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时代:运营商搭便车还是做火车头

为提升计算能力,IT厂商不断推出新品,同时IT设备采购商也不断投入资金进行IT设备的优化升级。然而购入计算能力更加强大的新产品是否是企业提高计算能力的唯一途径?云计算的到来,让企业有了更好的选择:在不购入新品的情况下,通过虚拟化等技术可以提高自身IT资源的使用效率,以集约化的方式实现IT利用率的增长,从而降低IT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云计算的IaaS、PaaS、SaaS模式的逐渐形成,企业或个人消费者甚至可以采用租用等方式购买IT资源,更加划算。租用模式允许用户选择IT资源的类别、品级、使用年限等,完全围绕自身的需求,而不是被动接受IT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

显然,这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作为IT基础资源的重要提供者之一,电信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不过由于电信运营商在各种增值服务上的弱势,其正在逐渐沦为“哑管道”。各种IT资源借助电信运营商到达企业或个人用户,产业链的大部分价值被IT厂商占据,电信运营商则被边缘化了,其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能否借助云计算进行转型,是关系到未来电信运营商发展的关键一步。

“搭便车”的心态

在云计算概念出现之前,还曾有网格计算、效用计算等概念,网格计算是将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效用计算是指将IT资源进行打包销售并按量计费,像使用电力等公共设施一样。云计算可说是兼备了两者的优势,是IT行业未来的趋势。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电信运营商起步相对较晚,而且重建设、轻应用。国外最早涉足云计算的电信运营商是美国的AT&T,其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云计算领域的规划,后整合了美国、欧洲和亚洲的5个超级IDC,建立了包含38个IDC的AT&T云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8月推出了云计算产品Synaptic,以现购现付的机制向用户提供虚拟服务器、IDC代管架构、大规模运算及随选应用程序服务。

而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之中,最早展开云计算规划的是中国移动,2007年7月,中国移动利用闲置的15台计算机,基于开源软件搭建了海量数据处理实验平台,展开云计算方面的一系列实验。但是直到2010年5月,中国移动才对外发布了大云1.0版本。根据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的说法,当前中国移动的“大云”已形成了完善的云计算产品体系,实现了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大规模系统管理调度等核心模块。但是这些研发成果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商用,中国移动的云计算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联通在云计算领域也是乏善可陈,2009年制定了中长期的云计算发展战略,对外业务以IaaS和PaaS为主,在今年4月17日举办的2012第四届CCS云计算峰会上,中国联通IDC运营中心云计算项目经理曹鲁介绍中国联通的云计算实践时说,中国联通将马上推出云计算服务,不过会与其它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产品类似,趋于同质化。

做“火车头”

电信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业务,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如果只是想着搭乘云计算的“东风”,待市场成熟之后才跟进,不仅会丧失市场机会,更可能使自身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中面临被动。电信运营商不能做云计算的“跟风者”,要做云计算的“火车头”。

依靠IDC等资源优势,电信运营商从IaaS切入云计算无可厚非,但是更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一个平台,创造一套标准,真正将产业链资源整合起来。国内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除了电信运营商之外,像中兴、联想这样的企业都不适合。

电信运营商的不足在于缺乏大量云计算应用,包括软件、内容等资源,而这些都是IT企业所擅长的。不过IT企业最大的劣势在于竞合关系太过复杂,各自为战,彼此利益难以协调。因此在云计算平台建设上,劣势明显。电信运营商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周震刚认为电信运营商做云计算具有诸多优势:“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模式,而目前在IP网络等关键资源上无疑是三家运营商掌握的优势最大。其本身IT技术架构已经非常先进成熟,同时其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经验、甚至在同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方面比起其他行业竞争者都更有优势。一些别的公司可能在做云计算方面还需白手起家,而运营商已有着一定的资源可供享用。”

不过三大电信运营商一直崇尚“大而全”的模式,在通信网络以及IDC的建设上,重复建设、彼此掣肘的现象屡有发生。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上,电信运营商也信奉“遍地开花”的模式,自身研发了不少移动互联网应用,但是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失败的。在应用层面,电信运营商可以退一步,专注于平台建设,先做大整个市场,然后再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

三家电信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特别是在IaaS业务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以IaaS作为切入点,必然导致业务上的重叠和同质化竞争。而中国移动由于缺乏IDC资源,又难以承担建设云计算平台的重任。这使得真正的云计算平台远未出现。

不论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联通,如果能够搭建起云计算的平台,并掌握大量的IT资源,那就意味着在云计算的战场获得了主动权。然后以平台为基础,推行一套成熟的云计算标准,将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云计算的“火车头”。谁能胜出,取决于哪一家更有战略眼光,更有前进的勇气。

