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存储

辉煌存储50年发展史启示录

特别提示:本文档版权属《网络世界》所有

  题记:那已经是久远的回忆了。半个世纪以前,世界上第一个磁带驱动器诞生,每秒7500个字符的处理速度,是当时的存储介质打孔卡的56倍。新的存储时代,就这样迈出了第一次蹒跚的步伐。

      从此,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名字,因为存储而诞生、而被传扬、而被载入历史的造册。

  不太遥远的过去,也就是.com风潮迭起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有一个公司,曾经与Oracle、Cisco和Sun一起,被称为“新经济四剑客”。它的名字,叫EMC。这个以存储作为自己唯一事业的公司接受这份荣誉,代表的是业界对整个存储产业的重要性的认可。

      今天,存储的名字前多了一个定语??网络,它的出现,意味着另一个存储时代的开始??网络存储改变的不仅是存储的方式,还包括这个产业自身的生存态势。

      是谁在推动存储发展?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存储产业走过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从一个面包的配方,到人类的整个历史,都需要存储。但是,现在企业需要存储的第一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忆过去的事情,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现在的数据,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信息。所以,我们在这里回放一些值得纪念的历史片段,是为了对今天、对明天有更多的借鉴和促进。

  一岁一种风景
  ??辉煌存储50年发展史启示录

      一年一年看过去,眼前是存储从一个稚嫩的幼苗慢慢成长为一个独成一体的产业的历史画卷。从上个世纪50年代浮现,到80年代开始有许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再到一个新世纪中显现出势不可挡的应用热潮,存储产业发展的背景是社会信息飞速增长、企业对数据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应用驱动。

存储曾经是孤独的

      1952年IBM发布第一个磁带单元的时候,除了极个别的大型机构,大多数企业对存储的理解还停留在记忆过去的阶段。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还没有形成规模需求的市场。于是,在接下来的60年代和70年代,存储在近乎孤单的状态中发展。期间,Sony公司开始研究金属蒸发技术,这是一项对日后的磁盘存储技术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

      70年代最值得记录的发明,是IBM公司在1973年推出的IBM 3340磁盘存储?这是世界上第一块采用Winchester温盘技术的磁盘单元。在以后的几年,Winchester成为了先进技术的代名词,更成为了下一个十年的磁盘存储行业标准。

    

技术迭起的年代

  1979年8月,Richard J. Egan和Roger Marino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办了EMC公司。由于创业之前,Egan担任过英特尔公司总经理,于是EMC开始销售与英特尔产品兼容的存储产品。1981年,在一位学者的建议下,EMC推出了第一款自有产品?为一家计算机公司开发的64KB插入式存储片。

      谁能想到,10年之后EMC将成为全球存储行业的风向标呢?谁能想到,又一个10年之后,EMC会名列“新经济四剑客”呢?

      进入80年代,一大批致力于存储领域的技术性公司开始一个又一个地诞生。Seagate、昆腾、Adaptec等等。他们的出现,带来了大量新兴的存储技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DLT磁带驱动器之王?昆腾。从硬盘驱动器业务起步的这家公司,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盘生产厂商。昆腾推出的DLT磁带技术,堪称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磁带驱动器平台,在2000年9月LTO技术推出之前,DLT几乎是所有主流系统OEM和磁带库用户都采用的磁带技术。而昆腾基于激光导引磁记录(LGMR)技术开发的Super DLT磁带,被认为是最好的光磁技术结合之一。另外,昆腾棱镜式磁带库存储结构,也是其值得骄傲的技术之一。

      时过境迁,2001年受到市场不利打击的昆腾将硬盘业务卖给了老对手迈拓,完成了在这块业务上的历史使命。

      90年代,是存储巨鳄辈出的时期。EMC、NetApp、Veritas等名字随着社会对电子化数据管理需求的突现,标志着一个创新存储技术时代的到来。

      1990年,EMC推出Symmetrix产品线。这是一套智能信息存储系统,基于由小型商用硬盘驱动器组成的阵列。EMC是第一家提供这种产品的公司。1995年,EMC又对Symmetrix技术进行拓展,推出了第一个独立于平台的存储系统,能同时支持所有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2000年, EMC推出运行着EMC最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的Symmetrix 8000产品线。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NAS产品的NetApp,在1992年第一次将存储放置在网络背景下,这一全新的思路,带来的不仅仅是存储方式的改变,更多的影响在于人们对于存储地位的重新认识。存储软件也在这段时间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从事数据在线卷管理和文件系统出身的存储管理软件公司Veritas成为了存储领域硬件厂商追捧的对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硬件盒子能够搭载Veritas的软件,从而提供更好的性能、更多的功能。

