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史上最高的收视率。其中精心描述了中华美食, 诱人的画面,让人垂涎欲滴。美食受大自然的恩赐,从农业时代一路承袭而来,至今依然温暖着中国人的味蕾。 而在纪录片之外,有着毒奶粉、苏丹红等等"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食品安全似乎是工业化进程中所无法避免 的现象之一,同时能源紧张、气候变化人口膨胀等,成为后工业时代最为明显的烙印,人们开始怀念农业时代城市生活的悠然自得与诗意栖居,并正在努力使用更加 智慧化的方式来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城市救赎。
农业城市:前工业时代的诗意栖居
1000 多年前,北宋画家张择端根据当时首都东京汴梁的繁华景市,画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清明上河图》,留住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一段记忆。
人类早期城市的分布地点大多在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源,因此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等地区,孕育出了人类最早的城市。
农业城市里,没有人会像今天一样认为信息的流通可以创造财富,只是由于政治、战争等原因,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秩序 的基本需求。这一需求,在秦始皇时期得到了当时最为明显的回应。此时,国家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而且也统一了全国的道路宽度。信息能够在全国有效流通,依赖 的是遍布城乡的道路网络,以及全国各地的驿站。
为了保证城市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快速地传递出去,农业城市一般都会有很多条道路通往城外,以告之或是获得求助。秦始皇当年便在其城池外修建了八条"高速公路",以顺利地传递信息。因此,在农业城市中,其信息的传递和路网是息息相关的。
自秦朝至清末,中国农业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大抵如此。究其原因,便是农业社会较低的生产方式在几千年间几乎没有本质变化,因此决定 了城市发展的 缓慢速度,城市人口及城市结构形态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决定了城市中居民生活节奏缓慢、城市面貌几无变化、交通方式单一缓慢等方面。千百年来,中国流行的娱 乐方式是戏曲、交通工具是马车、战争工具是刀剑等冷兵器,历经千年而未曾改变。直至今天,无数的文人墨客依然会充满情感地遥想旧时的生活,只是这种农业城 市早已湮没在茫茫历史中了。以饱尝工业文明弊端的今天看来,这近乎是一种想象中的诗意栖居。
工业城市:“摊大饼”式城市化进程的滥觞
当西方列强使用热兵器强行打开晚清大门的时候,这个传统农业国家的知识分子才开始惊呼:“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古老的“中央帝国”被迫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洋务运动。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席卷全球的工业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整个世界。
从西方兴起的工业革命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文明下城市缓慢的发展道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其大量使用使得工业企业大大扩展生产规模,并使得 企业能够相互聚集从而提升劳动生产力,摆脱了农业文明时期需要依赖河流水源位置的地理束缚。
面向工业化转型时期,传统农业出于提升生产效率的考虑,对于机械的需求超过了土地,因为很少的人就可以耕种大片的土地,所以昂贵的 机械设备便有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于是工业产品开始决定价值,而不再是传统的土地。工业在大机器生产的带动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社会财富也从土地拥有者 手上逐渐转移到工业企业主身上。
拥有财富的工业企业主,为了扩大再生产,同时接近更易获得原料和出售商品的市场,他们开始在城市里建设工厂。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 提升了农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增多,大量劳动人口进入城市,更加刺激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居住区房屋的鳞次栉比,人口逐渐稠密,城市空 间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展。由此,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逐步引向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这种 生产型的城市开始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各国及北美地区都先后经历了这种典型的城市化过程。这一时期城市空间是以集中发展为主线,城市空间扩展主 要是一种外延型扩展方式,即将城市的能量逐渐传递到市区边缘,便迫使市区向外膨胀,蚕食郊区,连续渐次地向外"摊大饼"式推进,于是村镇变成小城市,小城 市又逐渐变成大城市。这一过程中,村镇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大规模集中的城市不断出现。事实上,现代工业城市几乎都是沿用这种方式演 变而成的。
为了能够有效连接大规模城市的各个区域,城市中就必须拥有更多更宽阔的道路网络;而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也决定了水网、电网、煤气 网、广播电视网、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等必须能够实现对城市的全面覆盖。此时城市信息的流通,已经摆脱了过去必须依赖实际道路以及靠人口耳相传的壁垒,工业 革命后大量使用的电话、电报等,已经将信息通讯发展至随时随地接受或者发出,而无需动弹半步。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及北美,尽管各个国家发展进程不一,但先后都发生了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中国经过近三十年 的发展,现在正在经历这一城市化的变革,几乎每个城市都能见到所谓的“城乡结合部”,旧建筑上的"拆"字也随处可见。今年5 月8 日,中国第一个村级市——“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挂牌成立,充分体现出这一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古国在这场全球城市化变革中的焦虑不安的后来 者心态。
智慧城市:后工业时代的城市救赎
对于当下正在经历欧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而言,有着苏丹红、毒奶粉、皮鞋胶囊等“舌尖上的另一个中国”正被社会所广为诟病。事实上,整个中国社会 正在努力改善“舌尖上另一个中国”的窘境。已经广泛使用的食品溯源系统正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商品上的溯源码,可以追溯到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的所有环节,以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可靠。
