务总经理卫东是这样认为的:“我们有云发现研讨会,这是帮助用户画一个云的全景,因为一般情况下,用户是从云构建包括云转型到云管理和云安全最后是云消费这样的周期。但每个用户不同,所以我们首先是通过云研讨会来发现客户需求。”他谈到,无论是对于用户的需求提供云的解决方案还是“定制适用于客户的服务”,以研讨会的方式切入会更加简单明了,而且更容易了解用户的真是需求。
此外,他还谈到,对于惠普融合云的实践,惠普不是为了垄断一个完整的云,而是“帮助用户做一个更广泛的融合战略技术服务。”因为,很多客户——甚至是他去年拜访的国内十多家政府客户——都“特别希望像惠普这样融合和开放的企业帮助他们”。
惠普云地图:按部就班交付“融合”云
无论是云服务部门,还是虚拟的云计算团队,如何在客户端实现融合云,最重要的还是是否有清晰的路线图和实施策略,以及如何按部就班的、可靠的、可信以及可控的交付“融合”云,而惠普云地图的功用,就是为用户设定一个“融合”云的路线图。
“惠普结合多年的业界最佳实践总结出来一些非常实用的模板,并把模板预置在云服务的系统中,这样用户在进行云服务设计时就可以引用预置模板提供云服务。这包括了100个预置的云服务,包括针对Oracle数据库的,针对微软的Sharepoint的,只要用户选择组件通过拖拽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以前我们需要数周或数月的云服务设计,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实现了。同时一个整体的应用部署,也可以从原来数周的时间,缩短到几小时。这是云地图。”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北方区技术经理魏喜勇向媒体如此表示。
据惠普方面介绍,惠普云地图 (HP Cloud Maps)让客户能够以可靠、可重复的方式交付应用和服务,节省管理时间并加快完整服务方案的开发。这些针对HP CloudSystem的预打包工具基于惠普及合作伙伴的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在为商业应用设计云服务时,节约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
与此同时,惠普云地图组合实现了云服务产品开发的自动化,范围从基础设施设计到应用开发流程,再到持续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补丁、法规遵从检查以及代码发布管理。这种经过验证的服务设计可以直接导入HP CloudSystem,为客户快速安全地建立云服务目录。
惠普云地图此次并非是新发布,熟悉惠普云战略的人或许都有所了解:在惠普发布CloudSystem发布的时候,惠普即已经发布了惠普云地图,当时,这一服务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为现有的应用环境——无论是微软的SharePoint还是SAP的ERP、CRM——设置基于CloudSystem的快速部署模板,而此次的更新,除了针对更多的应用环境打包了100多个云服务设计(应用模板),惠普还将惠普云服务自动化(HP Cloud Service Automation)加入进来。
但既然是融合云,惠普的Cloud Maps云地图实际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在异构平台上的部署与应用以及抛开惠普CloudSystem在更多的惠普融合基础设施产品上的兼容,对此,魏喜勇表示,随着今年7-8月份惠普将发布新的CSA软件3.0版本,Cloud Maps云地图“有望不完全依赖于Cloud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