Veritas的崛起,是存储管理软件时代到来的标志

  2000年9月,由IBM、HP和Seagate联合开发的LTO(开放线性磁带)技术进入产品的商用化阶段。LTO磁头是首个突破旧式磁头设计的磁带机记录磁头。2001年12月,LTO联合体宣布正式推出第二代LTO Ultrium技术,与第一代相比在性能和容量上都有很大提高。

      2002年3月,Gartner Dataquest发表了题为“巨大变动影响2001年磁带驱动器市场”的报告,指出使用LTO技术的磁带驱动器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基于超级DLT磁带驱动器的一倍多。对于昆腾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超级驱动器”磁带方面的唯一的开放格式磁带技术,LTO Ultrium格式为存储的管理提供了可靠、可扩展、灵活和多供应商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未来开放存储的代表。

      到了20世纪末期,存储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青春时期,存储是“IT第三次浪潮”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虽然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这时候的存储才真正显现出青春的活力。IBM、HP、康柏、Sun这样的服务器厂商,开始相继推出自己的存储战略,投入大笔资金,希望在“IT第三次”浪潮中掘得更多的金子。他们对存储的战略性重视,导致了更多存储技术的产生。其中,在软件领域取得的成绩尤其突出。惠普公司的Openview软件包,是存储管理软件领域的一个杰出代表。这套软件将对多种惠普存储设备的管理融合到一个强大的管理平台上,提高了存储网络的效率和管理能力。Tivoli则是另一个优秀的存储管理软件厂商,在被蓝色巨人IBM收归旗下后,Tivoli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存储软件市场为什么会异军突起呢?从总拥有成本(TCO)的角度看,存储网络的初始购买价格在TCO中所占的比例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大约只有10%左右。因此,随着存储硬件的日用品化和存储的网络化,价值正在向存储软件和服务转移。因为软件和服务使企业能够以一种负担得起、有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

      就在去年的5月份,IBM宣布推出1TB磁带技术。这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新世纪存储里程碑??我们首先需要了解1TB的涵义。

  什么是1TB? 1TB的纸张摞起来有6.6万英里高,或者说,如果将1TB的铅笔首尾相连的话,长度将达到450万英里。所以将1TB未压缩信息写入到一个大小相当于目前LTO盒式磁带的半英寸盒式磁带上,并能成功地实现数据的读回,是个了不起的技术进步。

  正是在这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中,存储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就在存储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中,存储架构也经历了从DAS到NAS、再到SAN的演变。就在1年前,关于NAS和SAN孰胜孰输的争论还甚嚣尘上,但是仅仅过了1年,几乎所有的存储厂商都意识到,NAS和SAN的融合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2002年3月,老牌NAS巨头NetApp宣布将掘弃多年经营而得的“NetApp=NAS”的招牌,开始提供基于光纤通道的SAN产品以及iSCSI产品。但是,这并不意味NAS市场的衰落,更多的象征意义,可能是预示存储市场将逐渐挣脱概念上的纠缠,进入真正的应用阶段??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而不要在乎它的名字是NAS还是SAN。

    

逼出来的合纵联横

  2000年,一次特别的联合发布会上,“新经济四剑客”中除了Sun公司外,其余的“三剑客”EMC、Cisco、Oracle不仅前所未有地一起露了面,更前所未有地宣布联手推出一种ECO构架,希望合三家之力,更强势地把各自的产品推向用户。

      2001年4月,IBM宣布与EDI公司结成联盟,共同建立“全面存储解决方案中心”。

      2001年6月,EMC、IBM、康柏、日立数据系统公司、博科和McData六家厂商联合成立了存储设备联盟,使客户能够更简单地使用来自不同厂商的存储产品。该联盟计划建立在 SAN产品中使用的硬件和软件的业界标准,使不同的存储设备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协同工作。这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数据存储设备厂商采用自己专有技术、使客户很难从其他厂商购买存储设备的传统。

      2002年1月,IBM联手HDS、Inrange、StorageTek和Veritas软件公司等几家存储网络领域的领头羊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对共同开发的SAN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性测试。该开放式SAN解决方案是SNIA的SSF(支持解决方案论坛)自实行新的申报与登记制度以来注册的第二个大型互操作性方案。

