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结构向基于信息系统的内聚融合迈进。“云计算”之所以强大,源自于分布在“云”里无数端口间的交互共享、协同运作。恩格斯很早就说过:“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说,就造成了‘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着本质差距。”这段话的精要在于“异质内聚融合”。现代军兵种产生之后,作战力量的组合形式虽然经历了多种编成方式,但核心始终是谋求不同作战力量间在效能上的有机融合。
作战力量基于信息系统的内聚融合并不是一种构想,而是一种趋势。伊拉克战争中,进入伊境内的美机步3师、101空中突击师、海军陆战队,大都以旅为单位分布在伊拉克广阔的四大战区内。他们依靠网络中心战的作战环境,利用数据链将这些高度分散的力量连接在一起,一旦发现敌情,作战指挥中心就可以通过Link-16等数据链和“漫游者”软件,快速实时地分析与评估作战对手的规模与实力,优化组合作战力量,实施高效打击。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协议的不断发展,基于信息系统对分布于战场空间的军兵种力量进行柔性的内聚融合,已经成为战场力量组织的基本趋势。
作战范式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嬗变。海湾战争的辉煌,使美军发现武器的信息化已经开始逐渐驱动战争规律的变化,体系对抗与基于网络的并行作战正在成为新型的作战范式。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又将基于网络的并行作战进一步演绎。随着地面进攻的发起,美英联军的作战行动就呈现出“陆、海、空、天、电、心理”六维一体的联合攻击态势,在全纵深、多维度、多层级同时突击伊军的作战体系。
在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这朵“云”,网络化的构架和智能化的管理协议,不仅能够从各种作战力量“冲突与合作”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有效发挥各种力量的作战效能;而且在信息流的控制下,各力量模块效能优化组合,作战体系效能整体涌现。随着各国军队信息栅格等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高速发展,跨地域同步式沟通、多主体共享式沟通、跨时空网络式沟通得以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和并列作战,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战的基本范式。
战场形态向基于信息系统的“触点”释能演化。“你不需要很强大,你的力量在‘云’里”,“端口”强大的能力来自于“云”。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飞机、导弹,甚至是老式飞机、牵引火炮之所以发挥强大的威力,因为他们不是单独作战的,他们在由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系统集成的“云”里。伊拉克战场上,美机步3师短短8天时间内以“世纪狂奔”的速度,进至巴格达城郊。这种高效“安全”的新型作战行动同样源自于美军绝对的“体系优势”保障。依托这一优势,美军分布于各战场空间的作战力量几乎能够近实时地掌握伊军情况,并依据机步3师快速突进需求,实施及时“清障”,使得伊军每一次反抗或阻击都难以奏效。
传统合同作战单元释能程式在实际作战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在作战实体的本体范围内聚能,然后再以本体为“触角”释放出去。然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体系对抗成为战场的基本范式,作战单位释能的形式已经不再遵循合同作战时代的那个程式;而是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在大大超过本体范围的整个作战体系内,通过战场网络集成分散配置于不同地理空间的作战模块,在适当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通过某一接敌的作战实体,实施作战体系效能的集中释放。其程式应该是:作战实体释放能力≌(近似于)整个作战体系效能。因此,机步3师在伊拉克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作战效能,正是美军整个作战体系能量在这一“触角”上的高强度释放。
新军事变革的重点仍在于转变长期以来沉积并固化的落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毋庸置疑,“云计算”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但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很久,却并不流行,更谈不上大范围应用了。“云计算”出现推广应用窘境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相对固化的思想观念和交流方式;二是传统缺乏灵敏度的树状式框架;三是传统以PC机为中心的网络管理协议。可以说,三者都不是技术层面的“硬”问题,而是PC机时代沉积并固化的观念和机制问题。这也恰恰印证了美军从1997年原国防部长科恩第一次提出“为未来而转型美国部队”,至今面临来自军队内部的强大阻力——人的知识结构、交流手段、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以及建在其上的组织机制、理论体系和军事文化等无形的软实力。作为军事变革发展的关键性因子,军队软实力直接决定变革的速度、效率,甚至成败,必须合理超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