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拼图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纽约、伦敦、东京等国外城市 纷纷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中的应用, 城市智能发展的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2009 年,IBM 提出"智慧地球"后,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的 发展方向。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最早是从地理信息系统开 始,之后各地陆续提出"数字城市"、"感知城市" 等概念。应该讲,这是一个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 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智慧城市最大的特征是"融合", 它首先是在构建现代城市管理和服务平台的过程中, 将政府职能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解决医疗、交通、 能源供给、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服务问题;与 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业态的融合,还能催生 一系列新的产业,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创造更多的 发展空间。所有这一切,我们统称其为智慧城市。

服务于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基于对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的充分认可,神州 数码在2011 年正式发布了面向未来五年的"智慧城市 战略",也领先于业界描绘了智慧城市的构架蓝图。 如下:

这张蓝图讲的就是神州数码对整个智慧城市的理 解。最底层是通讯与基础设施,中间层是这个城市的 基础数据平台,包括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地理信息 数据等等都在这平台中交换数据。我们认为最核心的, 是在顶部的三块具体的服务板块,因为智慧城市的智 慧,体现在对城市居民的各项服务中。

对一个城市来说,要提供的服务是异常复杂多样 的,面对城市中异常庞杂的服务内容,但是基本上, 可以把城市服务归结为三个大类:城市的运营管理、 企业管理和服务、以及面向个人的市民管理与服务。 再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其本质是服务于人。因为 城市首先是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管 理的目的,还是要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稳定而又幸 福的生活、工作环境。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 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能够构建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 的,方便、快捷、实用的服务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平台

毫不夸张的讲,现在国内市民面对的是一个服务的海洋。

在国内互联网上的服务非常非常多,它们通过我 们的手机、pad 和电脑,随时向个人提供无数的服务。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服务的内容和种类还将会 越来越多。类似于现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的服务,以后 可能会有成百万、成千万地增长。那普通的人将会面 临什么局面?他可能会彻底迷失在这个海洋里——所 有的服务都有,但就是找不到我想要的。所以,构建 一个真正符合个人需求的,实用、便捷、简单的服务 体系,随着服务的海量提供,反而变成一个日益突出 的问题。

可能会有朋友问:你想说的,是不是用户体验呢?

与这个有关,但是与传统的用户体验还不一样。 本世纪的用户体验,首先是由苹果引发的巨大冲击波, 就是因为它把触摸的方式开发得很好,运营得也很好。 现在大家在用户体验方面,已经在用人的肢体运动直 接控制计算机和家电的设备,更有人研究怎么用大脑 直接来控制电脑,来操作电脑。不过,就我们理解, 用户体验包括但远远比这些要更复杂。比如计算机, 在上个世纪40 年代诞生的时候,编程非常费劲的,那 时大家要用纸带穿成组来编程。那能说计算机的用户 体验很差,就没有价值了么?显然,计算机的用户体 验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理解真正的用户体验,其实应该从计算机的 价值体现维度来思考。我认为,一个真正好的应用、 好的服务,或者就叫好的用户体验,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人机交互/ 消费方式,符合人的需求的应用设计和基 础技术和基础理论。第三部分的基础理论,就是有哪 些基本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只有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我们才能真正构建出一个真正好的服务,提供更加本 质的、优化的用户体验的应用方式和服务的方式。

找到了信息技术下用户体验的本质,我们来看如 何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首先,需要对服务做一个高层结构的分析。我们 在网上,包括我们在各种软件商店里面都有无数的程 序,无数的应用,无数的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会适用 不同层面的。有的服务会适用普遍大众,有的只是适 用一个特定的职业,或者一个特定的年龄。当我们真 正在建立智慧城市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真正好的服务 体系,不仅要包括普通人、普遍需要的服务,还必须 要解决面向一些特定人群的服务,可能他没有那么大 规模的需求,但是确确实实特定的人群真的需要。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个服务做一个结构化的分析。怎 么来分析呢?这也引出了第二点。

