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一体化管理平台)给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风险。目前只有一半左右的ERP项目实施成功。在对ERP应用失败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因软件选择不当而失败的占67%,因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的占13%,因实施步骤过急而失败的占9%,因人才流失而失败的占8%,因软件供应商服务支持不够而失败的占3%。可见,ERP软件的正确选择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核心因素。ERP软件选型,是企业在决定实施ERP后遇到了第一个现实问题。它属于整个ERP项目的前期项目规划阶段,是降低整个ERP系统实施风险的起点和关键。
.ERP选型过程管理现状
目前企业在ERP选型过程中多采用招标、决标的方式。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既公平又客观,但必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清晰明确的规格及标准”,使得买卖双方对于“标的物”能够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标的物” 如何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有些企业将此工作交给专家和咨询公司,这虽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对企业方方面面了解最为深刻的还是企业自身,其他人无法在短短时间内就洞悉企业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关键问题。
在选型方法上企业普遍采用核对表法。核对表就是企业首先依据自身对ERP和企业内部业务的理解事先拟制出一份功能清单,在选型时,若软件可以满足此功能就在对应的功能清单项目上打勾,即所谓“核对”。这种方法在初期被证明卓有成效,但随着软件开发的成熟逐渐显出其弊端。一方面会出现粗线条式的功能清单,各软件商都能满足而无法选出合适软件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与企业需求、企业特性脱节的选型方法选出的恰恰有可能是不合适的软件,给企业后续的ERP实施带来极大的风险。
对此,国内相关学者对ERP软件选型问题进行了研究,将ERP系统选型决策过程分为准备工作、明确需求、评价体系、详细调查四个阶段,提出应从功能、技术、供应商、实施能力、经济性五个方面建立基本的ERP选型评价标准框架,但在研究中没有考虑企业“标的物”的选取过程。正因为目前软件选型过程管理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所以必须提出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规范它,以降低ERP软件选型不当给实施带来的巨大风险。
2.ERP软件选型原则
2.1 最适合原则
软件选型不是选最贵、功能最全的软件,而是某一特定的企业选择对该企业最为适用的软件。软件功能需要适合企业的生产类型、企业需求、战略目标等。因此,被选上的并非一定是最优的,但被选上的对该企业来说应该是最优的。
2.2 管理理念相容原则
ERP系统是一套蕴含先进管理思想的软件工具,企业借助实施ERP,吸收先进思想是必要的。但这种管理思想产生的文化与企业原来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必然不利于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选择与其管理理念相容的ERP系统。
2.3 成熟性原则
应选择成熟的、流行的技术和产品,重点考察是否有成功的用户、是否有系统化的完整解决方案,不要选择未经实践证实的产品。选择成熟的产品,可以减少实施的不可预见性,降低实施风险,有效防止投资失误。
3.ERP软件选型过程管理
3.1 建立软件选型小组
软件选型小组建立应包括企业高层领导、企业各ERP使用部门领导、ERP项目总负责人、需求功能调查员。建议由选型小组的组长担任ERP项目总负责人。选型小组建立以后需要定期开会讨论选型事宜,收集关于软件供应商和软件系统的资料,负责选型的全过程。
3.2 需求分析
各个部门需要处理的业务需求。如有关业务的数据流入、业务数据处理方式(处理步骤、处理点等)、业务数据流出的情况。尤其注意产品的结构特点、物料管理特点、生产工艺特点与成本核算特点。再根据各项业务需求,识别出企业需求的分类级别,如重点需求、一般需求或可有可无的需求等。考虑用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数据的软件使用权限的设置。有时企业的权限需求很特殊,例如,不只是对功能的控制权限有要求,而且对字段、甚至对字段内容的控制权限也有要求。业务报表需求。企业的报表形式非常丰富,需要对报表需求列出清单,标识出必要需求、一般需求或最好需求等。调查企业现有数据接口。企业在以前可能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CAM,CAI,CAD,PDM, DSS等。因此,要考虑这些数据的传输问题。
3.3 构建ERP软件选型目标结构图
3.3.1 ERP软件选型目标结构图的作用
是建立统一评估标准的基础。只有有了选型目标,才能在其中识别出可以作为“标的物”的评估因素。使选型小组成员重新思考企业需求、公司战略、文化。在建立目标的过程中软件选型小组通过不断讨论思考,既要考虑到自己企业资源的限制,又要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协调项目选型小组的意见使其统一。
3.3.2 画软件目标结构图的方法。
画软件目标结构图可以采用从上至下分解的方法。软件选型的总目标是“选择最合适的ERP软件”,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选择最适当的ERP软件”和“选择最好的ERP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