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美国云笔记软件公司Evernote宣布融资7000万美元,由田溯宁旗下的宽带资本(CBC Capital)和美国著名风投Meritech Capital领衔投资,本次融资对Evernote的估值为10亿美元。
对于田溯宁来说,入股Evernote只是宽带资本在云计算领域的“牛刀小试”,真正的大手笔还在后面。仅仅一周之后,5月10日,田溯宁现身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这一次,他带来的投资是81.5亿元,同时也是宽带资本成立以来在云计算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部城市,怎么突然间与互联网最前沿的云计算产业联系起来?这一切还要从2011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四位理事的联名上书说起。
四理事“上书”
2011年7月,同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的牛根生、马云、田溯宁和张醒生在呼和浩特考察TNC的环境生态项目。虽然已经将多数精力投入到慈善公益领域,但身为内蒙古人,牛根生一直想能为内蒙在公益之外做点什么,当他把自己想法告诉参加考察的理事们的时候,大家分析了内蒙的优势和劣势之后,一致认为如何将当地的资源(煤炭)变成电,再将电变成信息,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田溯宁随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呼和浩特发展云计算产业。
在商言商。要在呼和浩特发展云计算,是因为当地的独特优势。同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牛根生坦言,自己与马云、田溯宁和张醒生不仅是同仁,而且是要好的朋友关系,所以,对于呼和浩特的优势和不足,他都直言相告,让他们自己来下结论。
牛根生说,呼和浩特至少有四大优势:
第一,用电政策和电价优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总量居全国首位。在呼和浩特周围,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电厂多达12座,火电和风电机组分布广泛。同时,根据国家对五大少数民族地区的用电政策,内蒙电厂发电可不上网竞价,优先供给自治区内企业。由于发电成本低,呼和浩特的工业用电价格每度仅0.35元,相比国内同类城市低50%以上。
第二,气候优势。呼和浩特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仅6.5度,夏季短暂,秋季气温剧降,冬季严寒漫长。对于大型数据中心来说,将有7―8个月不需要空调系统,有利于大规模减少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区位优势。呼和浩特不仅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同时距离北京很近。北京到呼和浩特飞行时间仅50分钟,同时京呼线高铁正在建设中,未来乘坐高铁两地间仅需2.5小时,比目前运行时间降低6小时。依托京呼高铁,呼和浩特具备了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优势。
第四,呼和浩特集中了内蒙古70%的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知识资本优势。
田溯宁旗下的宽带资本在北京建设了“云基地”,云计算的基础是大数据存储与交互使用,而云存储就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大规模数据中心可能涉及百万台服务器,耗电量达到数十兆瓦级别,如果能将数据中心建设在低电价和散热好的地区,将大幅降低能耗和成本,而呼和浩特正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田溯宁很兴奋,他突然间找到了在云计算领域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如何降低大型数据中心能耗是全球性问题,实际上,Google在2010年就宣布了50亿美元的风力发电计划,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建立风力发电站,利用海风发电供给Google的数据中心。不仅大型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能耗严重,对于电信运营商同样如此。田溯宁曾长期担任中国网通CEO,他说应该联合三大电信运营商到呼和浩特建设数据中心。
但是,在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田溯宁决定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写一封亲笔信,阐述在在呼和浩特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的构想,得知此计划后,马云、牛根生和张醒生决定在该信上联署,该信很快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热情回应,并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予以推进。内蒙古决定在呼和浩特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并以红头文件将此确定为战略计划。
政府的支持来了,田溯宁、牛根生、马云、张醒生也开始调动一切资源,为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计划奔走。不到一年时间,中国电信来了,中国移动来了,中国联通也来了,三大运营商决定在呼和浩特各投资120亿元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虽然已经在北京亦庄打造了云基地,田溯宁还是毅然决定将宽带资本的云数据中心建设在呼和浩特,总投资额高达81.5亿元。
呼和浩特专门在靠近国道的和林格尔县开辟了云计算产业园区,在3400平方公里的小小县城,一夜之间汇聚了超过440亿的云计算“热钱”。五月的和林格尔,气温并不算高,但440亿的“五月围城”将这座平凡的小县城放在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中心地带。
云计算革命的历史由企业家创造,并定格在了呼和浩特。
云计算底特律
