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伟:CA关于“云”计算的理念及经验

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据介绍,本届大会在以往产业与技术研讨主题之外,还将通过云计算示范应用案例系列发布的形式,重点展现多年来中国云计算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成就,交流云计算应用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推动我国云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分享云计算的相关理念和经验时,记者采访了CA中国区副总裁孙志伟先生,以及“云”计算解决方案刘国强先生,采访中他们根据CA公司的情况为我们讲述了CA公司关于“云”计算的理念和经验。

CA中国区副总裁孙志伟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2012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天是大会的第二天,邀请到四位嘉宾来参加访问。首先邀请到了CA中国区副总裁,孙志伟,以及“云”计算解决方案刘国强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云”计算相关的,CA公司关于“云”计算的理念及经验。

孙志伟:很高兴,有机会和各位媒体朋友们进一步交流。不需要太多的开场白,我把足够的提问时间,留给各位媒体朋友们。我有两个重要的信息,想通过你们,传递给读者。首先是,CA在“云”这个范畴及领域里面,CA作为管理者,在“云”管理里方面我们是市场的领先者。是秉承原来IT管理地位顺应下来的。第二个信息是,CA有一整套“云”管理的理念,还有一整套云管理的落地产品。CA和其他做“云”管理的友商相比,最大的差异点在于,第一:我们是完整“云”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而不是“云”管理的一部分,如“云”安全需要考虑,“云”性能维护需要考虑,“云”服务保障需要考虑,“云”的自动化需要考虑,整个设计、咨询要考虑,“云”的整个规划需要考虑,“云”的运用发布要考虑等等。“云”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完整的结构,这是我们和友商最大的一个差异化方面。

其他的差异化表现在,CA不是单纯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和用户谈的不是技术。“云”首先要解决业务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拥有更多创新业务,或者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等。CA秉承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和客户业务相关联,而不是和技术需求相关联,我们认为技术需求是次要的。

记者:今年2月份CA推出针对微博平台的CA“云”加速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相关情况,它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孙志伟:我想把你的问题扩大化一些。首先,类似于加速器的“云”基础架构供应商有很多家。云还包括业务上面的应用,许多用户与我们交谈时提到,要先做私有云,也有提到要后做私有云,也有先从虚拟化开始,再到私有云。每一场景都要进行管理。加速器是需要管理的一个场景之一。我们与许多做应用的全球化基础构架供应商一起合作。其中也包括电信运营商,企业级用户,我们为其提供各样的云管理。云管理大致分三个方面。首先,包括加速器在内的场景,我们要考虑如何加速,加速企业的管理,加速应用的管理,提高效率。其次,如何降低运行成本。许多用户开始做云的时候,需要很大的成本,CA就致力于怎样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我们从用户的各方面综合考虑,从而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第三个方面是安全,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客户使用云时要考虑的地方。这三个方面回答你刚才的问题,加速器我们确实在提供,但不仅仅局限于加速器。

记者:您刚刚提到安全问题,之前您也说到了私有云的问题,据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应该是说私有云的市场更大,您认为是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吗?包括大企业,他们采用的是公有云,还是采用企业的私有云?

孙志伟:为什么私有云的市场,比公有云的市场更多?

很多公有云的提供商,公共服务的提供商。他们的服务水准、质量,安全性问题,都是用户会考虑的问题。实际上CA在这个方面,能够帮助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供应商,怎么帮助公有云提高安全性,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用户会说我使用公有云服务,安全是我考虑的最多的原因,服务质量,体验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提供更好服务的话,没有理由不使用你的,而且价格还大度下降。CA对安全,对服务,对成本都提供了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案。CA的产品都是基于这三个业务之上的。我们有整套解决方案,帮助公有云的提供商,去解决用户的问题。怎么能够降低公有云服务商的运营成本,公有云的供应商,虽也用了部分IT管理,但整个成本是高的。例如:我买了一个合同给张三,提供这种服务,我和你规定一个月只有两次档期,每次不超过10分钟。还有一种就是花很多的成本去管理,且管理不好,为什么?因为如果系统发生问题,而市场上大部分的解决方案,有的管网络,有的管应用,有的管存储,完全是割裂开来。你知道一个完整的SaaS应用体验,完全是由这些环节统一架构的。而现在很多所谓的云管理供应商,只是把一方面管理好,一旦发生问题,不可能一个一个窗口去切,不是应用有问题,而是整个网络有问题,所以只解决一部分的问题。而CA的有事就在于,我帮你降低成本,我用一个统一的界面,把所有的都管理起来,它帮你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说,当发生问题时,我们可以马上解决好。我们把一串应用列在屏幕上,如果应用出问题,点击可以看到各个IT资源,以及逻辑关系,从而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是市场上,许多供应商回避的一个问题,他会谈自己的技术领先性,但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是说业务,公有云供应商的业务是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私有云用户,而不是公有云。

记者:您还是强调技术需求是其次的,最关键是满足客户业务上的服务。

孙志伟:是的,这个背后有一个最关键逻辑,例如:我手里只有一个榔头,我会告诉你用户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的问题,如果我是一个扳手,我会告诉用户的所有问题都是螺丝的问题,但CA拥有一整套工具,有榔头,也有扳手,接下来就是和用户说,你现在的问题不是钉子或螺丝的问题,而是整个业务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只要问题能找到,就一定会解决。所以这是我们在市场上的立足点,这完全是站在用户角度去考虑的,用户很忌讳说,由于你拿的榔头你告诉我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

记者:我再问一个问题,可能不属于咱们钉子跟榔头的关系。云计算,在中国国内也是广受重视,每个省直辖市都把它列为十二五发展的工程,从目前的一些报道,从实际来看,往往是一个面子工程,或者是好大喜功,可能是买了一大堆设备,都是硬件。但是在软件上面几乎没有,我不知道您怎么评价这些事的?