食品溯源的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技术,尽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又一标志,然而直至21 世纪初,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除了可以提升社会生产力之外,还可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严重的突出问题。
作为人类城市发展和探索的过程,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所接受。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先进的 信息网络、数字技术等智能革命正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生产、生活、交通、游乐等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城市的运行和管理方式,于是城市的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 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发展潮流。
正如《纽约时报》今年四月份的一篇文章所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制造业正在走向数字化,它将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里米• 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正式宣告了这一工业革命的到来。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亿 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这种信息传 播方式的变化,实际上也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因为,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全球化世界里,财富已经不再是土地、建筑或制造产品的传统工业化力量,而是基于你知道什么以及你知道的时 间——换句话说就是信息。这便是为什么著名电商亚马逊(Amazon)并没有土地,也没有太多建筑,但在过去20 年里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市值860 亿美元的大公司,其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也远远超过那些带着工业化思维的传统竞争对手。在中国,风生水起的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网站 也因前瞻性的盈利模式引发了无数企业的顺势跟进。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意识到传统工业化战略创造的价值远远不及信息化战略。作为互联网领导者,亚马逊或 是刚刚上市的Facebook 都通过占领智能终端跟更多新客户发生联系,其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那些将精力放在地产或产品线上的传统企业。
其实,这就是智慧城市,其核心特征是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之上,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改善信息的流通方式,提升城市中信息 处理和应用的效率,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提升城市的智慧程度。智慧城市便是在这种信息 资源全面打通的基础上解决城市管理者头疼的“城市病”,进行全面的市民融合服务和行业企业应用,从而完成后工业时代的城市救赎。例如“智慧交通”将会整合 城市的交通信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智慧化地疏导车辆,进而改善“大饼”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而亚马逊式的网络购物或是智慧化的远程办公系统,可以减少人 们的出行频率,调整出行时间,这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智慧城市改变我们生活了吗?
马克思曾说,手推磨带来的是封建领主的社会;蒸汽机带来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那么如今的信息化带来的将会是谁的社会呢?最近几年“三网 融合”炒得很热,尽管进程坎坷,但从中却显示出一个大的趋势,便是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整合的信息提供和信息服务将会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事实上,有不少城 市已经通过市民卡整合起社保、医保、身份证、小额支付、交通等信息。因此,信息化带来的将会是信息提供和信息服务整合者或者说是融合者的社会,例如著名电 商亚马逊(Amazon)、整合城市信息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神州数码等。
如今,信息化的手段,或者是智能化的工具,已然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下,我们的社会形态可以重构。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功能、 空间构和社会结构等在这一轮全球“智慧城市”大潮中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型。在“智慧地球”的全球化语境中,以信息互联为支持,城市功能由集聚向分散转化,城 市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虚拟空间得以实现。传统工业城市的功能发生变迁导致新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形成;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突破了工业时代圈层式的组织 方式,开始向网络化结构转型;以社 区为空间载体的网络化城市成为“智慧城市”空间结 构重构的主导趋势。例如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可以承 担或替代部分实体交通网络承担的运输功能,移动办 公、远程服务、网络购物、视频监控等已把部分实际 物流、人流进行了虚拟化,大量城市物理活动的完成 可以通过信息互联网络实现;即使部分仍然需要实体 完成的交通需求,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如GPS 定位系统实现线路优化,达到缓解城市道路供给的压力。
当然,智慧城市在改变城市有形物质空间的同时, 也在改变着城市的无形空间,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随时随地都可互动的社交网络正越来越成为 日常社交的重要补充,而微信、米聊、陌陌等即时聊 天工具除了网罗手机和QQ 好友的熟人关系之外,搜 索附近人和摇一摇的功能更是将社交扩展到了无处不 在的弱关系,于是开始出现在社交网络中十分熟悉, 却在真实物质空间里极其冷漠的现代人际关系。
西方学者刘易斯• 芒福德认为,城市的诞生、演 变和消亡的历史循环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定 律。无论是农业城市、工业城市还是我们这代人正在 经历的智慧城市,都是人类文明史上高度集中的短暂 瞬间。农业时代的悠闲恬静已然成为想象,后工业时 代的城市救赎正在进行中,于城市文明而言,这是一 段痛苦的涅槃;于参与者而言,这无疑是难得的产业 机遇,因为此时创造的已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一段改 变人类生活与文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