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因素影响存储网络性能

1.选择32位或64位的RISC CPU还是普通的Intel 586 CPU?

SCSI是按照以下顺序发展的:SCSI2(窄带,8位, 10MB/s)→ SCSI3(宽带,16位,20MB/s) → Ultra Wide(16位,40MB/s) → Ultra2 (Ultra Ultra Wide,80MB/s) → Ultra3(Ultra Ultra Wide,160MB/s) → Ultra3(Ultra Ultra Wide,320MB/s)。过去使用Ultra Wide SCSI的磁盘阵列时,对CPU的要求不需要太快,因为SCSI本身也不是很快。但当SCSI发 展到Ultra2时,对CPU的要求就非常关键了,一般的CPU(即586级别的CPU)就必须改 为高速度的RISC CPU。

服务器的结构已由传统的I/O结构改为I2O结构,其目 的就是为了减少服务器中CPU的负担,将系统的I/O与服务器CPU负载分开。I2O是由一 颗RISC CPU来负责I/O的工作。服务器上都已用RISC CPU,磁盘阵列上当然也必须用RISC CPU才不会形成瓶颈。另外,我们现在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大都是32位或64位的,当操作 系统已由32位转到64位时,磁盘阵列上的CPU必须是RISC CPU才能满足要求。

2.磁盘阵列内的硬盘是否有顺序要求?

也就是说,硬盘是否可以不按原先的次序插回阵列中, 而数据仍能正常存取?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根本不应该有顺序要求,其实不然。我们曾用 过一个阵列,其必须按照原来的次序才能正常存取数据。现在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准备 清理一下硬盘阵列,把所有硬盘都放在一起,结果记不住顺序了,为了正常存取数据,我们 只有一个个地试,而对于有8块硬盘的阵列来说,最坏的情况要试88次才行。现在已出现 了磁盘阵列产品具有不要求硬盘顺序的功能,为了防止上述事件发生,应选择对顺序没有要 求的阵列。

3.是硬件磁盘阵列还是软件磁盘阵列?

软件磁盘阵列指的是用一块SCSI卡与磁盘连接,硬件磁 盘阵列指的是阵列柜中具有背板的阵列,它与软件磁盘阵列的区别很大。硬件磁盘阵列是一 个完整的磁盘阵列系统与系统相接,内置CPU,与主机并行动作,所有的I/O都在磁盘阵列 中完成,减轻主机的负担,增加系统整体性能,有SCSI总线主控与DMA通道,以加速数 据的存取与传输。而软件磁盘阵列是一个程序,在主机上执行,通过一块SCSI卡与磁盘相 接形成阵列,其最大的缺点是大大增加了主机的负担,对于大量输入输出的系统,很容易使 系统瘫痪。显然,应尽量选择硬件磁盘阵列。

4.是IDE磁盘阵列还是SCSI磁盘阵列?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IDE磁盘阵列,它们的速度挺快,如 增强型IDE在PCI总线下的传输速率可达66MB/s,价格与SCSI磁盘阵列相比要便宜得多; 而SCSI Ultra3速率接近160MB/s。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在单任务时,IDE磁盘阵列比 SCSI磁盘阵列快;在多任务时,SCSI磁盘阵列比IDE磁盘阵列要快得多。但IDE磁盘阵列 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能带电热插拔。这个缺点使IDE磁盘阵列命中注定只能使用于非重要 场合。如果您的应用不能停机,则一定要选择SCSI磁盘阵列。

5.是单控制器还是冗余控制器?

磁盘阵列一般都是以一个控制器连接主机及磁盘,在磁盘阵列的容错功能下达到数据的 完整性。但磁盘阵列控制器同样会发生故障,在此情况之下,数据就有可能丢失。为了解决 此问题,可以把两个控制器用缆线连接起来,相互备份。但两个独立控制器在机箱内的连接 意味着一旦出现故障必须打开机箱换控制器,即必须停机,这在很多应用中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热插拔双控制冗余的架构。现在有些磁盘阵列新产品上利用快取内存和 内存镜像的方式,以保证在出现故障时不丢失数据,且在控制器更换后,自动恢复故障前的 工作设置,把工作负荷分散给相互备份的控制器,以达到负载均衡,这种架构能提供单控制 器所达不到的高性能及高安全性。

6.SCSI接口还是光纤通道接口?

SCSI的完善规格、成熟技术及高性能一直吸引着小型系 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光纤通道已形成市场,双环可达200MB/s,且传输距离达10km, 可接126个设备。光纤通道把总线与网络合而为一,是存储网络的根本,其取代SCSI已是 大势所趋。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生命力,应该选择光纤通道接口。但光纤通道网络造价特 别高,大约是SCSI接口网络的4~5倍,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光纤通道在管理上仍是一个 薄弱之处,对客户端的软件要求比校高,所以在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