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II:警惕云计算中心过剩

 未来的三到五年间,由政府砸钱投资引发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过剩,将会演变成一场中国云计算的灾难。

“同一个城市内,政府就投建了三个云计算中心。未来,如果企业对计算能力和存储的需求不能满足运营的维持,部分云计算中心的倒闭是必然。”成都市一家做数据中心的负责人发出了质疑:“各地政府疯狂投资云计算中心的背后,业者已经能够预感到将来的过剩。”

据高工物联网产业研究所(GIII)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的云计算中心利用率仅为9.18%。到2015年,该数据预计将增长到32%,云计算中心过剩的隐患已经非常明显。

在各地政府追求政绩疯狂烧钱的行为下,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已经渐趋畸形。

政府成云计算中心投资主力

2011年是国内兴建云计算中心最为疯狂的一年。

据GIII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云计算规划投资总额达3619.71亿元。在实际投资额度方面,该数据则为265亿元。其中,政府主导下的实际投资额度为120亿元,占比45.28%。各地政府成为2011年中国云计算实际投资的主导者。

同时,据GIII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云计算实际投资资金中,硬件设备投资金额达170亿元,占实际总投资金额约64%。而云计算中心就是这些硬设施投资的重点。

据GIII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建成或已在规划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云计算中心有98家。而这个数据,在2010年底时为20家,2011年全国云计算中心增加了78家。其中,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为主的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62家,云计算(产业园)产业基地与云计算中心并建的36家。

而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各地又有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东莞云计算中心、惠州云计算中心等19个云计算中心建成。

至此,全国共拥有云计算117家。其中,政府主导建设的云计算中心为72家,占比61.54%。

大肆投资引发产能过剩隐忧

从表1不难看出,仅上海、扬州、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哈尔滨、济南、成都、重庆、长春等地,在一年之内就建设了超过两家的云计算中心。

部分地区重复建设已经渐趋严重。

从2011年至2012年各地的投资情况来看,五大试点城市所在省份的云计算规划投资总额开始趋稳,取而代之的是中部和西北部一些省市的云计算投资规划开始猛增。其中,重庆、内蒙古、黑龙江三地的云计算规划投资占比最大,分别为26%、18%、12%。

这引发了众多业者的忧虑。“这绝对会形成云计算中心的过剩。”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表示,根据电力的使用效率、人力资源、采购成本等方面的计算,云计算中心必须要有超过10万台的服务器使用率,才能形成经济效益。

以成都云计算中心为例,据其一位负责人介绍,该云计算中心拥有全国第六的计算能力,可以达到200万亿次/秒。目前,该中心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成都市政府定期定量采购的,包括电子政务服务个企业服务两个方面。其中,司法、交管、社保、食品安全监督、中药材监管等资料、数据托管占据了绝大部分(每年1998万元),而企业级用户仅长虹等少数几家。从利用率来看,截至2012年上半年为止,利用率仅为15%。该负责人承认,投入产出比确实比较低。

成都云计算中心是国内最早建设的一批云计算中心之一,建成于2009年12月。有着三年发展时间的成都云计算中心尚且如此,其它云计算中心的利用率可想而知。

而在华南地区备受关注的深圳云计算中心,总投资12.3亿元,拥有20PB的超大存储量,1271万亿次/秒的峰值计算能力。据该中心法人代表徐晓东介绍,当前该中心已经跟 大学、东北大学、先进设计院、比亚迪、深圳市社保局、教育局、气象局等60多家机构与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

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该中心一期项目的利用率也不足20%。这跟中心每天电费17万、每天运营费用56万、每年运行费用1.4亿元的支出相比,收入支出比例悬殊。该中心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三年,中心根本无法达到自负盈亏的预期目标。

更为不幸的是,部分云计算中心不但得跟同城云计算中心进行竞争,还得跟传统的IDC数据中心血腥拼杀。

据GIII截至2012年6月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拥有传统的或者正向云计算中心转型的IDC数据中心59万家,这些数据中心当前的利用率大概为60%到70%。

利用率的不足使得IDC数据中心一边进行同业竞争,一边也拿新兴的云计算中心开刀,希冀通过抢夺该方面的市场,来满足自身的高负荷运转。IDC数据中心已有比较成熟的客户源,基于数据迁移的难度,一般客户不太可能转向云计算中心。从竞争优势来看,IDC数据中心有着比较成熟的运维能力,也更受用户信任。

而据GIII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的云计算中心利用率仅为9.18%。到2015年,该数据预计将增长到32%,云计算中心过剩的隐患已经非常明显。

“政府投资大量的云计算中心,一方面将与原本利用率并不高的IDC中心形成竞争;另一方面,政府自建自营的云计算中心利用率更低,未来依靠财政补贴生存的概率十分高。”一位正处于从传统IDC数据中心向云计算中心转型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悉,一个课题组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针对云跃进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建议,对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集中管理,以避免重复建设。

价格战将启?幸OR不幸?

产能过剩意味着更剧烈的竞争。从云计算中心当前及预期利用率不足的预测来看,未来在云计算中心方面引发行业洗牌及价格战的情况,已经不可避免。

受“计算靠近存储”的规则影响,重复建设云计算中心地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一些技术实力相对弱的云计算中心最终倒闭,似乎已经难以避免。

近两月来,坊间就传闻,太湖云计算中心因收入比过低已经难以维系,将被安徽某大型国企收购。虽然该信息暂时还无法证实,但无风不起浪,过剩、竞争等因素导致的利用率过低问题,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伴随着云计算中心的发展。

例外的是,对于相关企业和用户来说,产能的过剩意味着价格战,意味着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同等数量、品质、价值的产品。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这或许也是种幸运:既然过剩,那就便宜地利用吧,未必再需要自建云计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