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需求最可期待,业务收入增长加速。
随着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最重要的载体。由于网络去中心化的本质,使得互联网信息发布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不仅容易造成热点言论的爆炸性传播,而且加大了信息追踪的难度。我们的草根观察也显示,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已经成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甚至中小企业关注的现实需求。公司该业务通过3 种商业模式盈利,最主要的模式是传统的软
件销售+后续服务的模式,2011 年收入超过2000 万元,占总营收约10%。但由于舆情系统并非传统的信息化需求,因此该模式仅能面向大客户实施,而公司基于数据中心提供的在线服务模式,由于避免了客户初始的大额投资,并且无论在系统稳定性、可管理性以及更新速度上都优于已形成稳定版本的软件产品,因此更受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目前的收入虽然在几百万的规模,低于软件销售但考虑到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我们预计未
来两三年该模式的收入可实现10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此外,从在线服务发展出来的咨询报告由于能更具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需求,也更容易被市场广泛认可,但由于公司在咨询人员上面的储备不足,因此我们预计虽然收入会出现大幅增长,但短期不会成长为公司舆情系统的主要赢利模式。
随着需求的明确和应用的深入,舆情系统的行业属性更加突出,因此舆情系统必然要走行业化的道路。公司在政府、公安、媒体等对舆情系统具有最强烈需求的客户领域拥有较高的口碑和产品竞争优势,同时从2011 年以来又加强了针对政府等主要客户的渠道建设,我们预计针对政府、公安等客户的营收短期仍占主导。通过与方正等竞争对手舆情系统的比较,我们认为,公司产品虽然在性能指标上具有竞争优势,但在行业客户系统性需求开发上仍显不足,尤其是央企等大型企业。与公司产品的性能相比,千万级别的舆情系统营收规模并不匹配。考虑到公司目前确也正在加强非政府客户的拓展,包括新兴制造业、金融投资机构以及大型央企,我们相信长期来看,企业客户群将超越政府,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来源。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舆情系统在未来三五年将迎来由政府等部门主导的第一波市场需求的爆发,年复合增速将保持50%以上,而后续来自企业级的需求才是更广阔的市场,也是公司舆情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内容管理与企业搜索市场仍在酝酿,高增长期将近。
公司是国内内容管理与企业搜索领域的龙头企业,2011 年该部分软件销售占全部软件销售收入的近70%,同比增速不到15%。目前国内整体产业发展仍然处在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因此最重要的信息化产品是基于生产流程、业务流程的ERP 类软件。公司所专注的内容管理、知识管理与企业搜索系统专门面向机构内部的信息整合,本质上从属于决策分析阶段,其信息化需求显然滞后于ERP 所对应的流程控制阶段,因此,市场的爆发也比如依赖于ERP 等流程控制信息化系统的部署完成。在发达国家,决策分析系统市场已经成熟,并每年保持30%~40%的增长。从信息化发展的角度看,两化融合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入,同时信息化建设也将逐步从流程转向决策,我们认为行业正处在爆发式发展的前夜,公司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预计公司相关业务在未来三五年间将加速成长。
大数据来袭,非机构化数据分析是关键支撑。
根据IDC 的报告,未来十年全球大数据将增长50 倍,其中,结构化数据的增速约32%,而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速则达到63%,非结构化信息将占到未来10 年新生数据的90%。同时,由于大数据对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云计算成为其实现的主要方式。公司大数据管理系统兼容Hadoop 数据标准,支持PB 级以上的数据管理,支持视频、音频、文本以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和分析,且具有实时性,在市场中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处于领先地位,是高性价比的选择,同时也将奠定公司在大数据处理中的行业地位。依托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将充分享受这一红利。
给予“推荐”评级。
公司预计2012~2014 年EPS 分别为0.48 元、0.64 元和0.87 元,对应P/E 分别为27.5 倍、20.5 倍和15.1 倍,对于一个未来3 年净利润持续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而整个行业空间又将迎来爆发式发展的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并不高,看好长期价值,首次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人力成本或管理费用大幅上升侵蚀公司利润;公司渠道建设不畅,企业客户推广不利,导致业绩增长严重低于预期。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