孙志伟:我和您的观点不一样,首先,我不是特别赞同,认为地方政府在好大喜功,如果你真的去看,他们做的这件事情,实际上对我们中小企业,对社会促进整个云的发展,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记者: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孙志伟: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虽然我是一个软件供应商,我的业务是软件,我不认为,如果从国情出发,用户必须有非常多的软件采购。考虑一个非常实际的情况,用户只有把整个基础架构建立起来,他在运行过程中,才会理解,他的业务到底是需要哪些IT应用,管理和通讯。只有在做整个应用服务的过程中,他才会知道把真正业务的痛点放在什么地方?解决什么业务问题?如果让用户一开始买一堆软件回来,发现这一堆软件和业务不一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浪费成本。我不是说我们的用户做整个基础架构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软件,任何一个投资还是分阶段去做。类似于CA软件供应商,真正需要做好的是什么?是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例如:我到一个公有云供应商那去,我应该做的事情是我替他分析,这个业务怎么能够盈利?怎么提供最好的服务体验给用户,如果能够做好这些工作,我不信他们不用我的软件,但是如果我去谈这些业务,很难说服用户去投资。

记者:您是去年5月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任中国区总裁,现在正好一周年,在一年之间您应该也跟他们接触很多。他们对云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孙志伟:我相信很多云供应商是认同我的观点的,因为任何云供应商,包括私有云的建设者,他们都很认同一点,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告诉我,他做云是一个潮流所以做云。一定是背后有商业驱动的动力在背后,否则即使政府在做,也是有动力的。我不认为现在政府很盲目地说这是一个潮流。我认为,他们实际上还是有想法的,而这些想法事实上有些是雷同的,也有特别的地方。如果你告诉他们,能够帮他们实现这些业务目,我认为我们的用户会认同。用户说你应该这么去做,应该给我提供建议,应该引导我,这个引导是为了我的利益去引导而不是为了你自己的商家利益去引导。

者:我剩下最后一个小小的问题,因为之前的一些报道,大家可能认为你建云中心,云计算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呈现过于密集的情况,您觉得是这样的吗?比如说可能真正只需要10个比较大型的,而不是像现在30个一起上,可以这么理解吗?

孙志伟:如果去看整个云市场,和国外比,我不觉得我们的云投资是巨大的。考虑到我们的经济规模,到现在的经济增长,还有考虑到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的IT技术架构在那边,实际上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的新兴企业,他们都需要有IT的投资,传统上是这样的,如果现在公有云,各种云的服务,对他们来说即使不做云,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IT服务,而云是很好的承载体,去满足他们IT的运算,我没感觉我们是过分投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看法。

刘国强:孙总刚才说的云计算中心各地在做,但有一点,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用起来,所以也要分析它的业务需求,我们为中小企业服务,但是需要去挖掘,你要分析它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他的要求。现在不是说公共云不好,而是公共云没有达到他的期望,需要去管理,包括去提供他需要的服务,这样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记者:这个后续一系列的服务很需要。

刘国强:而且这个服务一定是可控的,可测量的,在成本上是低成本,如果别人能够代替我们来管理那我是愿意的,未来存在一个什么态势呢?公有云和私有云是共存的,一个企业又有公有云,又用私有云。

记者:您刚刚提到将来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共同发展?

刘国强:对,这个越来越明显。怎么越做越好呢?CA确实在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在公有云的质量上,成本上,效率上提供他的服务。

记者:刘最我问一下,刚才孙总提到CA在云广泛方面做的非常突出的,像云的环境非常复杂,有存储,网络,虚拟化,各种各样的供应商,CA如何把这么复杂的产品线,不同品牌,甚至不同架构的产品能够统一在你们管理的环境当中,怎么做到的?

刘国强:CA做了30多年的IT管理,所以它对基础设施,包括各个厂家都非常了解,合作也非常多。所以说CA做了这么多年IT管理以后,虽然有新的技术和设备,CA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扩充它的资源库,然后不断加到它的平台里面来。像我们一些产品,我们做云管理,云管理概念也是比较广泛的,涉及到各个层面,首先是云平台本身的搭建,这也是平台管理的一部分,现在各个厂家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管理员去管理它就需要学很多东西,所以效率很低。我只要有CA的管理体系,就能够管理下面的各个系统,我们管理是统一预算,到物理环境到虚拟环境。这是得益于CA30多年的管理经验的。

记者:效率会互相的制约吗?

刘国强:这个业务可能在一个资源使用也可能在不同的资源使用,业务系统的管理,对CA来说,保证业务系统运用自己适合的平台之上,就可以保证高效运行。现在的业务一般不是一个单体,是多组建构成,CA去评估各个平台的能力,我去告诉你你哪个资源是适合的,这样运用起来效率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