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奈放弃国内市场,到海外与国内手机终端出货量双双高速增长——中兴通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适应手机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
2012年3月29日,中兴通讯发布了2011年财报,其中终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9.33亿元,同比增长52.63%。这已经是中兴的手机业务连续四年保持35%以上的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报告,按出货量计算,2011年第四季度中兴已经上升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来自中国本土以及法国、英国、美国等海外高端市场的增长,成为中兴手机终端销售增长的主要来源。
作为一家B2B出身的公司,中兴在手机市场的第一步并不顺利,甚至走过弯路。而现在,出货量猛增之后,中兴手机又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利润换市场”的窘境。
早在1998年,中兴其实就已经进入了手机市场。从服务于运营商系统的B2B模式初次转为面向个人消费者,中兴手机步履蹒跚。
一直到2003年,中兴都没有摸到做手机的“门道”。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销售体系等都不如人意。而2004年,中兴又开始照搬其他本土厂商的做法,闷头扎入如火如荼的渠道建设浪潮中。据中兴人士回忆,当年最高峰时中兴的手机促销队伍有近5000人,出货量曾经冲到了1000万台。但是,很快负面效应开始显现。砸钱的渠道模式并没有为中兴带来利润,反而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做渠道并非中兴所长,而中兴的长处在于技术研发及和运营商关系。于是,痛定思痛的中兴手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战略转型,收缩渠道,转而专注于海外运营商定制之路。
2006年1月,中兴获得和记英国定制30万部WCDMA手机的大单,这是中兴手机海外第一单合同。之后,中兴的WCDMA手机先后进入全球前10大运营商中的沃达丰、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澳大利亚最大运营商TELSTRA等。能拿下这样的单子,主要在于全球运营商在一些新兴市场都有业务,而中兴本来就与它们有设备上的合作。通过系统设备和手机的相互推进,中兴最终拿下了不少合同。
从2007年之后,中兴手机海外市场的销售比重就超过了70%。2008年这一比例突破了80%。到2009年,包括GSM、CDMA、3G等多种制式的中兴手机已经在超过100个国家销售,与中兴合作的运营商达到150个。
虽然覆盖面巨大,但对当时的中兴而言,仍然刻意避开了三星、诺基亚等厂商的锋芒。“当时中兴手机与主流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的产品基本都是低端手机,目标市场也主要是在新兴市场。”中兴人士称。从低端市场入手,甚至不打上自己的品牌而完全为运营商定制,在初期中兴对此毫无怨言。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何士友曾总结过中兴手机与海外运营商的合作之路:从最初的无品牌只打运营商LOGO,到后来的联合品牌,随着中兴手机的影响力与口碑的积累,再打上中兴自己的标志。
直到现在,海外市场仍然是中兴手机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中兴在美国、欧洲市场都高速地增长,在美发货同比增长100%,智能终端在欧洲销售同比增长300%以上。
当年中兴手机转战国外之时,它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很快就为中兴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而开启机会的钥匙就是——智能手机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