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亮博士在外企工作了八年后,于2004年离开外企加入南方李锦记,现在为无限极集团。谈到从美资企业离开时的想法,郭总说在美资企业中,本土的管理人员无形之中都会遇到职业天花板,如果不是美籍华人,凭借本土身份很难有进一步发展机会。而当时港资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能够给予很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相当于打开了天花板。从外企到民企的转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毕竟民企发展的越来越好。
欧美企业的文化相对更加独裁,只要职位高就可以相对容易的推动一件事情。但是,在民企中文化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不能靠单纯的高职位来压人,很多项目和决定都需要跟其他部门商量,一起讨论,只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的时候,才能往前走。从外企出来的管理者,开始可能会感到文化差异上的不习惯,也有个别人从外企到民企,感到不适应,又回到外企。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很好处理。在民企中人际关系好,通过商量达成共识。这样的结果,开始的时候项目的进度会相对慢一点,当成功了一两个项目以后,进度反而会快起来,这是不同的做事风格。在民企强调的不光是做事,更是做人。欧美企业中听长官的指挥。如果决定出现偏差,在工作中会很快显现。而在民企中,由于需要充分沟通,会得到其他人很好的建议,这样可以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走偏。
外企CIO到民企中工作有更多的优势,毕竟在外企中实践的机会多。外企发展时间长,走到哪里会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办法,都很成熟。仅仅靠靠现代资讯和自己的理解判断,跟外企有经验的决定相比会有偏差,在落地的细节上存在差异,当发现问题,反过来再改就耽误了时间。虽然外企CIO在这方面有自身优势,但是在沟通方法上面需要有所改变,要更加关注别人的感受,不仅仅是关注做事。
在目前的时代,本土的CIO加入民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中国的企业也在走向国际化,在外企本土的CIO最多做到中国区的CIO,如果在民企,在向全世界拓展的过程中有机会做到全球CIO的位置。
不管那里的企业,IT都是支持业务发展的。在外企中,重大项目基本上都是由欧美总部决定,中国区的CIO主要是落实和推广。在民企中,企业整体的IT战略方案都是需要由CIO要提出来的,需要CIO拥有比较多的资源来完成这些规划。
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一直都会权衡投入产出。目前社会的趋势是,员工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IT的成本却急速下降。在过去,IT成本远远高过人员的成本,很多企业宁可不要IT或者减少IT,选择人海战术。现在情况相反,作为明智的企业管理者,这时候应该加大IT的投入,使得IT的效益发挥之后减少其他方面的成本。只要企业总体成本下架,总体效益就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