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何时不再成为“烫嘴的山芋”

有人形容,“移动支付”现在热得“烫嘴”,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一是说,“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热点;二是说,这个“热”更多的还只是口头热议——如同面对一个美味诱人的热山芋,如何吃到嘴里还真有点难。

毫无疑问,“热度”缘自对利益的渴求。有这样一组数据:从全球角度来看,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达到2400亿美元,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预计将达到6700亿美元;使用手机银行应用程序的用户数量较2010年将增加45%左右。另外,预计在未来18个月内还会有20个国家增设近场无线通信(NFC)服务。

从国内角度看,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9.75亿用户,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县城及大部分乡镇,3G用户数量达到了1.19亿。

在美国,电子货币交易已占到市场的30%,而我国仅有5%。这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在巨大的商机面前,从运营商到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银行、众多第三方支付商以及手机制造商、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厂等等,可以说,移动支付整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方全都乐开了花。

近日记者在江苏采访,当地一位国有大型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就算了这样一笔账:该行现有物理网点731家,而目前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渠道对该分行的网点替代率已经接近60%。这意味着,通过电子支付渠道办理的业务量,如果放在网点去办,该行至少需要再增设近437家与目前规模相同的营业网点,单此一项节约的成本就可想而知;尽管目前不少银行业务减免了手续费,但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的理财、基金等交易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一减一增对银行利润可谓意义重大。而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客户数量的迅猛增长对银行业务产生的影响。

有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全国银行移动支付客户数达1.45亿户,全年发生业务2.47亿笔,金额近1万亿元。移动支付已成为国内运营商和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发展方向,更有专家预言,我国很快就将迎来移动电话支付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

不过,尽管移动支付引领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使用客户已经数以亿计,但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显然已经落后一步,在移动支付领域并未出现其在手机银行领域一样的投入和关注,大部分银行还在思索和观望,特别是在近程支付领域,尚未全面地推出银行独立主导的支付解决方案。

既是对各方都利好的事情为何现实中却难以快速推进?问题的症结,除了普遍关注的安全性、人们消费支付习惯因素以外,更深层的原因就在于:利益博弈。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客户构成。在整个价值链生产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存在壁垒,出现了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以银行为主的多种运营模式,利益竞争激烈,致使真正满足公众需要的手机支付一条龙服务体系无法实现。

比如,江苏电信推出的一项“公交一卡通”移动支付业务,手机用户只需在手机电池上贴一个类似防辐射贴一样的薄片,乘公交车就可以直接“刷机”付费,非常方便。不过,前提却是,必须使用电信的手机卡,并只限使用某一特定机型。这种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特殊合作,将其他各方排除在外,从而实现了对某个领域的垄断。

同样,移动支付的其他各方也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拓手机支付业务,以此来“跑马圈地”,相互争夺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原因只有一个:谁占有的资源多,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这种不合作、各自为战的无序拓展反而成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掣肘。由于国内移动支付的运营商在技术使用标准上不统一,不同的运营商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存在不同的接收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参差不齐,极大地阻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一些银行人士直言,如果银行想将支付卡植入用户手机,就必须针对不同机型、不同运营商,开发各种不同的软件,大大增加了成本,这也是造成银行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形成了垄断的市场格局,三大运营商在其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存在激烈的利益博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对手,商业银行有必要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但是在此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协调、选择怎样的合作方式、构建怎样的供应链等等问题都困扰着商业银行。

显然,不同的移动支付标准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技术又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只有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才能降低成本,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正如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上月出席“中国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时所说,应尽快创新移动支付架构和模式,在支持平台、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趋于统一的基础上要更加强调开放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应该说,中国的移动支付要真正成熟必须走向融合。届时,支付环境完全开放,从前保持观望的各方纷纷涌入,从而进入整个产业链协作竞争时代。就用户而言,无论采用谁提供的手机支付方式,都可以在商铺手机刷卡或者进行远程消费,让“一机在手,云游四方”的梦想照进现实。而由于配套政策法规的建立完善,移动支付链条上的各方都将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移动支付何时不再成为“烫嘴的山芋”,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