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市场这几年一直都不平静,究竟全球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在Gartner公司今年2月刚刚发布的《2013年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魔力象限中,领导者象限空缺,思科位居挑战者象限,而HP、博科、Juniper、阿尔卡特朗讯和Arista集中于于远见者象限,戴尔、IBM、Avaya、华为、 Enterasys和Extreme则在参与者象限。一图激起千层浪,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焦点主要有几个:领导者象限缺位,是否意味着市场进入群雄混战阶段?思科的实力是否被严重低估?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H3C身影何处?戴尔上升与华为进入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还有很多人在质疑,近几年在数据中心网络市场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是否有误导用户的嫌疑?
不论怎样,没有人会怀疑这几年数据中心网络的市场在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产品,进而造成整个市场的变化。如果说过去十几年中,边缘——汇聚—— 核心的三层架构基本成为普遍而稳定的架构,那么最近几年各种Fabric横空出世,扁平化趋势明显;服务器虚拟化之后,网络的虚拟化的探讨日趋深入;而 SDN的出现更加把数据中心网络推到了风口浪尖。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来源于应用,数据流量猛增、流量模型改变(东西流量甚于南北流量,数据中心内部交互增加),对高密度的需求加强,而大量设备的部署又对自动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群雄混战 领导者缺位
数据中心网络正在处于变动当中,而正是这些变化提供了改变固有格局的机会。比如,仅仅从谈论比较多的大二层技术来看,Trill和SPB给厂商站队的机会,而各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技术比较成熟,在规模不算太大,互通性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得到了比较大范围的应用。而对 Trill和SPB的支持也从最初的讨论居多到现在有产品落地,并且可以实现性能可用。这在笔者之前写的《扁平化网络迷局》中曾有详细比较。从扁平化这一方向来看,并没有哪种技术实现了压倒性的胜利或者说是统一的标准,所以这也增加了整个数据中心网络市场的变化。
与扁平化类似,网络虚拟化也在一步一步走进现实,但是这个概念却一直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最初可以追溯到VLAN,现在来看,谈到单台设备的虚拟化是比较多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是虚拟化的全部。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运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虚拟网络资源池,这个资源池和虚拟计算和虚拟存储的资源池是对等的架构,这样在构建虚拟资源池之后,再通过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就可以给不同的应用分配动态资源。现在来看,实现虚拟化的途径很多,技术也繁杂。比较有希望大范围应用的可能要算VXLAN和NVGRE,现在对这两种技术的支持也开始逐渐进入到产品当中。但是,市场最终的选择怕是要时间来见证了。
虚拟化之后,自动化部署的问题就变得非常严峻,特别是在大型数据中心中,动辄涉及到几万台到几十万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的部署。所以自动化的配置、管理和监控任务繁重。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显然各厂商也都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来自对SDN的态度。被称为“革命性”的SDN现在应用还很少,但是却被认为是未来的方向。不仅新产品发布层出不穷,也是最近收购比较活跃的领域。各厂商表态的时间有所差异,产品跟踪的速度也有所不同。
惠普去年宣布在原有 16 款兼容 OpenFlow 的型号基础上再增加 9 款支持 OpenFlow 协议的交换机,同时还披露了一项 HP Virtual Application Networks SDN Controller(惠普虚拟应用网络SDN控制器)计划。惠普表示这个基于虚拟应用程序网络的SDN控制器,将会在2013 年发售,并以软件和硬件的形式出现。这应该是其赢得远见者象限的重要原因。博科对SDN的跟踪也比较早,并且开始有用户案例。而在2010年12月推出的 VCS Fabric技术,迄今已有近1000家客户部署了这种以太网矩阵解决方案。在帮助IT部门和云提供商快速地部署新应用和服务来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敏捷性。显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目。Juniper的发布并不早,甚至比思科的ONE要晚7个月,但是却聚焦在数据中心领域,同时与Junos的配合,让SDN与之前产品的关系更为紧密。阿尔卡特朗讯的出现或许有些令人意外,因为通常它并不被认为是数据中心领域的设备厂商。不过,随着IT与CT市场的互相侵蚀,阿朗的加入也在情理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其实阿尔卡特朗讯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耕耘不少也不晚。2011年发布了新的网络架构 AFN(Application Fluent Network,应用流畅网络),Pod-Mesh架构也在不断成熟之中,并且已经开始有应用。Arista并不是国内非常熟悉的厂商,但是并不能否认其在全球数据中心网络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在网络虚拟化的VXLAN以及SDN推广上的作用不容小觑,去年发布的Arista 7124FX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编程的数据平面,允许用户加载自己的自定义应用程序。
领导者象限空缺被业内认为是意味深长的表现,这是否也意味着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但是,对思科不在领导者象限,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思科是否被低估?
