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让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更智慧

 “农科城云”基于信息机制和三农融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记者:农科城有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五大中心,那么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杨宝祝:“五大中心”将围绕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基于信息机制的运作和三农融通科技服务网络的建设,高度融合资金、科技、信息、人才等要素,最终以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为载体,打通产业链融通的技术瓶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使农科城的品牌和价值得以实现。

  该中心发展目标是,形成信任管理及信任保障体系、农业高端服务的增益体系、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体系、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四个中心一个平台”,即农业科技数据源中心、农业科技服务源中心、农业物联网服务源中心、农产品网上交易中心和农科城网络支撑平台。

  打通“三农”信息通道

  记者: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中,服务三农的“三网融合”的技术有哪些?将通过何种技术路径来实现?

  杨宝祝:比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综合信息三农服务工程中的,服务三农的“三网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主要探索“三网融合”服务三农新模式,打通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多元化“三农”信息服务通道,形成网络、语音、短彩、视频四位一体的信息传播渠道。主要研发内容包括适合三农的“三网融合”机制和模式研究、基于家庭媒体网关的三农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基于家庭媒体网关的“三农”信息服务资源建设、服务三农的“三网融合”技术部署与应用示范四部分课题。

  将研发出基于家庭媒体网关的三农服务系统1套,包括适合基于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农科城“三农”信息服务栏目系统等;构建“三农”信息资源库1套,形成技术、成果、农产品、市场信息、专家、等“三农”服务全链条的信息库;将在北京郊区县中选择2—3个具备试点条件的村镇,进行服务三农的“三网融合”技术部署与应用示范;使得信息服务覆盖用户数量150万家庭,500万人口;同时完成适合三农的“三网融合”机制和模式研究总结报告1套。

  此课题关键技术是高清交互平台栏目功能个性化定制和基于融合通信、CRS、IMS的三农服务技术。创新点是,“三网融合”服务三农的创新技术模式;在有线电视交互界面开辟并部署农科城“三农”信息服务栏目。

  谁受益谁付费

  记者: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中,“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什么?有哪些实际应用?

  杨宝祝: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示范运营课题,将突破以往由政府单一投入的建设模式,在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挖掘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资源配置的依据,谁受益、谁付费。

  课题将选择适合项目不同模式研发应用成果的示范区,以农业信息新媒体综合运营平台运营、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服务平台运营、基于智能终端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营为核心示范内容,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及示范区部署、调试、优化项目研发成果,进行项目成果的综合应用与示范;探索“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多种盈利模式,实现国家农业科技城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的可持续运营。

  平台将建设农业信息新媒体综合运营平台,覆盖北京市80个以上农业科技服务站点,实现5类以上多媒体农业信息的不间断发布,每天至少播放8小时;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服务平台,通过软硬件租赁的形式向物流企业提供在线的监管服务,覆盖20台冷链运输车,实现创收;建设基于智能终端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平台,项目执行期内,平台服务人次达50万以上,并成功进行运营推广,实现创收;完成农业信息新媒体综合运营平台市场化运营总结报告1套;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营总结报告1套;完成基于智能终端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营总结报告1套;完成研究论文1—2篇。

  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只有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才能使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农产品适销对路。根据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经验,信息化快速发展将全面推进传统工农业改造、升级,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将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将发挥农村、农业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