第二,需要对人的一生构建出一个能够描述他从 小到老整个过程的信息的模型。任何IT 化的服务都是 以信息和数据为基础的。当我们要真正建立以人为中 心,符合人需要的服务的时候,最本质的一个问题就 是我们能不能针对人的一生构建出一个能够描述他从 小到老这个过程的信息的模型。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 问题。神州数码经过几年的摸索构建了一个有四个数 学结构合在一起的数学模型。(如图)

这个模型不只可以描述人的一生的信息管理问题, 还可以用在其他的领域,包括企业的非结构数据的管 理,包括电子病历的管理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进 一步分析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这些服务有的可能是大众化的,有的可能只是针对的 一生特定的一个阶段才需要的。这个模型建立完之后, 结合刚才说的对整个服务的高层结构的分析,我们才 有可能构建出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方便、快捷、实用 的服务体系。

用开放平台的理念 构建服务平台

基于上述的理解,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服务平台的 建设,需要考虑这样几点:

第一,就是面向服务对象的实名制。互联网出现 之后,在身份认证上,出现了两派,一派提倡实名制, 另一派倡导完全虚拟,认为互联网就应该是自由的世 界。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每前进 一步,我们确实获得了一部分自由,但同时也会失去 一部分自由。就像开车一样,我们获得了长途旅行的 自由,但是对不起,我们有复杂的交通管理系统,你 必须遵守,不能说我想怎么开就怎么自由地开。所以 在互联网中,我们认为也是这样,不可能是个绝对自 由的空间。实名制与意识形态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 这完全是一个社会管理学的问题。我们相信在互联网 中逐步的实行实名制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 这将是一个不可控的事件,给整个社会组织带来一个 不可预测的危害。所以,在我们以人为中心的融合服 务体系里面,首先是要做到实名制。

第二,不断完善服务、信息模型与标准。包括个 人一生的信息模型,也包括以人为中心分析出来的整 个服务模型的构建。在模型的基础上,我们会制定标准, 会制定信息管理的标准和服务的标准。

第三,弹性、渐进发展的系统支撑平台。所有的 服务和管理,最终都要用IT 来实现,包括我们的标准 和我们的模型,都会融合在整个系统平台上面。这就 要求必须以开放的模式来构建这一平台,逐步将各类 服务纳入到服务平台中。

中国有近14 亿的人口总量,并且区域经济发展不 平衡,甚至于同一个城市,市中心的市民与郊区的市 民,在经济能力、发展需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 对于服务需求的迫切性也各自不同。与此同时,中国 信息化在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进程并不 相同。有些领域的信息化已经做的非常优秀了,但有 些领域的信息化还在起步阶段。因此,要一步到位地 建设完成智慧城市的服务平台,是不可能的,但也不 能因此而等待最后的成熟时机。渐进式的发展,一个 服务、一个模块增加式的建设思路,既是对各行业信 用开放平台的理念 构建服务平台 息化,以及城市信息化建设投资的保护,又是一个最 佳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体验改进模式。

所以,我们整个系统的建设,采用的是渐进演化 的方式,基础用的是云计算技术,在此之上,用了动 态的SOA 和其他新的IT 技术和理念。我们使用这些东 西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随着IT 技术不断地发展,随着 城市建设不断地发展,随着客户需求不断地变化,可 以连续地渐进式地升级这个系统,而不是每次拆掉重 来。我们这个系统可以从成熟的、简单的、少量的服 务开始建起,将这些服务纳入到平台中,随着时间的 演化,随着需求的变化,甚至新的IT 技术的出现,我 们通过开放平台的接口技术,逐步将这些新的服务、 新的功能、新的技术接入到平台中。比如说大家现在 讲的灵动LTE 技术,所谓的四代技术,我们都会融入 进来。我们面向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的建 设的弹性、渐进发展模式,将不只是从基本层面解决 一些基本的模型、理论的问题,而且在整个系统建设 模式方面,也会采用一个新的方式,其结果是让整个 社会的资源利用更优化更合理,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推 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概念目前已经遍地开花,但智慧城市 的建设仍然处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但归根到底,以"人 为中心"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 也希望与各领域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不断探讨,共同思 考,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为更美好的 中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