      2002年8月,HDS与Sun公司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性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Sun公司将在全球销售HDS公司的Hitachi 9900存储解决方案,而HDS将销售Sun公司的存储软件解决方案。同时,双方还宣布将在研发方面展开合作,尤其是Sun服务器与HDS存储产品的界面将紧密连接,使在服务器端即可完全透明地操作存储设备。

      诸如此类的联合消息不断传来。这种联合方式的诞生,是存储产业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市场逼出来的。

  随着存储在企业IT架构中地位日益加重,对可以兼容多个平台的存储系统的需求,成为了在越来越复杂的存储架构中苦苦挣扎的企业CIO们第一紧要的渴望。这种应用需求,驱动了厂商之间合纵联横风潮的兴起。

      透过合纵联横的表象看去,这里反映的是市场对于开放的、标准的存储的渴求。如果谁不承认这个规律,不按照这个规律调整自己的策略,其结局只有一条,就是死亡。

  HDS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Dave Roberson说,“最多只有5年,那些还在坚持走专有存储之路的公司必将一个个消失。”

“智能”的明天

  2000年,存储产业的象征性符号??EMC公司将其Logo由“The Enterprise Storage Company”改为了“Where Information Lives”。EMC解释说,这种变化体现的是对存储看法的变化,EMC公司不希望只做一个硬盘提供商,而是希望为用户提供整体的智能存储环境的企业。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变化,体现的却是存储产业微妙的变化趋势??如果还想继续在存储领域掘金,看到并把握智能化存储这一需求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从2001年EMC公司发布的AutoIS战略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即信息存储的趋势是自动、简化、开放,这其实就是智能化存储最初步的要求。

      当然,向智能化存储方向调整的公司,绝不止EMC一家,几乎所有的主流存储解决方案提供者都认同这一趋势。

      2001年5月,惠普推出“未来存储从惠普开始”的“联合存储区域管理策略(FSAM)”战略,宣布将斥资5000万美元力推FSAM。惠普推出的虚拟存储阵列是FSAM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采用AutoRaid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集中管理和远程管理的问题,为采用异构环境的机构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用惠普的话说,这是一个很智能化的存储系统。

      2002年8月,日立数据系统公司发布了一个命名为TrueNorth的战略架构,其核心支撑产品Lightning 9900V是第一款可以在NAS和SAN之间进行无缝转换连接的高端存储产品,这种功能趋势,也是智能化存储的要求之一。

    障碍:开放和标准

      每花1美元购买的存储硬件,就需要花9美元对其进行管理??居然连最常见的2/8分原则都没有达到!美林公司的分析师们对自己的调研结果深感焦虑,他们说:“存储管理是CIO们最头痛的问题。”

  管理的难题来源于随数据的爆炸性增长而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运行环境。企业需要添加更多的磁盘和磁带系统来支持业务的增长和新应用,保持连续性并设计出合理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这常常会要求将数据从一个存储系统移植到另一个存储系统。

  这点谈何容易!因为在这些复杂的存储环境中,充斥着大量不兼容的技术和标准,其中不仅仅是SAN与NAS之间的对立,还包括不同的网络(以太网、InfiniBand、光纤通道)、应用编程接口(块、文件、对象)和协议(TCP/IP、FCP、iSCSI、iFCP、FC-IP)之间的对立。

      因此,存储网络的管理现在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昂贵。未来存储最紧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减少这些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开放标准是基础。这将以某些存储领域的企业利益受损,甚至被残酷地淘汰为代价,所以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力量崛起

  从上个世纪50年代看到这个世纪初,在越来越热的存储市场上,却看不到国内企业的身影。令人高兴的是,这种遗憾在2001年被联想打破了。

      2001年11月,联想宣布进军存储领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IBM等存储领域的强手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并推出一系列自有品牌的存储产品。

      转眼到了2002年6月,博科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韦克思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共同宣布,联想成为博科在中国唯一的本土OEM合作伙伴和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联想将推出双方联合品牌的光纤交换机。

      乔松与韦克思的相识,真的是机缘凑巧。在韦克思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他曾经托人帮找保镖,这事经过几番转折,就交到了乔松的手里。保镖找了,乔松却不知道是给谁找的。后来,乔松在美国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韦克思,韦克思很自然地提到了第一次中国之行的“保镖事件”,双方不禁抚掌大笑。后来,韦克思来华,去过了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联想新大楼后,他被带到了中关村计算所内柳传志创办联想的那间小屋子前。惊诧于联想的崛起历程,韦克思认定联想“是个了不起的企业”,并立即动了与联想合作的念头。双方谈得非常顺利,3个月的时间,一切都安排妥当,便诞生了双方的亲密合作。

