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失误连连 下一个替罪羊是谁

1939年,两名斯坦福毕业生在斯坦福校园内闲置的草坪上创建的公司,在历经半个世纪的辉煌后,正摇摇欲坠。

这家公司叫惠普,名称由两位创始人比尔休利特、戴维帕卡德投币打赌而来。作为一家有着73年历史的老牌科技公司,惠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视为硅谷神话的代表。从电子元器件、医疗仪器,再到打印机、计算机,惠普见证了硅谷在半导体时代的每一次技术浪潮。

但如今,惠普已不再是硅谷潮流的宠儿,近10年来,它甚至没有领导过任何一次的技术革新。上周,惠普不得不宣布全球裁员2.7万人,但这还不是全部,目前的惠普正深陷高管更迭、裁员、业务重组的种种漩涡之中。

《浪潮之巅》作者、腾讯副总裁吴军认为,亚洲制造业的冲击和领导人能力,是导致惠普衰落的两大原因。

尽管仍是全球PC的老大,尽管仍然是IBM、思科不得小觑的竞争对手,但IT巨头惠普显然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会重整旗鼓,还是一蹶不振?市场在等待惠普的答案。

屡次失败的收购

收购向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但收购对于惠普来说,可能用“挑战”这个词来形容会更加合适。

2001年,惠普以254亿美元的高额代价收购了康柏电脑公司,但这笔“世纪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收购康柏后,惠普与康柏的市场份额总和比收购前的还少,收购前双方市场占有率总和为37%,如今却只有18%;此外,人才流失较大,惠普在高端人才的储备上也没有占到便宜。

惠普合并后的PC业务在2003年和2004年都没有实现盈利的目标,倒是惠普的影像和打印业务使惠普保持了令人尊敬的名声。

不幸的是,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2010年5月,惠普以12亿美元收购手机厂商Palm,向移动战略进军,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想象力。

不过,仅仅在第一款运行WebOs的产品TouchPad上市后,惠普的这项收购就基本可以宣告失败了。因为这款产品被外界形容为外观丑陋、运行速度慢,电池续航能力低得让人难受,随后,尽管有多种讨论和争执,惠普高层还是决定搁置该项目,在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道路上,惠普仅仅做了一次尝试就偃旗息鼓了。

混乱的管理

如果仔细关注一下惠普近几年的发展,频繁的CEO更替以及混乱的管理和战略,恐怕是惠普身上更为明显的标签。

在过去7年中,从菲奥莉娜到惠特曼,惠普历经了4名CEO。在此之前,普莱特接替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在惠普执政了7年。

这种CEO的更迭速度与邻家雅虎一致。吴军认为,董事会接二连三的错误决定以及内部管理问题,正蚕食着躯体庞大的惠普。

几乎每一任CEO都与董事会之间存在不小的摩擦,而这种摩擦屡屡被媒体曝光,更凸显出惠普的管理困境。

比如被投资者追捧的赫德,由于对成本的过于压制以及他个人蛮横的性格,触动了惠普内部多数部门领导者的利益,并与董事会摩擦不断,最终被董事会驱逐。惠普内部批评者认为,赫德对成本的过于计较,导致惠普对创新的投入不够,这将对惠普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尽管如此,部分投资者认为,惠普董事会甚至是在没有CEO候选项的基础上赶走了赫德,这实在是不明智的表现。在赫德被惠普董事会罢黜当天,惠普股价下跌8%。

在赫德之后,上任仅11个月的李艾科,更是让外界对惠普董事会的质疑推向了高点。

李艾科在主政惠普期间,提出了大胆的PC业务分拆计划,这一计划被惠普投资人视为不切实际。尽管PC业务的利润率只有5%,且受到联想、苹果的双面夹击,但PC业务毕竟占惠普总营收的近三成。

李艾科没有解释如何消除分拆PC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对PC业务分拆后可能的买家与投资者沟通。之后,惠普董事会在PC业务的分拆上出现摇摆。

胡延平认为,在李艾科主政期间,惠普董事会的愚昧体现在战略的不断摇摆上,这与惠普的邻居雅虎相似。由于在董事会的成员中,机构投资者成分较多,这使得公司很难达成统一的决策。

如今的惠普已经步入惠特曼时代,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惠普董事会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惠特曼有可能步雅虎前CEO巴茨的老路,无非是削减成本,再去寻找空白领域,不要忘记了,惠特曼与巴茨一样,都不太了解雇主的核心业务。惠普的董事会又会有多久的耐心留给这位被同样视为铁腕的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