在国外企业如IBM、谷歌、亚马逊对中国云计算市场虎视眈眈的背景下,中国的云计算产业需要由中国企业来主导,计算资源是类似于水电的基础资源,而在国家层面,对于基础资源的掌控一直坚持自主原则,相信在国家层面会为电信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产业提供诸多助力。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机会巨大,只是不要守株待兔,坐失先机。

相对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云计算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动作却更加迅速。今年2月22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期间,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推出了八大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即云主机、云电脑、云安全、云呼叫、云软件超市、翼盘、企业云存储和虚拟云数据中心,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有消息透露,在3月底,中国电信还注册成立了专门的云计算公司,并聘任具有20多年海外工作经历的专家谢朝阳出任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中国电信还制定了“三步走”的云计算发展策略:第一步,统一建设部署覆盖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第二步则是构建全网统一的云管理平台;第三步,依托覆盖全国的光网络,实现云数据中心的高速互联和用户高速接入,融合宽带与云计算。

可以看出,三家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方面的实践颇为不同,中国电信依托自身在IDC等领域的资源优势,率先推出了一系列云计算应用,将云计算逐步落地;中国联通则更加谨慎,对云计算业务缺乏信心,动作迟缓;而中国移动相对高调,最早展开云计算实践,不过缺乏具体的落地成果。

跟国外企业如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相比,三家电信运营商则更加相形见绌。归根结底,三家电信运营商还存有“搭便车”的心态,看到云计算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但是却不愿意在市场尚未充分显现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更别说搭建起一套通用的云计算平台,将大量IT资源整合起来,引领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机会与挑战

在云计算生态体系中,电信运营商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亚马逊可说是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开创者之一。2006年,亚马逊推出了Amazon Web Services的服务,为独立开发人员以及开发商提供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将数据储存和计算能力出租出去获得盈利。这种模式看来并不需要依赖电信运营商,不过作为依靠互联网来实现的一种商业模式,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同样需要掌握着互联网接入资源的电信运营商的支持。

云计算受制于网络带宽,由于网络带宽发展水平低,网络服务质量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成本是美国的四倍。这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对宽带水平和宽带服务的需求会大幅上升,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投入巨资展开光纤宽带的建设,中国电信的“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计划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让用户的接入宽带升到10倍以上。宽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云计算中的“云”其实是大量计算资源的集合,而目前提供计算能力的资源除了“端”上的PC、手机等IT设备外,大多集中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而电信运营商手中掌控了大部分的IDC资源,这是其发展云计算业务的一大优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选择将IaaS作为云计算业务切入点的重要原因即在于此。

电信运营商的IDC资源利用率并不高。除高峰时段之外,大量服务器资源闲置,导致了资源浪费。IDC能耗过高也是一大弊病,有数据显示,IDC能耗约占电信运营商能耗的四成左右。而且传统IDC应用部署时间较长,从新业务到上线运营需要较长的部署周期,响应业务变化的速度慢。在商业模式上,传统IDC服务缺乏弹性,用户花费较高,但是得到的IT资源相对有限。而云计算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通过虚拟化技术,电信运营商可以将大量服务器整合成一台超级服务器,将大量IT资源集合起来形成“资源池”,然后以类似于提供水电等公共设施一样的方式提供计算能力,用户需要多少就使用多少,而且只有在运行云端程序的时候才会构成支出,运行结束之后计费停止。这样一方面减少了用户的支出,另一方面也将IDC中剩余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减少了计算能力的浪费。

三大电信运营商规模巨大,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IT设备,利用云计算技术,电信运营商可在企业内部搭建私有云,按照云计算的架构搭建平台,面向企业内部需求提供云计算服务,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投资和运营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实现由“哑管道”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模式,将自身的语音能力、计费能力等开放出来,建设云平台,从而聚集大量第三方开发者,产生大量优质应用,并依靠收入分成、广告等盈利模式实现业务的拓展和利润的上升。

不过电信运营商进军云计算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目前大多数IDC资源掌握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中,近乎垄断性的市场地位使这两家电信运营商安于现状,缺乏引进云计算技术改良数据中心运作并对外提供云计算业务的动力;由于云计算业务需要通过互联网来提供,而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尚不理想,例如亚马逊等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就曾遭遇宕机的困境,电信运营商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的质量,为云计算产业同时也为自身云计算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云计算的标准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导致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各自为战,用户从一种云计算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成本巨大,而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又远未建设起来。电信运营商本身有潜力成为云计算标准的制定者,但是目前在此方面尚无多少建树,反而阻碍了自己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