      联想切入存储市场的方式,与Dell进军存储的战略如出一辙,都是发挥自己的渠道和服务长项,借鸡下蛋。

      相比之下,浪潮切入存储市场的方式与联想大相径庭。2002年3月,浪潮与Intel公司联合组建的从事网络存储核心技术研发的技术实验室正式对外宣告成立。这个实验室很有象征意义,它表明浪潮正在以从底层技术做起的稳扎稳打的作风,进入越来越红火的存储领域。

      “浪潮Intel技术实验室”目前的主要课题,是研究和开发以RAID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存储核心技术,研究工作将和Intel在美国的实验室同步进行。就该实验室业务所占的核心技术级别而言,它是Intel在亚太地区与其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的唯一一家。浪潮说,它的目标是跻身存储标准制定,紧紧抓住技术发展的主线,向供应完整、出色的解决方案这一境界进发。

      以联想和浪潮做服务器的实力来看,在存储市场有所作为是必然的,我们在期待。

每一个名字都是经典

  每一个名字的后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也许是一刹那的灵感,也许是彻夜苦思冥想的结果,无论创新的思维怎样产生,每一个梦想的实现,是艰难创业和不断革新的结果。今天,他们存在;明天,也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将不再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是这条漫漫长路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将被存储在历史的记忆中。

  在存储50年的发展历史中,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名字不断浮现。他们,是推动存储产业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存储领域的英雄。他们的努力,提供了让我们应对信息爆炸性增长的技术和应用方式,使存储变得越来越轻松、方便以及易于管理。

       由于创业的起点不同,由于注重的技术不同,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从而在存储市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像一幕大戏需要很多角色一样,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存储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孰重孰轻,只有分工不同。

       遗憾的是,在“存储经典”的名册中,暂时还看不到国内企业的名字。但是,联想和浪潮的介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期待,国内企业在存储产业辉煌起舞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高端的代名词

       毫无疑问,这里要说的就是“新经济四剑客”之一的EMC,还有HDS即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以及在光纤通道交换机市场独占鳌头的博科公司。

       成立于1979年的EMC,以制造外接存储板起家,逐步建立了一个到目前为止别人无法替代的存储王国,几乎成为了存储产业的象征性符号。实际上,这家公司成为全球存储市场的重要角色,还是10年后,也就是1989年的事情。那一年,EMC做出了一个使自己迅速崛起的重要决策??全球范围内对海量、复杂的数据进行电子存储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这就是EMC的机会。1990年,位于马萨诸塞州的这家公司,推出了针对大型机市场提供基于小型商业硬盘驱动器阵列的智能存储系统??Symmetrix系列产品,一鸣惊人,从此树立了自己在存储高端市场的霸主地位。

       当然,硬件并不是EMC唯一的取胜法宝,这家公司的聪明之处,就是及早认识到了软件在存储产业中的作用。1994年,EMC推出了Symmetrix远程数据镜像软件,并在该领域不断渗透,将自己的软件产品扩展到了几十种之多。2000年EMC收购了5家软件公司,包括Softworks和CrosStor公司,使自己变成了全球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

       EMC值得特别书写一笔的贡献,还包括创建了第一套能够同时支持所有主要计算机操作系统、独立于平台之外的存储系统,就是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今天,RAID已经作为存储系统业界标准被广泛接受。

  EMC对自己的定位是“Where Information Lives”。

  另一个存储高端领域的领头羊,是日本日立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日立数据系统公司HDS。2001年,HDS的Hitachi Lightning在企业级高端存储市场的份额达到了35%,虽然比起EMC的48%市场占有率来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比起EMC不断下降的势头,HDS足以骄傲。HDS一向是开放式存储架构的热烈追捧者,并把开放视为立身之本,这使得HDS获得了业界很多同行的支持。今年5月,HDS推出了其新一代存储战略TrueNorth,即开放信息管理规划和战略。该战略的两个基石是标准的存储管理架构HiCommand和强大的智能型存储系统Hitachi Freedom Storage。TrueNorth的宗旨是简便、保护和优化,为了支持这一战略,HDS还同步发布了Lightning9900V系列存储系统,这是业界第一款可以支持NAS、SAN、iSCSI等多种连接方式的存储产品。

