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战到技术创新:电信设备调价节点

C114讯 10月31日早间综述(李明)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全球电信行业设备投资增长的持续放缓,如今的电信设备市场已经告别了十几年前那种垄断高利润的时代。当前电信设备市场竞争态势异常激烈、利润逐渐摊薄,电信设备制造业已经逐步进入同质微利时代。

那么,在市场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面对市场份额与经营利润的双重选择,设备商究竟该何去何从?面对集采的诱惑,设备商应该如何摆正心态?面对电信业许多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又当如何作为呢?对于上述问题,C114将一一进行解读。

业绩下滑:设备商集体过冬

首先,从几大设备商今年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电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态势正日趋激烈、利润逐渐摊薄,已经逐步进入同质微利时代。

爱立信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爱立信第三季度实现净销售额546亿瑞典克朗(约合81.19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1%;爱立信第三季度实现毛利 30.4%,而去年同期则为35%;此外,爱立信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2亿瑞典克朗(约合3.27亿美元),同比下降42%。爱立信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业务利润减少,爱立信的盈利能力还亟待加强。

诺西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则显示,诺西第三季度实现净销售额35.01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实现营业利润为1.82亿欧元,去年同期则为运营亏损1.14亿欧元。这主要归功于其做了漂亮的“减法”,2011年11月,诺西CEO苏立宣布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包括专注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及服务业务、全球裁员,并大幅降低运营费用及管理费用。

中兴通讯发布的截至2012年9月30日止之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60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9.14%。中兴通讯指出,这主要是受到欧洲、亚洲以及国内较多的低毛利率合同在本报告期内确认业绩影响,从总体发展策略上,公司将更加注重现金流、利润和规模之间的平衡。

虽然华为和阿尔卡特朗讯未公布今年三季度业绩,但从其第二季度业绩也可看出形势不容乐观。华为201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10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5.1%,营业利润87.9 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8.6%,营业利润环比上升20.3%,同比下降22.0%。阿尔卡特朗讯2012年第二季度业绩预警显示,二季度该公司销售额超35亿欧元,调整后的运营亏损为4000万欧元(约合4900万美元),公司将无法达到2012年的业绩目标。

利润空间:电信设备市场调价窗口开启

从上述几大设备商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其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很大原因就是较多的低毛利率合同所致;尤其是在国内运营商统一集采的模式下,设备商在面对企业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平衡市场规模增长和利润率两者之间的矛盾时,部分企业无奈地报出非理性的低价成交,导致毛利率过低,进而造成了企业盈利能力急剧下降。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今年早些时候国内某运营商的PON集采项目中,部分设备商便采取大幅降价的方式获取了较高份额。然而,本次PON集采的所有设备商可谓均是输家,因为在此次集采中FTTH的终端ONT的毛利润还不足5%,可谓一笔赔本的买卖。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不同于市场上某种期货手机,核心芯片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是一次违背市场规律的自杀式降价。在批量供货的前提下,设备厂商已经拿着未来的成本来报当期的成交价了,而ONT的核心部件均为激光发射光学模块,短期内成本大幅降低可能性非常小,扣除物料成本和经营性支出完全是赔本赚吆喝。

我们知道,在以往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设备商采取追求规模增长进而带动利润增加的手段并没有异议。但受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成本上浮影响及汇率波动影响,这种做法反倒成了一把双刃剑。最终把“低毛利率合同”变成了“亏损合同”。

极低的商务价格虽然使厂商获得了较高份额,但无异于饮鸩止渴,对其物料和人力成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为后续产品质量及交付埋下了风险。此外,由于低成本竞争,造成部分厂商的研发投入捉衿见肘。

一位厂商人士向C114透露:“目前这一市场现状已经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理性、可持续发展,公司今后将极力避免价格战;并有可能在一些关键市场调整产品价格,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当前,电信设备市场的调价窗口已经开启。”

监管出手:市场呼吁“理性报价”或“合理涨价”

可以预见,在许多过往的运营商集采项目中,部分厂商以超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格拿单,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市场优势,但后患无穷:一方面,如果多方不惜牺牲利润抢占份额,难保不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忽略质量、忽略用户体验实际上就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损害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设备商也需要合理的利润空间来用于后续的研发投入。如果大家都做赔本的买卖,将没有人愿意为未来的发展埋单,整个产业也必将走向没落,最终损害作为产业链下游的运营商的自身利益。因此,改变现有集采模式、为设备商预留合理的利润空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令人欣喜的是,为了避免过度的“价格战”影响整个电信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近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出台新政,开始着手从政策层面防止恶性竞争,理顺产业链发展。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将对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已经修订完成了《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目前正在听取各方意见。

该《办法》规定,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或者设有标底时明显低于标底,使得其投标报价可能低于其个别成本的,应当要求该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众所周知,在运营商此前的许多集采项目中,几乎都没有规定价格下限,同时监管的缺失也造成了过度“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而随着新政的即将出台,设备商在面对集采时是否更应冷静对待?为夺地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是否应该转变为“理性报价”或者“合理涨价”呢?从企业长远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而言,设备商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电信设备市场由价格竞争进入到技术创新竞争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