1904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底特律下线。在之后的几十年,在亨利?福特与其他汽车先驱杜兰特、道奇和克莱斯勒的共同努力下,底特律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2012年,在呼和浩特面对记者的提问时,田溯宁豪情万丈,他动情的说,“我们未来要将呼和浩特打造成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底特律”。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发表封面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报道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和动力为代表,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目标是数字化。田溯宁说,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整个社会变成了知识社会,知识社会需要自己的基础设施,就像工业革命需要电力一样,目前工业革命需要的基础设施就是存储和计算,而呼和浩特可以率先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好的基础设施提供者,而这也是政府擅长的。在发表主题演讲时,田溯宁说, “在汽车时代创造了美国的底特律,我们应有勇气和想象力,在未来10年,通过我们这一代人努力让呼和浩特变成云时代的底特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链的中心”。
而要成为云时代的底特律,不仅需要数据中心,更需要完善整个产业链。田溯宁表示,“这个产业链打破了过去传统简单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而是一种新的产业链,这种模块化、高效、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会使产业链有非常大的发展。如果是100万台服务器,会带动产能560亿,新增2.2万人的就业。因为100万台服务器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服务器、电源、风扇、主机板等。我们今天看到的超大型数据中心,百万台是一个基本单位”。田溯宁提到近期到中国访问的美国著名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他说与凯文?凯利交流时,凯文?凯利再次发表了自己的预言,他认为未来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台服务器,就像每个人需要自己的银行账号一样。
展望呼和浩特建设云端底特律的未来,田溯宁提出了自己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除了数据中心形成的产业链之外,在中国,无论交通、医疗问题,还是社会管理问题,云计算都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呼和浩特可以在政府内部实现“云”中办公,不用每个单位都搞自己的服务器和信息中心,将一部分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民生数据率先开放,来促进社会管理或智能城市的建设。
第二,政府和各界要大力宣传。田溯宁说,“你非常容易用一个它的缺点来否定它,比如说安全问题。但是我们要看到,就像三十年前人们否定IP网的安全一样,有人说互联网太不安全了,但是今天我们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
第三,伴随着数据中心相应的产业链,服务器、存储、主机板、风扇、电源、机柜一系列的产业链进入呼和浩特,要配备相应的政策。
第四,人才培养非常关键。田溯宁说,“云计算的出现,传统的软件工程师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未来新一代的软件工程师是掌握算法的,怎样在大数据中挖据出知识,怎样在不同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发现各种各样的规律。呼和浩特要提前布局,系统培养云计算人才”。
云端畅想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田溯宁说,IT产业的第一次“合”是主机,第二次“分”就是PC,第三次云又“合”起来了,而云计算的基础一是宽带,二是虚拟化技术。将几百万台计算机连在一起,它的驱动因素就是大数据,因为大数据需要大系统才能解决。
云计算的架构是什么?田溯宁说,无论是什么样的硬件,未来都将变成一个资源池,而软件将彻底虚拟化。无论是计算或存储,上面是应用和服务。未来云计算要把所有的界面都变成类似苹果或安卓(Android)的界面,无论将来是什么样的端。这种架构叫“一云多端”,一个“云”连接各种各样的端,不管是计算机、PAD、手机、还是电视,所有的这些端,都有个统一的“云”。这个“云”就像每个人的银行账户一样,储存用户的信息和知识资产。而云计算架构的另一特点是“厚云薄端”,“云”越来越厚了,端越来越薄。端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但功能像超级计算机。
在比较了几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后,田溯宁发现,云计算革命的实质与各个工业革命都一样。第一是便宜。不管是数据中心建设,还是终端价格,都将因为云计算而更为便宜。第二是更加方便。简单易行的界面和架构,让所有人都很方便的使用。第三是对信息的组织更为顺畅与可控。互联网碎片化使人们对知识的获得变得更加复杂,云架构能够更好的组织知识,能使人们获得知识的成本更低。田溯宁说,“我认为任何一场工业革命,只要具备便宜、方便、好用的特点,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受田溯宁熏陶,在呼和浩特,牛根生已经成为云计算“专家”。在他看来,现在做慈善是“予”,不像做企业是“取”,在为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奔走之际,已经退出企业界的牛根生甚至自己投入5000万元为呼和浩特的云计算产业背书。他说,“呼和浩特已经为云计算企业腾飞铺设好了跑道”。不仅如此,在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基地动工之际,牛根生甚至请来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前来共襄盛举。
柳传志说,虽然联想在呼和浩特尚没有投资计划,但是自己一直很关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柳传志甚至现场演示了一款基于手机的语音识别云计算应用。当用户将声音存入智能手机越来越多时,手机将用户声音存储在“云”端,通过对声音整理、分析和学习,手机将自动识别用户声音,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发送语音短信。柳传志表示,类似的云计算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联想近期推出的智能电视也是基于云计算模式。
对于呼和浩特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前景,柳传志表示,“从东北大庆和抚顺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教训来看,呼和浩特及时把自己的煤炭资源和信息嫁接起来,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范例,而且属于绿色转型,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倡导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两千多年前,秦朝建国设36郡,其中“云中郡”就包括现在的呼和浩特,而在两千多年后,这个城市真正与“云”端关联起来,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