  “存储无极限”,是HDS的追求。

  成立于1995年的博科通讯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存储区域网络(SAN)基础设施供应商。迄今为止,博科交换机的安装端口总量超过了120万,在光纤通道交换机领域处于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6月,博科宣布与联想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联盟,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找到了一个好帮手。

    

    

“综合”的威力

  无论是IBM,还是惠普、Sun,都是令人尊敬的企业。作为全球范围内主机系统的最主要提供者,虽然这三家公司切入存储市场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优势,令其他专业存储厂商艳羡不已,那就是将存储和主机系统捆绑在一起提供给用户的“Total Solution”,一言以蔽之,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作为第一个磁盘驱动器的发明者,作为第一块温彻斯特硬盘的发明者,蓝色巨人IBM从来都有很深的“存储情结”:1970年发明的软盘成为便携式存储方案的中流砥柱;1974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磁带存储设备;1997年开发了业界第一台虚拟磁带服务器……但是,这些并没有使IBM在存储市场造就如主机市场一般的辉煌,毕竟,IBM的主业是主机而不是存储产品。但这已经足够让蓝色巨人骄傲了,作为IT产业的领袖型企业,不论是在存储产品的研发方面,还是在推进标准化技术的诞生方面,IBM都走在前列。

      现在,IBM最引以为豪的荣誉之一,就是在2000年获得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国家科技奖章”,表彰其为存储产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也许是借了这股劲,自2000年之后,IBM在存储市场越来越猛。大力推进SAN存储架构的发展,使其获益匪浅,2001年IBM高端存储服务器“Shark”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紧随EMC和HDS之后就是例证之一。

  “Total Storage”是IBM存储当前的理念。

  在康柏和惠普合并之后,新惠普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存储巨无霸。曾经,康柏的势头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猛烈,不仅在PC和PC服务器市场令IBM和惠普紧张不已,在存储市场也竖起了自己的大旗,无论是高端磁盘市场还是SAN市场,这个后来者都显示出了“居上”的气势。但是,很遗憾,“康柏”品牌消失了。惠普,这个曾经的全球第二大IT企业,在磁带库和光盘存储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的合二为一,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存储业界巨无霸。

      1998年11月,康柏推出了企业网络存储体系结构(ENSA),力图描述一个美丽的Open SAN时代,而惠普则在2001年5月推出了“联合存储区域管理策略(FSAM)”架构,合并后的新惠普存储将集两家之长,再续辉煌。

  虚拟存储,是惠普目前找准的实现其“未来存储从惠普开始”雄心壮志的最佳契机。

  与IBM和惠普不同,Sun作为全球头号Unix服务器提供者在发展存储方面更多地依靠“借力打力”。2000年,Sun收购了数家存储软件公司,表现出要在这一领域大战一场的强烈欲望。而与日立数据系统的全球性合作协议,使Sun拥有了一个可以将自己的主机系统与高端存储产品进行紧密捆绑销售的合作伙伴。2002年3月,Sun发布了继Sun ONE架构后的存储软件架构Sun Storage ONE,大力提倡一个开放的、集成的存储管理系列产品,并宣称Sun Storage ONE可以“让客户管理存储服务,而不是管理存储器”,这也是Sun顺应存储朝更高级别的管理化发展的潮流作出的反应。

      根据IDC的报告,Sun是全球第一的Unix存储方案供应商,固守这个成绩,应该是Sun的最底层防线。

      Dell是个另类企业,因为除了加上“IT”这个定语外,你无法定义它到底个是什么公司。现在的Dell几乎生产所有的IT产品,包括PC、PC服务器、网络设备、打印机等等,当然,还有我们要说的存储产品。2002年8月,Dell与EMC合作推出了一种新的存储系统CX600。虽然这个产品基本上就是EMC造的,但是通过Dell的销售,变成了EMC-Dell联合品牌。与存储豪门EMC的这种“占便宜式”的合作,Dell成功地进入了高端存储市场,对于所有的存储厂商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Dell的进入,意味着一个价格竞争惨烈时代的到来。

    

我“专”故我在

  想起NAS,就想起NetApp。

  1992年,正是Cisco公司步入快速增长期的开始,网络市场已经显现出非常强的发展势头。两个在老牌存储企业Auspex供职的年轻人受到网络的鼓动,走出Auspex的大门,希望将存储构建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于是世界上第一个NAS产品诞生了,于是NetApp以Network Appliance的名字开始了引领NAS存储架构发展的历程。到2001年,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公司,占据了全球NAS市场60%的份额。推出业界第一个 DAFS (直接访问文件系统) 存储产品??DAFS 数据库加速器,是NetApp引以为豪的事情。

