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云计算已经成为近年来IT界最热门的话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或多或少将云计算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据Forrester去年10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用户正越来越将云计算看做是其业务竞争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整个亚太地区的用户正在加速云计算的采用。其中,87%的受访企业认为云计算与其业务有相关性,这一数据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1倍;中国用户计划未来采用云计算的比例达46%,在整个亚太地区中最高。
Forrester还提到,中国企业对于私有云的关注度远远超出公共云。在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中,选择更可能采用私有云的比例为40%,远远超出采用公共云5%的比例。
与此同时,另一家著名调查机构IDC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大型企业对于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兴趣越来越大。过去几年中,大型企业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已经为建设私有云平台打好了基础。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建设私有云计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IT基础架构的效率,更好地支持业务的发展。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而言,私有云将会是其优先发展的云计算模式,私有云将成为其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
私有云计算平台五大诉求
说到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根”,云计算则是数据中心的“叶子”。不管云计算怎样变化,必然需要依托数据中心来实现落地。一方面,云计算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壮大又为云计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两者起到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数据中心里,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作为数据中心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其中,服务器作为承载计算任务的的主要载体显得尤为重要。那企业在选择服务器平台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要素呢?IDC认为,企业用户在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来设计和选择硬件平台。
适用性:由于云计算平台往往会运行多个或者多类应用,因此选择适用的设备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运行基于互联网或者增值应用时,通常开放架构的x86服务器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开放性:云计算平台区别于传统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对于应用的开放性。具体来说,就是在云计算平台运行中,可能会陆续有不同类型的应用、服务被接入,尽管可以在接口类型等方面有具体的标准来规范,但是采用相对主流、开放的硬件架构、操作系统,对新增应用的无缝接入是必要的。
兼容性:云计算平台硬件系统的兼容性表现在服务器接口、芯片种类、存储接口和架构等各个方面。例如,由于云计算通常会采用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动态的管理,提高服务器和存储利用率,但是CPU对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又是有差别的,这时,就需要选择对主流虚拟化软件兼容性较好的服务器和CPU来支持虚拟化的部署。
高密度:云计算平台的硬件选择,也需要考虑环境和空间的布置。为了营造一个高效的云计算平台,需要在硬件搭建时就考虑如何提高部署密度,采用刀片服务器或者类似的高密度系统就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解决方案。
绿色节能:对于云计算平台来说,实现绿色IT也是一个重要的、需要遵循的构建原则。规划较差的平台,会消耗更多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从而增加对这些设备提供冷却的精密空调数量,消耗大量的电能。这些消耗对于云计算平台来说,通过规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至强E5为“云”而生
在云中心的计算平台选择中,英特尔至强5500和5600都已经被证实是新一代数据中心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至强5600,无论是在新建的数据中心还是老旧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中,至强5600平台的服务器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现在,随着基于Sandy Bridge架构的至强E5-1600/2600的问世,企业在搭建私有云时有了更新、更好地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用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监凌琦的话来说,至强E5为云而生,因为E5处理器的研发过程中已经处于云计算的起步阶段,而英特尔针对云计算的新需求,新增了多项需求,用于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的需要。英特尔服务器平台产品经理张振宇也表示,“至强E5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革新,更代表了一种理念,即计算、存储、网络的有机融合,这一理念与云基础设施的特征不谋而合。”
有道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不妨来一一对照IDC提出的私有云硬件规划五大诉求,来看看至强E5是如何满足这些特性的。
首先看适用性。全新的至强E5-1600/2600处理器是针对双路及单路服务器市场的主流产品,它基于英特尔最新的SandyBridge架构。和上一代的Xeon 5600相比,性能提升了80%。作为x86服务器芯片的最新款,至强E5-1600/2600可用于塔式、机架和刀片等服务器形式,适用于此前x86服务器上的所有应用。
此外,至强E5-1600/2600首次将I/O子系统集成至处理器内核上,英特尔集成I/O提供了多至两倍的带宽,并将延迟降低多至30%。同时每台双路处理器能提供多达80条PCIe通道,并且支持PCIe 3.0规范。PCI Express 3.0的传输率高达8GT/s,实际带宽是PCI-E 2.0的两倍。可以说至强E5满足了当前数据高吞吐高传输的需求。
其次是开放性。至强E5-1600/2600处理器发布之日起,IBM、惠普、戴尔、联想、浪潮、华为、超微等厂商陆续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器产品。与此同时,微软、红帽等操作系统厂商都宣布了对至强E5芯片的支持。红帽大中华区总裁潘应麟就表示,不论是物理、虚拟还是云计算环境。英特尔至强E5-2600处理器产品家族与红帽企业Linux结合,企业用户可以利用这一经过完整测试和完全集成的软硬件方案提高其核心IT环境的价值。
兼容性方面,英特尔通过设计全面、高度优化的平台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总体价值。例如,英特尔C600 系列芯片组和英特尔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可确保不同工作负载均可实现较高的性能,同时还提供了集成的串行连接 SCSI(SAS)和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等高级功能。它们可以帮助用户在当前的虚拟和云环境中简化、整合以及加快存储和网络连接。
高密度方面,至强E5比上一代至强5600性能提升80%,这意味着在一个机柜里实现同样的计算能力,基于至强E5芯片的服务器可以用得更少。与此同时,至强处理器E5延续了英特尔不断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的承诺,比上一代至强5600家族能效比提高50%多。另外,至强E5支持英特尔节点管理器和英特尔数据中心管理器等工具来监视和控制功耗,这些工具能够向系统管理控制台提供实时、精确的功耗和热量数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散热资源,提高业务连续性并实现资源的动态平衡,从而在消耗更少资源的情况下完成更多的任务。
绿色节能方面,英特尔至强E5采用的第二代Turbo Boost2.0睿频加速技术,能够通过分析当前处理器的负载情况,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到的核心,把能耗空间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这样,在不影响处理器功耗的情况下,可以把工作频率调得更恰当,同时还加入了新的电源平衡算法,进一步降低功耗,更好地智能节约并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能源。
至强E5还配备了英特尔智能节点功耗管理器来监控和控制服务器功耗,并为每台服务器设置最高功率限制。在前不久举行的IDF2012大会上,戴尔就联合英特尔一起展示了基于英特尔智能节点功耗管理器技术的戴尔服务器及数据中心能耗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在预先设定参数的情况下,管理平台就会自动地监控和调节数据中心里服务器的能耗。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英特尔至强E5处理器家族仿佛就是一款为私有云量身定制的处理器。它的到来,使得私有云有了颗更加强劲的“芯”。而英特尔至强E5生于云时代,也必将成长于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