在很多人心中,思科是整个数据中心市场的领导者无疑,所以在象限图上把它划分在挑战者象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虽然它的位置紧邻领导者,并且周围并没有竞争者。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思科长期占据70%以上的市场,拥有大量的忠实用户。所以在执行力的对比上,全球市场是缺乏与之竞争的厂商的。而在远见性的对比上,思科也并不缺乏,在SDN的布局上,反应并不最快,但是全面系统。在今年的比较上特别提到厂商必须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一个或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创新,例如管理(包括虚拟化)、安全(包括政策实施)、SDN与运营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思科的ONE计划发布时间较晚,同时在2012年缺乏重量级产品的发布,以及市场份额有下降趋势或许是没有位列领导者象限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状况在2013年应该会有大幅度的改变。中国春节期间针对SDN大量政策的发布以及2013年的产品交付时间表确认使得其无论是在技术探讨还是产品支持上都处于前列,而所有资料都在网上有视频资料也在开放性上体现出大哥的风范。现在不断有消息表明思科收购的Insieme Networks在SDN方面将会有比较大的动作,而这很可能会继续领潮流之先。
说思科在技术上不思进取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笔者认为思科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个商业成功公司的考虑,前一代产品依然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不会贸然对新技术进行大量生产性投入,但是在技术研发上却一直处于前沿,直到市场相对成熟的时候,才推出完成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40G产品的跟踪上,这一点表现很明显。思科的40G产品发布并不早,但是一出现就是以完整的解决方案出现,而并非单个的机箱或者是板卡。从这个概念上来讲,说思科被低估也就很自然了。
与思科类似,AVAYA在位置同样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原因是在SPB的跟踪上非常紧密,不仅是802.1aq的标准主要制定者,同时也已经有了商品化的产品和应用案例,涉及到机场、银行、铁路交通和电视台等等。在我们《网络世界》曾经报道的大二层案例中,很多次都出现了AVAYA推出的VENA架构的身影。笔者猜测,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原因很有可能拖了AVAYA整体的后腿。
联合舰队实力增强
如果单纯从成长速度来看,戴尔的表现绝对抢眼。在收购了Force10之后,戴尔在网络方面的能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当这种能力与戴尔已经比较扎实稳定的服务器与存储能力相结合,在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升上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收购之前,Force10在自动化上的耕耘已经很有成就,而这种成就在现在的市场需求上又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利用戴尔之前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良好口碑,其网络产品同样发展很快。另外一个方面,戴尔宣布私有化,这种摒弃外界干扰苦练内功的做法效果如何还尚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式会比较有利于在技术方面的大笔投入和深入研究。
另外一个中国市场比较在意的联合舰队是惠普和H3C的组合。惠普毫不吝啬对iMC(智能管理中心)的喜爱,在全球介绍中多次提及这个出身于H3C的解决方案。而去年推出的iMC 数据中心管理 2.0方案比之前1.0的方案在自动化和虚拟化管理上都更有特点,为资源池化的云计算环境提供了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管理保障。其中的虚拟服务器管理功能,不仅可以对虚拟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进行监控,更可以实现网络策略随虚拟机的迁移而智能迁移。此外,成熟的IRF技术也在网络虚拟化中贡献了力量。
隐藏的中国力量
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作为一直增长强劲的力量一直不可忽视。而来自中国的厂商并不多,前文提到被惠普收购的H3C有中国基因,此外,华为是完全中国的一只力量。2011年开始,华为开始大力进入数据中心网络领域,并且用2012年一年的时间集中发布产品。CloudEngine系列在端口密度、交换能力等方面都给业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即使现在仍然在参与者象限,但是假以时日,未来的前景非常可期。
其实,中国本土还有网络设备厂商,比如锐捷网络、神州数码网络等等,他们在SDN以及其他新技术的跟随上都已经开始有了成就,不仅有产品发布,还有案例可循。如果能够经营好中国这一块增长迅猛的市场,并且在国外主流市场上获得肯定,未来的成功也并不遥远。
一张图或许并不能完整而准确的描述数据中心网络市场,更何况这个市场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是,至少也代表了综合了市场和技术因素的一种考量。群雄并起是市场的现实状况,而好戏连台将是这一段时间一直持续下去。