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尔公司在南京举办了主题为“智领云海 源于创芯”的第六届高性能计算计算研讨会。在大会上,来自英特尔的高性能计算专家和与会的能源行业用户做了深入的交流。ZDNet服务器频道将以频道和博客的形式分别从专家角度和用户角度来报道本次研讨会的内容。
何万青博士是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高性能计算/工作站方案架构师,他表示英特尔2012年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两个重点分别是至强E5-2600系列平台以及刚刚在ISC12上发布的至强Phi融核平台。
Top500榜单的背后
从总的份额来看,英特尔架构的超算系统目前占据了Top500榜单上的74%,而最新晋级到Top500榜单中的超算系统则有78%采用了英特尔架构。据英特尔介绍表示,目前高性能计算的增长主要源于行业挑战,包括能源再生、基因研究、设计和模拟。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安全、核物理等领域对超算的需求。
从总体性能的发展来看,何博士表示,1997年如果实现1TFlops的计算能力需要2000个机架来实现,而到了2012年2000个机架则可以实现16PFlops的计算能力。
另一方面,英特尔陆续收购了Cray和Qlogic的网络互连部门,尤其是Infiniband的收购让英特尔在HPC互联方面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何博士认为,Infiniband的QDR可以实现40Gb/s的传输速率以及更低的系统延迟,因此能够构建出更加快速的超算系统。2012年5月的Top500榜单上Infiniband的数目已经和千兆以太网打平。
而从英特尔产品定位及高性能解决方案来分析,英特尔至强系列目前包括4款产品——E3、E5、E7和融核。从应用来说,E3系列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入门级应用,而在高性能计算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采用至强E5处理器,这也是英特尔针对双路应用的主流型号;至强E7针对关键业务,比如数据库及目前热门的大数据应用,而是针对四路及四路以上的应用。至强融核依然属于至强系列处理器家族,针对高性能计算而定位。至强融核处理器的出现不仅仅是对于英特尔处理器的补充,而是新的成员,新的分支。
Xeon Phi的若干Q&A
英特尔至强Phi融核协处理器实际上是英特尔的众核处理器(MIC),拥有众多的微x86内核(小的奔腾核心),未来上市的产品将采用创新的22 纳米 3-D 三栅极晶体管制程技术,可在 PCI-e 插卡形态下集成超过 50 颗内核和支持最低 8GB容量的GDDR5 内存。此外,它还具备支持512b SIMD 指令的特点,可在单个指令控制下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元素,从而能显著提升性能。
至强Phi融核的中文名字谁起的?
答: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先生的灵感。
至强融核产品主要用在什么领域呢?
答:该品牌产品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企业数据中心和工作站领域。
该系列产品什么时候量产尝试呢?
首个产品将于2012年底开始量产,商用产品的代号是“Knights Corner”,区别于之前提供给各家做开发的“Knights Ferry”。
目前有谁在用至强融核产品了么?
答:有的,首个基于至强融核协处理器的首个集群系统在本届Top500上排名150位。
有国内厂商在和英特尔合作做至强Phi融核平台的系列产品以及解决方案么?
答:曙光、大洋、超云等正在和英特尔共同研究如何在未来的产品中使用至强Phi“融核”系列产品。而浪潮作为最早和英特尔成立中国并行联合实验室的厂商,则最早就实现了编程模型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