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创新的扩大,导致了许多不同数据库和资料超市的无序增长,这些数据库和资料超市的维护成本比较高昂,而且还经常会出现相互冲突或者是重复的资料。当时,大多数组织都在其内部部署了多种资料超市,它们分别处理特定的功能或分析性需求。然而这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在针对同一事件提供信息时,往往会出现多个版本。
为了保持组织的反应速度、活力和竞争能力,企业正在逐渐意识到必须把资料看作是一种策略资产,它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以一致而准确的方式供所有客户使用,也就是提供“单一版本的事实”(Single Version Of The Truth)。针对这种要求,各个组织开始把他们的多个数据库和资料超市合并起来,形成单一的企业级资料仓储(EDW)。
提供“单一版本的事实”的好处从财务方面看,可以降低创建和维护多个不同资料超市的成本,减少资料冗余和重复,并且降低总拥有成本。简而言之,较少的资料中心意味着比较低的基础架构营运和管理费用。举例来说,每个合并的资料超市可以为组织节省约一百万美元,同时EDW可以使企业洞察业务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为了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企业必须把自己的资料进行跨部门、跨销售管道的集成,使其成为一个单一的而且是完整的资料来源。
处于高度竞争领域中的企业往往对采用EDW最为积极,目前在国外已经有电信营运商、银行以及运输领域在应用EDW,来优化企业的竞争力。META Group的资料仓储分析师表示:“在2004至2005年间,大多数的企业将重新配置他们现有的分析型信息基础架构,来增强灵活性并降低成本。IT组织将摒弃只采用资料超市的策略,以更加标准化的EDW替代。2004到2006年间,那些分析设备不完备的企业会率先采取一些步骤,使其资料基础架构更趋于合理,这些步骤包括集中放置资料超市服务器,或者将多个独立的资料超市合并到单一资料仓储。”
促使一个EDW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获得企业高层的支持。在企业内部,专项人员必须详细说明期望的投资报酬。由于专项的实施会产生一些基础架构方面的支出,这也需要高层的支持。另外,资料整理和归档也是EDW专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否则资料就会出现俗话说的“垃圾进,垃圾出”的状况。
然而,虽然系统集成商宣称擅长集成客户的数据库、提供单一的客户观点,但这个观点是否准确和可靠却没有保证,因为它所依据的资料可能有问题。不过许多供应商现在都可以提供自动化资料归档和分析工具,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减少失败的风险,而且可以对资料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资料结构、内容、完整性和用途等。简单地说,也就是所谓ETL(粹取、转换、装入)的工具可以让IT人员了解资料,发现那些可能威胁到EDW专项资料集成的问题,并显示出资料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