  在业界,NetApp几乎成了NAS的代名词。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开始变化了。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NetApp逐渐从以前专注的NAS领域开始向SAN领域扩展,并已经在3月份推出了其备份产品NearStore系列的首例产品NearStore R100。并且,该公司的Fibre Channel产品和iSCSI产品也即将面市,这种转变对于一个已经在NAS领域走了10年的公司来说,真的有点为难。

      NetApp的希望,是人们能够像使用家电一样,使用网络资源,这就是它为什么叫Network Appliance的原因。

      成立于1980年的昆腾,是全球数据保护行业的领先企业,在数据备份、存档和恢复领域属于重量级选手,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DLT磁带自动化系统供应商。作为中级服务器数据保护的行业标准,DLT磁带平台给昆腾带来的收益无疑是巨大的,现在,昆腾已经在DLT的基础上,推出了新一代Supper DLT磁带产品系列,在容量和速度上,刷新了DLT磁带的记录,促进DLT格式磁带的发展。另外,昆腾的Snap Server产品线使其在NAS市场上也占据了重要一席。

      作为存储领域的老兵,Sony 从1958年就开始着手研究金属蒸发技术,并最终在1996年推出了采用先进的金属蒸发附着(AME)技术的AIT(先进的智能型磁带)磁带,这为Sony进一步巩固其在磁带领域的地位,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AIT格式成为了一种新的磁带存储技术标准。

      另一个有必要回顾的存储精英,是以iSCSI技术著称的Adaptec公司。在它发布了业界首块iSCSI 主机总线适配卡并被惠普选用后,iSCSI技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基于iSCSI协议的存储技术飞速发展,Adaptec是不能忘记的名字之一。

    

结束语与存储大事记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存储朝着越来越“软”的方向发展。生产一个硬件盒子,已经没什么稀奇,最重要的是架构在硬件平台之上的管理软件。在这一领域,Veritas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家从数据在线卷管理和文件系统出身的存储管理软件公司,作为业界领先的企业级应用存储管理软件提供商,Veritas为自己找到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之路,是与业界大佬如IBM、HP、Sun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自己的各种软件如数据保护解决方案Net Backup、Cluster集群高可用性软件、数据复制解决方案Volume Replicator、SAN解决方案等企业级应用存储管理软件推荐给用户,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聪明做法,对于Veritas长期屹立不倒有着重要的“定心”作用。

    * * * * * * * * *

    时间表:

    

  • 1952年,第一个磁带单元IBM 726 由IBM发布

  • 1956年,第一个磁盘驱动器IBM RAMAC 350磁盘存储诞生

  • 1973年,IBM推出第一块Winchester盘

  • 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磁带存储设备在IBM推出

  • 1990年,第一套基于小型商用硬盘驱动器阵列的智能信息存储系统在EMC诞生

  • 1992年,NetApp推出业界第一款NAS产品

  • 1994年,EMC推出了Symmetrix Remote Data Facility (SRDF) 镜像软件。

  • 1995年,第一个独立于平台、能同时支持所有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存储系统由EMC推出

  • 1996年,Sony推出采用AME磁带的AIT技术

  • 1997年,IBM开发了业界第一台虚拟磁带服务器(VTS)

  • 1998年11月,康柏推出了企业网络存储体系结构(ENSA),推动开放的SAN架构发展

  • 90年代末期,Adaptec公开其第一块iSCSI 主机总线适配卡

  • 2000年,IBM、惠普及Seagate合作研究出LTO格式的磁带方案

  • 2000年,EMC、Cisco和Oracle联手推出ECO构架

  • 2001年5月,惠普发布“联合存储区域管理策略(FSAM)”战略架构

  • 2002年3月,博科推出业内首个2Gbit/秒的多协议光纤交换机SilkWorm 12000

  • 2002年3月,昆腾公司正式宣布放弃硬盘业务

  • 2002年4月,惠普发布虚拟存储战略及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确定了其向虚拟化发展的存储战略

  • 2002年4月,EMC推出了旨在推进自动信息存储的AutoIS战略

  • 2002年5月,IBM宣布推出将1TB未压缩信息写入半英寸盒式磁带的技术

  • 2002年12月,IBM正式宣传将硬盘业务出售给日立存储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