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价值约2800亿美元的全球企业软件市场正在加速进化。为了跟上变化,所有的企业软件巨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添置弹药。
据美国著名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状态,企业软件市场在2012年仍将实现6.4%的稳定增长,全球公司在企业软件上的支出将达到2850亿美元。企业软件市场正在经历崭新变化,许多之前使用传统软件的欧美公司,开始使用基于云计算的的企业软件。老牌企业软件提供商,微软、甲骨文以及SAP均在努力跟上形势变化,加大在企业2.0领域的投入。
“企业2.0”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于2006年春季率先提出,意指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伙伴及顾客之间对社会性软件的运用。梅花网创始人任向晖认为,凡是使用web2.0或者新的工具来实现企业管理的都可以被称之为“企业2.0”。
微软为何12亿美元收购Yammer?
将 “企业2.0”带入公众视野的是近期微软公司发起的并购案,微软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企业协作/社交工具Yammer,将之并入旗下of-fice部门。有人认为,继Facebook和Twitter之后,新的创富矿区在企业社交应用领域,果真如此吗?现在看来,至少微软这么认为。
Yammer 是款典型的企业2.0社交应用,你可以把它视为企业版Facebook,用户必须使用企业邮箱进行注册。欧美公司的企业员工们,早已厌倦了那些糟糕的企业管理软件,这些通常由甲骨文、微软或者IBM等老牌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被视为仅为老板们方便管理服务进行设计,而不考虑用户体验。然而,在数字世界成长起来的年轻员工们,已经被乔布斯等人惯坏了,想要获得他们的青睐,必须设计出简洁、友好的企业管理软件。“当大量Y一代的年轻人(指1980-1995 年间出生的美国人)成为劳动力大军时,企业的组织方式也不得不进行变革。”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南希·罗斯说。
企业2.0:大玩家来了,然后呢
Yammer 正好满足简洁、易用的用户需求,某种程度上它代表着企业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款封闭性的企业微博,是“针对你公司的私人社交网络”,主要应用于工作管理、项目团队协同工作上。团队成员可以在群组中实时提出问题,请求帮助,寻求解决方案等。成立于2008年,Yammer目前已拥有约500万企业用户,这些用户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财富500强企业中的85%均是Yammer的用户。依靠占全部用户比例16%的付费用户,Yammer在今年 3月已经开始盈利。
从营销角度来讲,微软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ammer,相当于每个Yammer用户价值约200美元。考虑到拥有7.5亿用户的 Facebook市值约为1000亿美元,微软仅以高出Facebook单个用户多一点的价钱,就买到了含金量更大的Yammer用户。梅花网任向晖认为,这个价钱不高,对微软来说,是笔很划算的买卖,“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价值差好几个档,即使Yammer只有500万用户,但是这个500万代表了非常主流甚至大企业的员工。一旦他们接受了,这个产品就有很多可能的扩展空间。所以肯定不贵。”
除了微软,企业用户市场上的另一巨头 Saleforce为了发展自身的社会化营销工具产品,在前不久斥资7.45亿美元收购BuddyMedia.事实上,在企业2.0大潮下,不愿放弃还在稳步增长中、价值2800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市场的巨头们,越来越担心自身那些笨重的商业软件在未来难以立足。它们纷纷拿出真金白银,通过收购等手段跟上快速演变的市场情势。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甲骨文、Salesforce、微软等企业软件商已经花费了22.5亿美元对企业社交软件公司进行收购。而蓝筹巨无霸IBM也在努力向其他企业推销其自身的社交软件———IBMConnections.
这些巨头们确实有点儿着急,据称微软收购一案中,双方从开始接触到敲定交易,仅用了4天时间。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宣布收购Yammer时说,“这项收购将加强我们为商业需求和人们所爱的技术提供支持的承诺。”这句话暴露出微软的迫切收购原因之一———微软很大但却没有人真正喜爱他们公司提供的企业软件产品,而且他们没有提供类似产品的DNA. 这个收购原因也许适用于所有这些企业软件巨头们。
寻找中国的Yammer
自然,Yammer诞生后,中国就出现了它的模仿者。
与美国同行不同,中国的企业2.0产品未能真正进入企业内部,还处于谈概念的阶段。
2011年,国内人才管理Saas公司北森成立国内首个企业社交平台———TITA.目前国内已经有梅花网旗下的明道、金蝶旗下的金蝶微博等企业社交产品。
这些产品均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平台建设、市场推广、用户黏性等问题。与拥有500万用户的Yammer相比,国内同类型产品里用户量最大的金蝶微博也仅有20万用户。而且不像Yammer有大量外部应用系统的集成,国内的企业社交产品必须自己去主导应用开发和集成。
金蝶微博、TITA、明道等产品均借助于公司原有的企业客户资源对外进行推广,卖点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沟通成本,增强协作能力,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据金蝶的统计,使用企业社交产品可以减少60%的邮件负担,提升电话、面谈等沟通方式的沟通效果。TITA还通过与所属公司北森旗下产品进行深入整合,比如通过与OA办公自动化结合,与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结合,进行工作追踪,帮助企业解决沟通问题。TITA还在企业进行招聘、绩效、晋升等方面发挥自身交互性强的优势,提升工作效率。
不过,在和企业谈合作时,很多公司担心在使用企业社交产品时的信息保密性的问题。明道的解释是,这就像你会把钱存到银行保管一样,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国内的这些企业社交产品都认为他们可以做到比服务的企业自己更安全的专业部署。不过明道负责人任向晖也承认,“这里有个观念的问题,放在自己公司出了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我们只能先服务于观念上清晰的公司”。
他们面临的另一大敌是用户习惯培养的问题。多年来,不管是博客、BBS还是WIKI等应用,只要被整合成企业级的应用,往往成效不大。建立这些沟通工具的初衷是好的,都是希望员工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加强交流沟通,最终却总是沦为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这些公司也意识到了单纯的企业社交和沟通的平台的概念相对单薄,也没有抓到企业真正的刚性需求。金蝶微博负责人王天宇说,“未来金蝶微博会往满足企业的刚性需求,例如解决企业内部的协作、资源管控等问题的方向进行努力。”
为此,这些类Yammer应用在让自身产品更加高效、符合企业的需求的同时,正在耐心做大用户量,期望早日度过市场培育期,现在还奢谈盈利。目前,明道有了38家付费用户,而TITA和金蝶微博不打算向用户收费,他们的盈利模式寄希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以及应用平台的发展等。
与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相比,难能可贵的是,国内的这几家企业2.0产品差异化相对明显,不存在相同的产品。不过,他们的运营策略相同,即与自身公司擅长的企业管理领域相结合,助推自身企业软件社交化进程,等待企业2.0爆发点的到来。
这也意味着,对于创业者来说,国内的企业社交产品领域,存在着众多可以切入的机会。即使像金蝶这样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商已经在此领域发力,只要找寻到企业用户某个特定的需求点,还是有望产生企业社交领域的Path或者P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